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務業。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發揮浙江省軟件業開發能力較強、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等優勢,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研發,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加強品牌企業群、優勢產業鏈培育,做大做強嵌入式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和軟件外包與出口,不斷提高浙江省軟件業的研發技術水平、自主創新能力、係統集成能力和產業化程度,促使浙江省軟件外包業務向軟件設計與核心業務服務外包等產業鏈高端發展。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優先發展數據庫產業,加快發展網絡出版、動漫遊戲、數字影視等信息內容服務業。積極發展增值和互聯網業務,推進“三網”融合,推進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建成“數字浙江省”,提升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化水平。
文化服務業。深入推進文化體製改革綜合試點,促進文化服務業繁榮發展。加強文化與創意結合,扶持發展創意設計、文藝創作、影視製作、出版發行、文化演藝、動漫遊戲、數字傳媒等文化創意產業。培育一批文化服務業集聚區。加強原創作品研發,扶持發展新興文化服務業形態,形成一批優秀文化產品、規模文化企業、特色文化產業基地。推進競技體育向實體化、職業化轉型,發展體育經濟。加強省外、國外文化市場開拓,擴大版權和出版物出口,引進外國優秀文化成果,扶持一批跨國文化企業集團,不斷提高浙江省文化服務業在全國乃至國際的影響力。
旅遊業。圍繞浙江省“三帶十區”旅遊發展格局,依托優勢旅遊區和度假區,通過整合旅遊資源,重點建設一批精品旅遊項目,形成杭州休閑度假、寧波港城商埠、溫州山水風情、舟山海洋佛教、紹興古越文化、浙中商貿文化、浙北古鎮運河、浙西南生態休閑等各具特色的旅遊板塊。做精做強文化旅遊、生態旅遊、休閑旅遊、海洋旅遊,引導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等鄉村旅遊,支持發展商務旅遊、購物旅遊、紅色旅遊、工業旅遊等特色旅遊,有序發展郵輪遊艇、國際會議等高端旅遊,完善現代旅遊產品體係。大力推進旅遊國際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強全國及國際旅遊推介,推動長三角無障礙旅遊區建設,培育優秀旅遊企業和精品旅遊線路,完善旅遊綜合配套能力和自助遊服務體係,率先建成旅遊經濟強省。
以下將從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兩方麵,分別對信息服務業的核心軟件產業、文化服務業的核心創意產業以及旅遊業進行具體分析。
6.3生產性服務業
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城市和區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浙江省當前正處於經濟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尤其需要給予特別關注。
6.3.1生產性服務業的概念界定
1975年,布朗寧和辛格曼在對服務業進行功能性分類時,最早提出了生產者服務業(ProducerService)概念。不同的學者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概括有所區別,但是大體還是比較一致的。生產性服務業,又稱“中間投入服務業”,即是為生產、商務活動和政府管理提供“非消費性服務”的個體使用提供的服務,具有企業性質。包括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信息谘詢服務業、計算機應用服務業、科學研究與綜合技術服務等。主要是指麵向企業和公共機構的服務業,他們不涉及直接的物質生產或者轉化,但又是生產環節不可缺少的。
與其他服務業相比,生產性服務業具有四個核心特征:一是中間性,即以企業為客戶對象,不直接麵對最終消費者;二是增值性,即通過服務產品的提供,提高其他產業的產品價值或運行效率;三是知識性,即知識和技術密集度較高,是高新技術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動者,創新能力較強;四是關聯性,即與製造業和農業關係密切,是產業分工深化的結果。
6.3.2浙江省生產性服務業的總體現狀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的共同推動下,產品價值鏈上製造環節和服務環節的接點日益多元化,從而為生產性服務業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作為價值鏈上最具贏利性的競爭性的增值環節之一,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各國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勞動力、土地、能源價格上升,我國經濟增長和對外開放的資源環境約束增強。如何抓住全球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服務業國際轉移加速的機遇,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扭轉我國長期處於全球產業鏈低端的不利局麵,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的重大課題。國家對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十分重視,並在“十一五”規劃中將其納入了國家戰略,相關政策部署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然而,受製於落後的工業生產方式和整體素質較低的服務業,我國生產性服務業仍存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發展動力不足、外資企業與本地生產性服務業關聯程度較低、缺乏有效的區域分工和協作機製、民間資本進入機製不暢等問題,嚴重製約了這一新興領域的發展。
積極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將有助於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對提升產業結構與保持我國製造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應切實利用世界經濟全麵服務業化的趨勢與機遇,促進服務經濟對傳統要素的改造與更新,提供有利的製度環境與政策措施,利用我國人力資源和知識資源豐富,曆史文化悠久,以及在新經濟中的“後發優勢”等有利條件,加快以生產性服務業、研究性服務業與消費性服務業為主體的服務經濟體係的形成與發展,利用服務經濟改造傳統經濟,促進我國早日進入“服務經濟”時代,形成並保持我國在21世紀的“國家競爭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對浙江省這樣一個中小企業眾多的省份而言,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對建設創新型省份意義尤為重大,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浙江省製造”轉型和升級具有關鍵意義。眾多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限製,研發設計、品牌培育等能力不足,更加需要專業化的配套服務以增強創新能力。必須建立高層次生產性服務供給機製,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協同共生發展,增強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