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十年八月十八,金鑾大殿上,定德帝昭告天下,“朕在位十載,幸賴祖宗之靈,天下既安,國運康定。是以先帝在位之時以明德治朝,文定武興,今朝棟梁多前之遺老,鞠躬盡瘁,朕感其天倫之年,特欲招納才俊青年,廟堂更替,非拘於貴族名門,瑞朝之士皆可一搏功名,以報國恩。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增益朝廷,名播無窮。布告天下,鹹使聞之。”
詔書一出,整個瑞朝都為之一震。定德帝在位的十年,雷厲風行,先是韜光養晦,暗度陳倉粉碎了慶合王聯合西北妄想某竄皇位的陰謀,與殷嵩等君臣合一將亂黨餘孽消滅的幹淨,又在天下權臣貴族聲勢見長的時候,頒布這麼一條詔令,想要舉賢納士,對朝堂進行一次翻天覆地的更替。表麵上看,那些寒窗苦讀的寒門子弟終於有了報效國家,施展才華的機會,這次的科舉無疑是給他們鋪就了一條通向官場的青雲之路;但是如今,除了沒落的溫家,帝都三大世家可都高興不起來了。
剛才朝堂之上,安國公劉強就已經對此提議發出了抗議,科舉之事與祖製相違,破壞皇家貴族之威嚴,到時候滿朝庶人,貴族之士何以立足。寧國公顧承光與平國公段楓延麵對劉強之詞並未有所加持,隻皺緊眉頭,深思聖意。定德帝科舉之事早已謀劃多年,如今世族之勢日盛,科舉必首當其衝,此時行事恰到好處。對於劉強的抗議,以一句“科舉之事,無可商議,朕心意已決”就將群臣的反對之聲扼殺殆盡。
殷嵩下朝回府,同時跟來的還有定德帝身邊的大太監元喜公公和一道聖旨。以殷嵩為首,殷家一家老小已經跪了滿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內閣大學士殷嵩之子殷詹,文武兼全,破卷通經,不分晝夜,於安定慶合王之亂中多有功績,授爾為兵部侍郎,竭盡其能,效力吾國。今有內閣大學士之女殷嫣然,毓秀嫻靜,德容兼備。是宜封合樂郡主,五日之後移居宮中。為成佳人之美,賜婚皇三子為正妃,待合樂郡主及笄之日完婚。一切事宜由禮部與欽天監共同操辦,欽此。”
“臣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殷嵩從元喜公公手中接過聖旨。
“殷大人,快快起來吧。皇上這可是對你們殷家特殊的恩典啊,奴才當值這麼多年,還從來沒見過哪個有這麼大的殊榮啊。一天之內多了個兵部侍郎,多了個三皇子妃啊~”元喜笑的眼睛都眯起來了,仿佛得了恩賜的是他一般。
“元公公,辛苦你從宮中來跑這一趟了,快快裏麵坐,喝杯茶稍作歇息。”殷嵩側身相讓,一手已經指向正屋的椅子。
“歇不得了,奴才著就要去寧國公府宣旨了,寧國公孫女顧瑤也得了恩典,禦賜的安平郡主,也要接進宮裏去了。”轉眼間,元喜已走出了正屋,“殷大人,留步吧。”
殷嵩一群人依然按規矩把元喜送出了殷府,知道看到他乘坐的馬車消失在視線中,這才歎一口氣,領著眾人回到府中。府中的奴仆丫鬟一應的歡喜顏色,紛紛祝願少爺小姐入得了聖上的眼,得了官,又出了個皇子妃,將來還有望能當上正宮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