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聲氣識人,對看人說話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1.和聲細氣者
人們在請求、詢問、安慰、陳述意見時常使用和聲細氣。它可以弘揚男性的文雅大度和女性的陰柔之美。尤其是在抒發情感時,和聲細氣的運用,更具有一種迷人的魅力。由於語音學中音素、音位的原理和人們說話時用聲用氣的心理狀態及規律的不同,和聲細氣,這種聲和氣宛如柔和的月光和涓涓的細流,由人的心底流出,輕鬆自然,和藹親切,不緊不慢,能給聽者以舒適、安逸、細膩、親密、友好、溫馨的感覺。和聲細氣地說話的男人,為人必定厚道、寬容、襟懷開闊;和聲細氣地說話的女人,為人必定溫柔、善良、善解人意。
2.輕聲小氣者
輕聲小氣表現說話者的尊敬、謙恭、謹慎和文雅的態度。在和別人交談時,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距離,密切雙方之間的關係。有時,它還能避免一些可能會招致的麻煩。但用它來公開堅持意見、反駁別人、維護正義和尊嚴或表示強調是不可取的。
3.高聲大氣者
高聲大氣是人們用來召喚、鼓動、說理、強調和表達自己激動心情的聲和氣。它可以表現說話者的激情和粗獷豪放的性格。它通常用來表示極度的歡喜或慷慨激昂的情緒。
張飛是《三國演義》中群眾最喜愛的人物之一。他以粗豪、勇猛、爽直和堅貞的品質深深地吸引著曆代的讀者。這個人物說話聲音響如洪鍾,具有濃烈的草莽英雄氣質。從其外表便可以看出這一點。他:“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在長阪橋一役,曹操率眾軍追趕劉備。張飛立馬橋頭,圓睜環眼,厲聲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吼聲如雷,將曹軍部將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跌於馬下。曹操更是回馬便走。
這段有聲有色的傳奇故事,凸顯了張飛粗獷的草莽英雄氣質。
4.唉聲歎氣者
這種人心理承受能力弱,自信心不強,缺乏勇氣,一旦遭到失敗,便灰心喪氣,沮喪頹唐,乃至一蹶不振。
《孔子家語》中記載了這樣一段逸事。孔子去齊國的途中聽到一陣十分悲哀的哭聲,他於是對弟子們說:“這個哭聲雖然很悲傷,但不是悼念死人的哀聲。”孔子隨後迅速向前走,遇到了那個哀哭的人。孔子下車詢問他的名字,知道他叫丘吾子,孔子問道:“這裏不是悲哀的地方,你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傷呢?”丘吾子長歎一聲,回答說:“我一生有三大過錯,現在年老才深深覺悟到,但追悔莫及,因此痛哭。”孔子不明白其話中的意思,便一再追問。丘吾子才說:“我少年時代愛好學習,周遊天下,等回來時我的父母都死了,作為一個兒子竟不能為父母養老送終,這是第一大過失。我做齊國臣子多年,齊君現在奢侈驕橫,我多次勸諫都不被采納,這是第二大過失。我生平交友無數,不料到後來都絕交了,這是第三大過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去而不回的,是時間;不能再見到的,是父母。我是個大失敗者,還有什麼臉麵活在這個世上?”說完,丘吾子便投水而死。
人到了這種悲傷而自殺的地步,他的哀情可想而知。而孔子從聲氣識別出丘吾子的哭聲不是為了死者,而是有其他的原因,足見孔子識人之能。
從音色中辨別人
《人體科學》雜誌上說,人的聲音是氣流通過聲帶振動時發出的聲波。人體對聲波的感覺並不是沒有限度的。人的聽覺器官所能感受到的是頻率20 000赫茲到20赫茲之間的聲波,低於20赫茲和高於20 000赫茲的聲波是人無法感受到的。
人的聲音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人複雜的心理效應。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清濁,都能顯示出異常複雜的情感。《靈山秘葉》中有這麼幾句話:“察其聲氣,而測其度;視其聲華,而別其質;聽其聲勢,而觀其力;考其聲情,而推其征。”其中的聲氣,略同於聲學中的音量,通過聲氣粗細,察看人的氣度(聲勢相當於聲學中的音長,聲勢壯者,力量必大;聲華相當於聲學中的音質音色,聲華質美,則其人性善品高);聲情相當於帶感情的聲音。人有喜怒哀樂恐悲傷七情,在語音中必然有所表現,即“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人的喜怒哀樂,必在音色中表現出來,即使人為極力掩飾和控製,也都會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來觀察人的內心世界,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1.凝重深沉者
