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詩畫山水”的江南浙江經過多年的發展,旅遊業已經形成了厚實的產業基礎,在綜合功能的全麵發揮和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方麵,作用也日趨明顯。2007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浙江省旅遊業以加快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為目標,以“規劃落實年”為重點,以“三帶十區”建設為抓手,創新發展思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培育發展後勁,浙江省旅遊總收入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026億元。根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最新統計,浙江省2007年旅遊經濟綜合指標超過上海,全國排名從第五位躍居第四位。具體經濟指標如下:全年接待入境旅遊者首次突破500萬人次,達到511.2萬人次,同比增長19.8%,比全國平均增幅(5.5%)高14.3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名第四(廣東、上海、江蘇);實現旅遊外彙收入271億美元,同比增長27.1%,比全國平均增幅(23.5%)高3.6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名第五(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接待國內旅遊者1.91億人次,同比增長18.6%,比全國平均增幅(15.5%)高3.1個百分點,超過了四川,在全國排名第四(廣東、江蘇、山東);國內旅遊收入1820億元,同比增長19.8%,超過了廣東,僅次於江蘇,位居全國第二;旅遊總收入首次突破了2000億元大關,達到2026億元,同比增長19.9%,相當於浙江省GDP(18638.4億元)的10.9%,相當於浙江省第三產業(7521.1億元)的26.9%,旅遊總收入首次超過上海,位居全國第四(江蘇、廣東、北京)。同時,在2007年,西湖、普陀山、雁蕩山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同時新增4A級旅遊景區10家,使浙江省的5A、4A級旅遊景區數量躍居全國第一。與此同時,浙江省旅遊項目建設強勢推進,加速了“三帶十區”旅遊經濟格局形成,全年浙江省在建和已建的旅遊重點項目達300多個,總投資999億元。

浙江省旅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也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谘詢服務中心初步實現聯網,在浙江省11個市和旅遊重點縣、重點景區完成旅遊谘詢集散中心和遊客服務中心建設的基礎上,2007年浙江省100個旅遊谘詢服務中心、景區服務中心實現聯網,向信息共享、客源互送、統一規範的目標邁了一步;二是旅遊廁所的新建和改造,完成了3年時間在浙江省新建和改造1000座生態化和星級化旅遊廁所的任務;三是完善了旅遊交通標誌係統,高速公路及主要景區交通沿線設置了3000多塊旅遊標誌牌;四是信息化建設水平提高,新開發了一批行業管理軟件係統,建成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旅遊政務網絡和旅遊商務網絡,網絡技術在浙江省旅遊行業管理和宣傳促銷中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此外,為適應旅遊市場自助遊、自駕車遊比例不斷提高的趨勢,浙江省啟動了旅遊自助營地的建設,經過調研和實地考察,選擇了千島湖景區、南北湖景區、龍遊汽車拉力賽賽區3處為浙江省旅遊自助營地建設試點單位。

雖然浙江省的旅遊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旅遊大省,但仍與廣東、江蘇等旅遊強省存在一定的差距,概括起來,浙江省旅遊業存在的問題如下:

(1)傳統的行政管理體製和有關職能部門的衝突已不適應現代市場效率的需要,阻礙了資源的高效率配置

現行的旅遊資源管理方式是計劃經濟的產物,資源配置是從行政管理而不是從市場運作和追求效率的角度為出發點的。旅遊資源分屬於多個係統和部門管理,而各職能部門之間存在一定的職能重疊或利益衝突,缺乏整體的考慮和統一的規劃,導致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現象層出不窮,甚至出現掠奪性開發和破壞曆史文化的惡性後果。現在國內外大環境和市場需求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要想達到充分利用資源,更好地發揮旅遊業的乘數效應,必須從根本上打破條塊分割的現象,從一個統一的高度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和配置。

(2)偏重旅遊景區數量的擴張卻忽略了注重景區品質的提升轉變

浙江省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區數量眾多,但在品質、規模、功能等方麵存在不少缺陷。在品質上,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型景區,世界遺產還是空白;在規模上,旅遊資源綜合開發的力度還不夠,缺少像廣東海泉灣、深圳東部華僑城等這樣的大型旅遊綜合體;在功能上,目前浙江省的景區仍以大眾化的觀光為主,結構單一、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尚未形成大眾產品、度假產品、專項產品等多元化的旅遊產品體係。浙江省旅遊業的關注點要從攤大餅式的開發建設轉到注重打造精品景區、特色景區、服務型景區上來。

