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道歉嗎?
1.勇於承擔責任
道歉首先要有承擔責任的誠心和勇氣。道歉不僅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反而更能體現一個人良好的人品與修養。“負荊請罪”的典故中,人們不僅佩服藺相如的“豁達大度”,更佩服廉頗“有過則改”的勇氣和負荊請罪的真誠。有人道歉“猶抱琵琶半遮麵”,左一個“因為”,右一個“假設”,強調種種客觀因素,或將責任推到他人身上,說“要不是他……我不會……”而很少捫心自問是否無愧。這樣的道歉自然蒼白無力,無法讓人生出諒解之情。道歉要有“廉頗式”的誠意,有了誠意,才會有說“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的勇氣。
2.善於把握時機
很難想象幾十年後的“對不起”不是一句遲到的懺悔。道歉要善於把握適當的時機,應選在對方心平氣和有喜事臨門等心情較好的時候。“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時,他更容易接受你的道歉,與你握手言和、重歸於好。時間宜早不宜遲。道歉要善於選準適當的地點,最好是親自上門道歉,或約對方到一個環境幽雅安靜的地方,雙方都能平心靜氣,自然也就容易推心置腹、開誠布公地談一談心,化幹戈為玉帛。
3.巧於借物傳情
如果直接道歉不適宜,也不妨在適當時間打個電話或寫封言辭誠懇的信,向對方表示歉意。也可以請一位彼此都信任的朋友、同事或領導代為轉達歉意。日後,時機適宜時再登門致歉賠禮。
雨不小心傷害了同學文,他感到很內疚。於是,在文生日那天,雨到學校廣播站為文點歌一首,並說:“文,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你能原諒上周末惹你生氣的朋友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祝你生日快樂,前程似錦!”文聽到廣播後很感動,立刻登門致謝,兩人和好如初。
4.貴在持之以恒
也許你的失誤給了對方深深的傷害,這時,你要有誠心,更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瀕於失去耐心與信心時,你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要是你,你能輕易原諒深深傷害你的人嗎?滴水尚能穿石,隻要你敞開心扉真誠地對待對方,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朋友間再不會有解不開的心結。
5.不要找借口
人們在道歉時,往往不理智地傾向於為自己尋找一些造成過失的借口。實際上,這隻會衝淡你的誠意,還會失掉對方表示原諒或寬容的機會。不找借口的致歉可為雙方留下更為良好的自我感覺。至於道歉者對過失應承擔多少責任,其關係實在是微乎其微。因為越是主動地把責任攬於自身,就越會激勵別人主動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6.不可敷衍了事
誠懇地道歉才能彌補過失。輕描淡寫的道歉,會使對方感到羞辱,認為你瞧不起他或者他無足輕重。有的人僅僅學會說“對不起”,犯了什麼錯都隨口一聲。久而久之,人們會疏遠你,不再相信和原諒你。
7.不必一再道歉
有人雖屬說話高手,但在道歉藝術上卻欠功夫。
蘇姍在辦公室裏不小心將藍墨水灑到喬伊斯的粉紅色裙子上。她連忙賠禮,道歉不迭。喬伊斯安慰她說,不要緊。下班後,喬伊斯用藥水把墨跡洗掉,並且忘了這件事。可是事隔三天,蘇姍見著喬伊斯,再次向她道歉。以後,每次兩人碰麵,蘇姍都要賠不是,弄得喬伊斯很煩。她說:“你不必總記著那件小事。我早把它擱到腦後了。你要是還這樣折磨自己,我就沒法跟你做朋友了。”
當對方諒解你以後,你心裏不要再老是覺得過意不去。
8.做件好事作為賠禮的表示
有的人出於個人尊嚴,不願意當麵賠禮,但又覺得不向對方道歉過意不去。因此,不妨換一種方式,給對方暗中做件好事,以使他明白你的歉意。比如,你借朋友的一本書,不慎遺失,你不好意思解釋,便可買另外一本你朋友喜歡的書送給他,或者幫他辦一件他不易辦到的事。這種替補式的道歉還能增進人們的情感。
道歉者至誠至懇,接受道歉者也要寬容。對道歉者,應當真摯地說一聲:“沒什麼!”“我原諒你!”“我接受你的歉意!”如果大家能坐到一張桌子上,邊吃邊談,那定會平息一切風波,消除一切隔閡。嚴於責己,寬以待人,才是一種高尚的美德。
9.道歉用語
對不起!
請原諒!
很抱歉!
打擾了!
給您添麻煩了!
對不起,是我的不對!
我錯怪你了!
請你轉告李先生,就說我對不起他!
請你把這束小花轉交給王小姐,我向她道歉。
失誤,不應成為原諒自己的借口
複旦大學前校長楊福家院士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波士頓大學曾聘請了一位十分著名的教授為傳播係主任。這個教授在一次講課時,講了一段十分精彩的話,而這段話是他從其他地方看到的,本來他是要交代這段話的出處的,但教授剛講完那段話,下課鈴就響了,教授便下課了。在西方的許多著名大學,要求學校的每個老師和學生不能以任何形式剽竊別人的成果,即使是老師在上課時所講的內容,如果引用了別人的話,都必須明確指出,如果不指出,便會被認為是一種不誠實,是一種剽竊行為。所以,當這個教授下課後,有一個學生便向校長反映,說那個教授在上課時用了某個雜誌上的話,但卻沒有交代出處。校長便找到這個教授核對,那個教授承認了自己的失誤,並立即提出辭職。由於其他教師的挽留,最後學校決定撤銷他的主任職務。第二天,這個教授上課時,第一件事就是向學生道歉。
在許多人看來,這也許是小題大做,何況那個教授並不是存心不想說那段話的出處,實在是因為下課了他沒有來得及說;再說,這個教授說的那段話不是自己的,可這也不會對他有什麼影響,他為什麼要故意不說呢?再退一步說,即使不說出出處,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但是,學生反映了這個很小的問題,校長還是十分重視,即使知道了這個教授不是故意不作交代,校長還是撤了他的主任職務。而這個教授呢?他在校長找他的那一刻,便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疏忽犯了大錯。他在那一瞬間便覺得自己不配在這裏為人師了,所以他立即提出了辭職。最後因為同事們的挽留,他雖然留了下來,但仍覺得錯在自己,所以在第二天上課時,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他的學生真誠地道歉。因為他明白,失誤,不能成為原諒自己的借口。
在這件事情中,無論是那個學生,還是校長,抑或那個失誤的教授,都表現出了一種對虛偽的厭惡,對誠實的追求。那個學生並不因為教授有名氣便原諒他的不誠實,哪怕他並不是故意的;校長也並不因為這個教授有名氣,便原諒他的失誤;教授也不因為失誤,便找種種借口原諒自己。其實,學生、校長和教授,所不能容忍的不是這件小事,而是不能容忍哪怕是半點的虛偽,無論這種虛偽來自有意還是無意。因為他們認為,如果容忍了無意的虛偽,便是對真誠的一種褻瀆。
做人,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應該真誠,不應當虛偽,這是每個人都明白的道理。
我們隻有不斷地清理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內心深處多一些真誠,少一些虛偽,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我們應該向那個指出教授不誠實的學生報以敬意,我們應該對那個校長給予讚揚,當然,我們更應該向那個不因為失誤而寬容虛偽的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
不可不知的說話技巧
在生活中,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尋常百姓,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鄰裏夫妻間,幽默的話語幾乎無處不在,它已成為一種健康的文化和藝術,是人際交往的調節劑。
幽默是一個人智慧的外在表現,幽默的言語可以顯露一個人的機智、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