正文 第99章 習慣“都是她的錯,我不原諒她。”——學會原諒他人家教攝像頭(1 / 1)

榮榮12歲了,是個漂亮、活潑的女孩子,特別喜歡幹淨。

一天,榮榮穿著媽媽給她新買的一條白色運動褲,精神抖擻的來到了學校,許多同學都誇榮榮的白褲子很好看,榮榮很得意,心裏美滋滋的。

第三節課是體育課,榮榮和幾個同學玩起了籃球。突然,同學麗麗不偏不倚地將籃球砸在了榮榮幹淨的白色運動褲上,留下了一個燒餅大小的黑印。麗麗急忙對榮榮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可是,榮榮即刻火冒三丈:“啊,我的褲子,你太過分了!”說著,就朝麗麗的腿上踹了兩腳,麗麗一下子摔倒在地。同樣是嬌生慣養的麗麗哪兒受得了這般委屈,站起身來就和榮榮廝打在了一起……老師了解情況後,要求榮榮向麗麗道歉。榮榮卻說:“是她先把我的褲子弄髒的,憑什麼要我道歉?”老師說:“可是麗麗已經向你說對不起了,你應該原諒她。”榮榮仍舊理直氣壯:“都是她的錯,我不原諒她。”

專家如是說

孩子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各種小矛盾和衝突,這能促使孩子慢慢地了解“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知道蠻橫、不講理、任性和霸道,在社會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當孩子與其他的小朋友發生矛盾和糾紛時,父母應該適當給予撫慰,並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發生的原因,分別找出雙方的不對之處,告訴孩子原諒別人就是給別人改正的機會,不僅能修複自己與別人之間關係的裂痕,還能使自己與別人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當孩子明辨是非後,他就能從中學會“得饒人處且饒人”以及妥善處理問題的方法,漸漸地,就會與人融洽相處、友好交往。

孩子學會了寬容,懂得了原諒他人,就等於消除了怨恨、仇恨,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能夠增強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好習慣培養

1.父母要作孩子的榜樣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與他人發生矛盾或衝突時要寬宏大量,不計較得失,不怕吃點虧。孩子受到熏染與教育之後,就能在相應的時候做到原諒、寬容他人。當孩子有小過錯時,父母要善於包容孩子,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誤是可以被原諒的。即使必須批評孩子,父母也應注意自己的方式,保護孩子的自尊,不要當眾指責、訓斥、打罵孩子,而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不可以揪著孩子過去的錯誤不放。

還有,當孩子與他人產生矛盾時,如果是孩子錯了,父母應鼓勵孩子大膽地認錯,並向他人真誠地致以歉意。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吃了虧,父母切不可因為心疼而去為孩子“伸張正義”,要在安寬慰孩子的同時,教給孩子避免矛盾的方法和解決矛盾的途徑。

另外,父母應該多給孩子創造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讓孩子多看別人的優點,少看別人的不足,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這樣,孩子與人交往時就不會不可一世,即使受了點委屈也不會得理不饒人。

2.讓孩子懂得原諒是有底限的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原諒也是有底限的,也就是說,可以原諒別人,但不能失去原則。對於不會產生嚴重後果的個人衝突、無意的損傷等盡量不要計較,要加以原諒;如果別人給自己的傷害是故意的並且難以承受時,要及時告訴父母或老師尋求幫助。

3.讓孩子知道不原諒別人的壞處

當孩子受了委屈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小夥伴是不是故意傷害你的,你自己是不是也有過無意傷害別人的行為。告訴孩子,寬容小夥伴,能獲得他們的信任和友誼,同時也會使自己的形象高大起來。如果總是與小夥伴斤斤計較,一點都不寬容小夥伴,那麼小夥伴們都會對你敬而遠之,也就是說,不願意再與你交朋友了。如果你不懂得原諒小夥伴,那麼當你犯錯誤或無意傷害到別人時,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