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不要逞口舌之快(3 / 3)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難免會有些舊怨出現,這些舊怨可能會造成不愉快的人際關係,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上麵的例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辦法。

寬恕就是給別人機會,也給自己機會。“化幹戈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非常重要。生活在社會中,必然有矛盾和煩惱,如夫妻、鄰裏、同事間不和諧,均會使人出現負麵情緒,甚至產生仇恨。在被別人曲解和傷害時,本能的反應就是報複。然而,報複雖然發泄怒氣,減少心中的負荷而痛快一時,但會激化矛盾。因此,在生活和學習中要避免進入困境,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寬容,做到寬容大度,摒棄前嫌,化幹戈為玉帛,從而減少對心理的刺激,必然有益於身心健康。

要勇於麵對問題,解決問題,不能逃避,老死不相往來。將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及無法解決的問題分別列出。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全力以赴去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先尋求支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凡事盡力而為必能得到對方的諒解與支持。

對攻擊、侮辱進行調侃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人難免會遭到對手的攻擊與辱罵。當因受到攻擊而浮躁不安時,必須要學會站穩腳跟,不要失去應有的冷靜與鎮定。要以更高昂的熱情和更認真的態度投入學習和生活中去,不妨先將敵方的攻擊調侃一番,以正確的態度坦然視之,然後再充分發揮自己的鼓動才能,鼓舞自己把全部精力投入學習、生活中去,以實實在在的成績洗雪恥辱。

馮玉祥當旅長時,部隊駐守四川順慶,與第四混成旅發生了一些矛盾。第四混成旅這支部隊將驕兵惰,長官上街穿綢掛緞,像當地的富家公子,這同治軍甚嚴的馮部當然格格不入了。

有一天,馮玉祥接到這樣的報告:“我們的士兵在街上買東西,第四混成旅的兵見到了就譏罵我們,說我們穿得不好,罵我們是孫子兵。”馮玉祥看看官兵,看看自己,穿的都是灰布襖、黃布襖。為了避免因這些無聊的事引起亂子,便立即召集全體官兵講話。

“剛才你們來報告,說第四混成旅的兵罵我們是孫子兵,聽說大家都很生氣,可是我倒覺得他們罵得很好。按曆史的關係說,他們的旅長做過二十鎮協統,我是二十鎮出來的,你們又是我的學生,算起來不是矮兩輩嗎?他們說你們是孫子兵,不是說對了嗎?再拿衣服來說,綢子的兒子是緞子,緞子的兒子是布。現在他們穿綢子,而我們穿布,因此他們說我們是孫子兵也是應該的嘛!不過,話雖這麼說,若是有朝一日開上戰場,那時就能看出誰是爺爺,誰才是真正的孫子來了。”

這一席話把官兵們逗得大笑起來,再不生氣了,以後也沒有發生過不必要的麻煩。

麵對第四混成旅的譏罵和將士們激憤浮躁的情緒,馮玉祥表現出了一位領導所應有的冷靜心態,不但不隨著戰士們一起暴跳如雷,反而故意調侃,稱第四混成旅“罵得好”,並找出了煞有介事的理由,使將士們在笑聲中穩定了情緒。然後,馮玉祥再把大家的目光引導到真正決定孰高孰低的戰場上,鼓舞大家以戰果來堵對方的嘴巴,結果使軍隊的士氣高漲起來。

而有時,麵對別人的莽撞,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創設輕鬆的話題去提醒對方。

有的人天性魯莽,常作出威脅他人安全的危險動作。如果我們隻知道板起麵孔嗬斥、責罵,往往會引起對方情緒激動,激化矛盾。這時候,我們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壓下火氣,巧妙創設一個輕鬆又幽默的話題,反而有助於達到提個醒兒的目的。

作家蕭伯納一次在街上行走時,不料被一個匆匆而來的騎自行車的冒失鬼撞倒。蕭伯納被攙扶起來後,沒有嗬斥也沒惱怒,而是微笑著說:“小夥子,你的運氣可不好。如果把我真撞死了,那你也可以名揚四海了!”

蕭伯納假設一個嚴肅話題,卻又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說出來,讓人在不寒而栗中又情緒放鬆,怎不令那年輕人滿麵羞愧,感激這位大人物的好心提醒呢?

一個老太太去風景區遊玩,搭上一個魯莽司機的小車。在崎嶇的盤山路上,那出租車司機卻一手握方向盤一手伸出車窗,一副浪漫灑脫之狀。老太太害怕發生車禍,因此開口了:“小夥子,這地方是不是經常下雨啊?”司機答道:“可不是嘛,孩兒臉,說變就變啊!”老太太順口說道:“那行,請你把手拿進來,不然可就危險了。如果天下雨,我會告訴你的。”

這個老太太由司機的手勢聯想到山區的環境,於是巧妙地創設了一個“下雨”的話題,借以給司機提了個醒。由於為司機不良習慣找了個“借口”,就使警告變得溫和委婉,從而使司機意識到對方的用心。以“揚名”去說撞車,以“下雨”去說危險,顯然都是一反當時的情況而設置的輕鬆話題,從而順利地達到了提醒的目的。

不可不知的說話技巧

年輕人與人交往,難免說錯話,做錯事,也就難免得罪人,有時甚至會給對方帶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對此,若是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誠懇地向人家道歉,並主動承擔責任,一般情況下,總是能得到別人的原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