這種人才高八鬥、言辭雋永,對人情事理理解得深刻而準確,對社會、對他人較負責任,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由於人情事理的複雜性,這種人往往得不到重用,抱負無法施展。
2.鋒銳嚴厲者
這種人言辭鋒銳,愛好爭辯。談話時他一旦逮住對方語言的漏洞就會不留情地反擊,讓對方無話可說。這種人看問題一針見血,眼光犀利,但由於急於找到並攻擊對方的弱點,從而忽略從總體上把握問題的關鍵,陷入舍本逐末,頂牛抬杠的處境而不能自拔。
3.剛毅堅強者
這種人辦事堅持原則,公正無私,是非分明,但是因原則性太強而顯得不善變通,讓人沒有商量的餘地。不過,他還是因為肯主持公道而得到了別人的尊敬。這種人在評判他人的價值時,不因個人恩怨而產生偏見,依然能做到公正無私,揚善除惡,光明磊落,實事求是,主持正義。
4.圓通和緩者
這種人為人寬厚仁慈,性格大度優雅,具有圓通性,對新生事物持公正包容的態度。在語言上圓通能使一個人在交往時顯得溫和可愛,具有柔和的言辭和態度,不輕易進行爭論,以免傷了和氣。擁有這種才能的人,總是“入鄉隨俗”,不在別人麵前大露棱角,舉止、言語無不八麵玲瓏。這種人可以從事任何職業,因為搞好人際關係,這是必要的條件之一,尤其是外交官,若不會交際不懂圓通,必然難以勝任。
5.溫順平暢者
這種人說話速度慢,語氣平和,性格溫順,權力欲望平淡,與世無爭,易與人相處。但因為用意溫軟,而使自己長期處於一種膽小怕事的狀態,對外界人事采取逃避態度。如果他能遇上一個肯提攜他的人,從旁幫他一把,教導他磨煉膽氣,知難而進,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能剛能柔的人物,會有一番大作為,令人刮目相看。
西晉時王湛在父親去世後,居喪3年,喪期滿,就居住在父親墳墓的旁邊。他的侄子王濟每次來祭掃祖墳,從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去見他。偶然見一麵,也隻不過說幾句客套話罷了。有一次,王濟試探性地隨便問了一些最近的事。王湛回答時措辭、音調都適當,音色溫順平暢,大出王濟意料之外。他不禁大吃一驚。他覺得叔父不再是從前那個膽小怕事,沒有主見,意誌軟弱的人了。因此繼續和他談下去,越來越精粹入微。在此之前,王濟對王湛全沒有一點子侄和長輩間應有的禮貌;自從聽了他的言談後,不覺心懷敬畏,外表也肅穆莊嚴。於是留下來日日夜夜地相互談論。王濟雖然才華出眾,性格豪爽,但在叔父麵前,覺得自愧弗如。有一次,王濟聽了叔父的談話後,不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家裏有名士,30年來卻不知道!”晉武帝每次見到王濟,常常拿王湛當作笑柄,問他:“你家裏那位傻子叔父死了沒有?”王濟往往無辭答對。這一回,對叔父有了認識,當武帝又像過去那樣問起時,便說:“臣的叔父並不傻。”接著,就如實地講了王湛的優點。武帝問:“可以和誰相比?”王濟說:“在山濤之下,魏舒之上。”經王濟這一番廣告宣傳,王湛的名聲一天天地大起來,28歲時他開始步入政界,終為人所知。
6.浮漂燥熱者
這種人易犯浮躁的毛病。他們做事情既無準備,又無計劃,隻憑腦子一熱、興頭一來就動手去幹。他們不是循序漸進地穩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鍬挖出一眼井。結果事與願違,欲速不達。
7.激蕩回旋者
這種人有強烈的好奇心,有獨特的思維能力,敢於向傳統挑戰,敢於向權威說“不”。他們對事業開拓性強,經常弄出些奇思妙想,令人讚歎。他們在語言上的特點也與眾不同,異想天開,獨樹一幟。他們的缺點是不能冷靜思考,難以被世人理解,成為孤膽英雄。
十種會說話的人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所以語言是鑒識別人的重要依據。人的思想及情感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一個人的品格是粗魯還是優雅,會在粗魯或優雅的措辭中自然而然地流露。生活中多數人談吐漫無邊際,說話不得體,不管別人願不願意聽,他都一味空談,最後必然是言多必失。
