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3 / 3)

2.花言巧語者

常言道:“虛浮不實的話語缺少仁愛。”英國諺語也說:“誠實的話語常常不華麗雕琢;華麗雕琢的話語常常不誠實。”像這種描寫“花言巧語”的說法還很多。花言巧語聽起來十分順耳。但如果誰要是全信這一類話,久而久之,後果必然不堪設想。愛花言巧語的人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去奉承別人,在別人被衝昏了頭之後,自己的私欲也得到了滿足。不僅如此,花言巧語中隱藏著一口陷阱,一口用鮮花覆蓋的陷阱。經常是受害人掉進了陷阱後才發現。

3.好講空話者

這種人說大話,愛虛名,行架空之事,談過高之理,言虛偽之言。愛說空話的人,當他的話不能兌現的時候,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便會編出一些假話來搪塞,這樣,就常常使自己陷入失敗的泥潭而不自知。王衍清談誤國,趙括紙上談兵,這是好講空話者的典型事例。他們最後都落了個身敗名裂、禍國殃民的下場。

4.鸚鵡學舌者

這種人自己沒有什麼獨到的見解,隻是善於吸收別人思想中的精華,將別人的思想嫁接到自己的口中,在眾人麵前宣講,給人造成“這個人還真行”的錯覺。無形之中令大家把他當高人看,從而崇拜尊敬他。鸚鵡學舌的性質說嚴重一點就是抄襲剽竊。在寫作方麵,這種人不會成為真正的作家,在演說方麵不會成為真正的演說家。

5.華而不實者

這種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口若懸河,妙語生花,時髦理論總是嘴邊掛。開始和他接觸,容易對他產生好感,但接觸時間長了之後,這種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本性會暴露無遺。

公元前622年,晉襄公手下有個大臣叫陽處父。他平時喜歡高談闊論,好自以為是地教訓他人。有一次,他奉襄公之命去衛國訪問,回來的時候路過魯國的寧城。寧城有個叫寧嬴的人陪他同行。可是,剛走了幾天,寧贏離開陽處父獨自回家來了。寧嬴的妻子很納悶,便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回來。寧嬴回答:“我雖然同陽處父相處隻有幾天,但我發現他這個人好像是一株花開得好看,可就是不結果子。”寧嬴歎了口氣,頗為感慨地繼續說:“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這後一句話的意思是說:“你想想看,像這樣華而不實的人,別人都會怨恨他。積怨多了,我再跟著他,不僅不能得到好處,反而會受到連累的。所以,我就趕早回來了。”果然,1年以後,陽處父因故被殺了。

6.常發牢騷者

牢騷是個人在受到挫折時的一種抑鬱不平的精神性宣泄,也就是說些怪話、不滿的話。適當地發些牢騷,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是一種比較原始的“保護性措施”。但一個人經常發牢騷就意味著他的適應社會能力較弱,是一個無能的人,是一個隻考慮個人得失的、喜歡斤斤計較的“小人”。經常發牢騷的人,不僅不會獲得社會的同情,反而會使其本人的層次更低,因為人們並不喜歡將發牢騷作為社交的主要形式。

7.絮絮叨叨者

這些人,腦子天生糊塗,說話抓不住要領,看問題看不到本質,一談及問題,總覺得什麼都有理,什麼都聯係得上,什麼都想說個明白,於是,不管他人是不是接受,能不能接受,不分先後次序、輕重緩急,將想說的話統統說出來,一直說到他人不耐煩為止。碰到這種人,最好的辦法是或者轉移話題,或者閉目養神,或者做自己的事,免得浪費時間。

與名人交談,不卑不亢

與名人說話時,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隻要真正表現你內心的意思,你就能與任何名人開口說話。有些人對名人隻是一味地說些奉承話及空洞的話,這樣是不能使對方愉快的。如果你是真誠的,那你就把深烙在內心的印象,說給他聽,他會深深感到愉快,但所用的措辭和說話的態度都要得體。你可以把他視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來對待,對他提出一些能夠表達感情的問題,不要把他視為什麼超人。他也實實在在像任何人一樣,敵不過疲倦,也承受不住傷害。他們可能比你更脆弱,而且與你一樣害羞。不要認為他的人格真的就如他借以出名的職業一樣。他向公眾所投射的信心、睿智、仁慈、滑稽或情感等影像,實際上是杜撰的。

