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充沛的感情可以通過他的肢體動作、麵部表情、語調高低、口氣輕重、語速快慢等表現出來,所以為了增強視聽效果,演講者要善於調動語言表達手段,讓抽象的哲理物化為活動的景象;讓空洞的說教轉化為鮮明的畫麵。
2. 加入生動活潑的比擬
當演講者說一些大家不熟悉的話題,或者話題枯燥乏味時,就可以加入一些生動活潑、易於理解的比擬。
海濤有一次在公司演講,當演講進行到後半程的時候,因為內容枯燥,大家都興致不高。當時正好講到有關“年輕人要多學習,不要徒有虛名”的地方,海濤靈機一動,感情充沛地說道:“我們要多學習,不要徒有虛名,否則就應了毛主席的兩句話‘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一副對聯,兩個比擬,馬上把大家的興致調動了起來。
3. 將枯燥的數據變得生動
有些演講者為了證明某些話的可信性,演講時常常引用大量的數據。但是僅僅把一些數據講給聽眾聽,未免枯燥,使氣氛沉悶平淡,聽眾也無法記住那些一帶而過的阿拉伯數字。而高明的演講者總是善於把枯燥的數據變成具體、生動的語言。
4. 加入神話、典故、詩詞、名言、成語等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出席專為他舉行的歡迎宴會。他在致祝酒詞時就引用了毛主席的名句:“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既表達了對主人的尊敬,又體現了中美兩國要抓住曆史的機遇,共同努力,實現兩國關係的改善,同時,因為加入這句詩詞,也讓他的致辭充滿意味,回味無窮。
在演講時,如果加入一些神話、典故等,會讓演講形象生動,加入一些名言、詩詞等,能讓演講富有感情、更有氣勢。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感情在認知活動中的作用有時是很大的,它可以敞開理性的大門,從積極方向來理解演講內容,也可以關閉理性的大門,或者抗拒性地,消極地對待演講內容。
在演講過程中,聽眾的注意力、理解和記憶選擇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演講者自身的感情投入程度決定的。所以,年輕人要學會把激情投入到演講中來,發揮年輕人有激情、有活力的優勢,充分調動聽眾的感情,達到演講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