試看那些善於言談的人,把生活弄得隨時隨地都很快樂。他們在業餘的時間裏,可以和他們的朋友或他們的家人快快活活地過一個晚上,使大家得到更多的樂趣。這些人在需要說幾句話的場合,往往能說得十分得體,恰到好處。因此,善於運用口才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有很大的成功。
1.奇思妙語者
這種人機智風趣,談吐幽默,靈感的火花常常在隻字片語中迸發。他不論走到哪兒,都能給那個地方帶來笑聲,帶來愉快和歡樂。
2.轉守為攻者
這種人心思細密,關鍵時刻能穩住陣腳,應變能力強,攻防之間都能做到隨心所欲,任意切換,不拘一格。這種人還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優點,他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凡事總是先求不敗,再求勝機。
3.善於傾聽者
一個善於靜靜聆聽別人談話的人,他必定是一個富於思想,有縝密見識和品行、有謙虛柔和性格的人。這種人在人群中,最先也許不大被注意,但最後必定是最受人敬重的。因為他虛心,所以為每個人所喜歡;因為他善思,所以為每個人所信任。
4.隨機應變者
這種人頭腦反應迅速,像一台高速運轉的電子計算機,在一秒鍾內能正確分析自己目前處境的優劣並設法找到為自己開脫的理由,巧妙應變。
5.妙語反詰者
這種人不僅能說,而且會聽,對對方所說的話能夠抓住機會提出各種問題加以反擊,令對方啞口無言,從而一舉贏得論辯的勝利。
6.說服力強者
這種人是優秀而不可多得的外交型人才。他對別人的思想、感覺、看法了解得非常清楚,談別人的事如數家珍,能替人指點迷津,並能把那些和他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見推倒移開,使談話照著自己設計的方案和計劃向前走。因此,這種人總是最後的贏家。比如我國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就是一位說服能手。
7.談吐幽默者
富有幽默感的人不但能愉快地做事,更能愉快地說話,走到哪兒,歡樂就散布到哪兒。這樣的人難免有缺點,但由於有情趣,使人歡笑,使人快樂,人人都願意與之相處。幽默型的人,他們很少遵從邏輯的法則,相反經常運用奇談怪論,或類似詭辯的手法,使對方如墜五裏霧中。打趣話、俏皮話、笑而不謔的話連續不斷,使舉座為之傾倒。這種才能特別發達的人,總是非常圓活、靈通的聰明人。有幽默感的人,是感覺敏銳的人,心理健康的人,也是笑顏常開的人,胸襟豁達的人。別人樂意與之交往、與之親近、與之為友。
8.滑稽搞笑者
這種人總是以一種調侃的方式,隨心所欲地對一個問題進行自由自在的解釋,硬將兩個毫不沾邊的東西粘連在一起,以造成一種不和諧、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從而在這種因果關係的錯位和情感與邏輯的矛盾之中,產生出搞笑的藝術。
9.旁敲側擊者
這種人和人打交道善聽弦外之音,又會傳達言外之意,老於世故,擅長話裏有話,一語雙關。
10.軟纏硬磨者
這是一種性格頑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他會采用軟纏硬磨法,友好地賴著對方的時間,賴著對方的情麵,甚至賴著對方的地盤,不答應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辦成就是不回頭,搞得對方急不得惱不得,最後不得不答應他的要求。
七種似是而非的人
人世間有不少假象存在,人身上也有許多似是而非的東西。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經由嘴裏說出來,初聽好像是優點,實際是致命的缺點,對這種人要仔細看清楚,才能確定怎麼說話。
1.吹毛求疵者
這種人總是故意挑剔毛病,硬找差錯,沒有問題時隻想弄出些問題。他有時偽裝成對工作事業認真負責的樣子,有時又換上一副蠻不講理的或自以為聰明透頂,或傲慢無知的麵孔。不管他屬於其中的哪一種表現,吹毛求疵者心裏都揣著一個不正當的念頭——不願與人為善。當一個人處處都這麼做的時候,他不是衝著真理、正確原則而來的,他隻是以此作為口實和把柄,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害人不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