當你同時應付兩位名流時,不要隻顧你所景仰的一位,而置另一位於不理。這會使他們兩位都不自在。你應該說,遇見兩位,真是使人興奮,如果你想和他們繼續交談,那麼你必須保證話題是他們兩位都能表達意見的。換句話說,你要確保三人交談的方式。如果你對另一位名人並不熟悉,而且在經過介紹之後,你仍想不起有關他的任何事跡,你也不能對他有所疏忽。你必須一視同仁,表現出同樣的熱情和友善。

不喜歡說話的名流,包括外貌滑稽突出而似乎容易親近的喜劇演員在內,他們在舞台上已經笑到了極限,因此,在真實生活中是再也無法幽默的。

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等從事創作性工作的人,雖不大喜歡說話,但這些人往往對政治乃至於宗教,都有廣泛的興趣。他們在社交場合也許不活躍、不自在,但他們有啟發人們思想的獨到見解,你和他們說話,必須耐心,不要輕易動怒,也不要太熱切,要溫和、冷靜和體貼,就像應付任何敏感的人一樣。

名氣一般的名人,總是生活在情緒不穩定的狀態。他們內心的恐懼,使他們脆弱敏感,別人稍有疏忽就會激怒他們,而且他們也容易傲慢。然而,他們需要你的尊重和順從,他們的名氣越小,他們對於親切、尊重的需要也就越大。

對褪了色的名人,也就是過氣的名人,最好采取迂回的戰術,也即是通過第三者來了解他的問題。你的開場白應當是積極的,最好不說如“這些日子以來你是如何打發的呀”或“我們很久沒有見你在公眾場合露麵,你去哪兒了”或“這麼久不在舞台上露麵,覺不覺得無聊呢”等類似的話。這些話等於當頭潑他一盆涼水。

消極的開場白,要盡量避免,這無論如何也無法使他表達他的真情了。這樣接下去的話,都會成了廢話。

在多數情形下,與名人談孩子是不會錯的。你可以問對方有幾個孩子,多大了,他們現在在哪兒,以及孩子讀的學校好不好,學習成績好嗎……如果你也當了爸爸或媽媽,那麼,你就更具備和他們談孩子的資格了。你可以告訴他們,你的孩子已經長大,或和對方的孩子同齡,你也可以向他們表達,你對孩子染頭發的感覺,或孩子喜歡小動物,等等,不過話題不要扯得太遠,要適可而止,更不要把所有的秘密都抖出來。

與有錢人交談,正直坦率

有錢人比名流還要敏感。他們的富有往往是別人與他們談話發生困難的關鍵,他們的財富使你對他們敬而遠之——不隻是心理上,實際上你的生活方式就和他們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他們和你之間的談話材料,因為你對他們的缺乏了解,甚至完全無知,而變得很有限。或者你可能認為,你和他們之間沒有談話的餘地了。你當然可以這樣使自己獲得心理上的平衡,不能談就不談,反正於己也無損失。不過,假定你偏巧遇上了一位富翁,不管他是不是你的老板,你不知所措地待站一旁,總是不好受的。

當你遇到有錢人時,你可以設法讓他們說往事。過去的工作是否比現在更有趣?他們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的關鍵是什麼?誰是早年助他們成功的英雄?當年的老板是否使他們緊張?他們的百萬財富是不是他們自己創造的,以及他們是怎樣賺到他們的第一桶金的。如果這個問題問得他們不大自在,你就準備轉到其他問題上去吧。不要盯著問,那會很不愉快的。

如果他們不願意打開他們的記憶之門,你就問他們的工作時間,問他們如何承擔那麼重大的責任,問他們愛好哪些休閑活動,以及怎樣布置他們的辦公室——很多有錢人的辦公室,布置得就像豪華的皇宮一樣,很有一談的餘地。同時記住,特別是當對方是一位醫生時,不要忘了他也是血肉之軀,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你也可以和他談談他的健康問題。

至於對富翁們提出有關事業上的意見,以盡量避免為宜,如果確實有提出的必要,也許可以這樣表白你的意見:“這次能認識您,真令人高興,我有一個困擾很久的小問題,我想您也許能解開我的疑惑。我發現有些公司出口的醬油,瓶蓋很難打開,我奇怪何以要封得那麼緊呢?”這種表達的方式,顯示你對問題的關切,而你又未指名道姓地說出他的產品。你請他解答你的迷惑,你的立場是消費者,是外行人,而他是非常能幹的大富翁,他會樂意答複你的問題,因為你是他的聽眾,不是向他挑戰來的。

當你和銀行家、鞋店老板或任何孩子的母親談話時,你均不宜過分直率。坦直是無可厚非的,但適當的含蓄更值得學習。當我們說“你是怎麼能使這麼多人來來往往於你這地方”,和我們說“你這地方何以總是亂成一團”所表示的意思是一致的,但是,你要知道,前者不會使人難堪,而後者常會引起聽者的惱怒。那麼,我們何不取前者呢?

說話不是競爭,不是鬥嘴。商人把他的時間和金錢都投資在他的事業之中,並與其他的同行競爭,這是他們為生存所付出的代價,其中有些人發達起來,有些人還在奮力維持。如果他們能遇見一位能和他們交換意見而沒有敵意的人,他們會覺得幸福和快慰的。如果你能發現他們可引為尊榮的地方,以及他們覺得成就和有價值的地方,那麼,你們就能締結有建設性的友誼之果。

與陌生人交談,自然大方

初次與陌生人交談,由於雙方素不相識,沒有相互了解的基礎,如果不注意講話的基本要求,雙方就很難溝通。

溫和友善與彬彬有禮是與陌生人交談的前提。隻要以禮貌友善的態度進行交談,雙方就會很快地進入交流。

如果去拜訪一位陌生人,你首先應當對他有所了解。向你們雙方都認識的朋友,探聽對方的一些情況。

陌生人之間的交談應做到:

第一,說話中要適當考慮措辭。有人認為,同陌生人說話沒什麼訣竅,想怎樣說就怎樣說。這種認識其實不完全對。當然,說話不是寫文章,不可能斟酌字句,但也絕不是想怎樣說就怎樣說。尤其在比較重要的交往中,怎樣說好每句話,事先應有所準備。

第二,神態應自然大方。與陌生人說話,語氣要親切,言辭要得體,態度要落落大方。為了吸引聽者的注意,使言談顯得有聲有色並增強感染力,在說話中也可加進一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或用猥瑣和低聲下氣的表情,如企圖以鄙薄自己來取悅於對方,這樣做,無異是在降低自己的人格,主觀上想討好對方,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換來的是對方的輕視。隻有以不卑不亢的態度去交談,才有利於雙方平等地交流思想感情,並獲得對方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說話時要認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場合說話,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身份。這種身份,也就是自己當時的“角色地位”。在說話時,首先你就要認清自己是以什麼身份和哪個人說話。

第四,向陌生人提出請求時要語氣懇切。因為這是你在提出請求,對方並沒有義務非得按你所說的去做。即使是請人一起吃飯,你也應該這樣做才對:“請您和我共進午餐好嗎?”你絲毫沒有理由擺出一副施恩於人的樣子。

第五,隨機應變。看準說話的機會,適時插入交談,並且不失時機地介紹自己的情況,讓對方充分了解自己。如果陌生人能從你的話中了解你豁達的性格,雙方會更親近。

第六,尋找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共同話題。以此找出共同語言,引起共鳴,縮短雙方距離。如果你對陌生人的愛好顯示出濃厚的興趣,通過他的愛好表明自己的愛好,交談也會順利進行。

不可不知的說話技巧

場合對說話的影響,與場合對交際者的心態和情緒的折射作用分不開。場合不同,氛圍不同,人們的心情心緒也不同,他們對一些問題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不大一樣。同樣一句話,在此場合會被認為合理,有見解,在彼場合則會引起人家的厭惡和反感。因此,在不同的場合就要說符合場景氣氛的話,說話要特別注意分寸,不看場合說不合情景的話就必然要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