(3)產業化程度和市場集中度較低

旅遊產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產業群,目前浙江省旅遊企業和旅遊資源無論是橫向聯合或合並,還是縱向的前向、後向一體化程度都比較低,企業基本處於畫地為牢的狀態,被動地進行價格戰,不能也沒有精力進行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所以,旅遊業經過二十多年時間的發展還隻處在初級的無序階段,形不成合力,缺乏產業核心能力的培育和發展。

(4)旅遊產業鏈不完善

旅遊產品具有綜合性和地理位置專用性的特點。綜合性決定了完整的旅遊產品要由景區或景點、旅行社、飯店、旅遊交通、餐飲等一係列互補性企業來提供。而浙江省旅遊產業鏈不完善,往往存在旅遊產業鏈中某一環節的企業缺少意願單獨進行廣告宣傳促銷,每個環節上的企業群體都有“搭便車”的傾向,難以實現外部性內部化,難以實現統一規範約束下的規模經營和綜合效益最大化,缺乏經濟實力在較大的市場範圍內搞促銷,缺乏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

(5)旅遊業人力資源的缺乏

各級政府與旅遊有關管理部門缺懂行的管理者,無法對低層次的開發項目嚴格把關,應對風景資源與旅遊管理問題的製度創新能力較弱;旅遊企業缺在行的經營者,粗製濫造的旅遊項目盛行,企業效益普遍低下;旅遊項目開發缺內行的規劃者,市場定位不準、資源定性不明,導致項目實施失誤;旅遊教育部門旅遊人才培養的質量有待提高、針對性有待加強。

(6)旅遊法規建設滯後

市場經濟法律不完善,行政管理效果差,導致企業機會主義行為和敗德行為橫行,嚴重影響了企業經營。惡性價格競爭導致企業微利甚至虧損,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長期的無序競爭再加上國有企業體製的弊端,導致浙江省旅遊企業大半處於虧損狀態,不良資產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如旅遊定點商場就是計劃經濟的產物。

2“人間天堂”杭州迎接“旅遊綜合體時代”

杭州曆來以風景秀麗著稱於世,山水旖旎,風光神秀,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世人聞名的西湖,自古便是文人墨客興詩作賦的焦點。有關杭州城市形象的現代描述也已經有很多,如“愛情之都”、“美感之都”、“東方休閑之都”、“快樂杭州”等。中國旅遊市場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主角”不斷發生著變化,從改革開放之初傳統景區景點當仁不讓,到20世紀90年代主題公園大放異彩,再到現在大型旅遊綜合體相繼湧現,杭州作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東方休閑之都正麵臨著嚴峻的挑戰。目前,“旅遊綜合體”這個新名詞開始頻頻被杭州主要領導人提起,也不斷見之於杭城報端。到底什麼是“旅遊綜合體”,為什麼它會獲得如此的“青睞”?

理解“旅遊綜合體”其實並不難。法國東南部的沿海小鎮戛納,僅有7萬居民的小鎮,因為每年5月份舉辦的國際電影節而名揚天下,吸引著數百萬人前往觀光遊覽;莫斯科的東北麵,有著多個市鎮和鄉村,這些村莊組成了一個旅遊點,被稱之為“金環”小鎮;摩納哥,這個麵積不到2平方公裏的世界第二小的獨立國,吸引著歐洲皇室、貴族和世界各國遊客的垂青。這幾個地方看似千差萬別,各有千秋,其實,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征--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旅遊綜合體”,在這裏,遊客的各種旅遊需求可以滿足,並能獲得全麵的服務。

目前,學術界對“旅遊綜合體”並沒有明確的定義,有專家給“旅遊綜合體”做出了解釋:所謂的旅遊綜合體涉及了旅遊、文化、商業、酒店、房地產等多個產業,它可由旅遊景區、高星級酒店、酒店式公寓、高尚居住社區、中高檔購物中心、遊樂場、休閑娛樂街區、市民廣場、劇院和一係列交通、市政配套設施組成。這種項目集商務、文化、娛樂、休閑於一體,對於集約土地資源,集聚城市產業,提升土地價值,打造特色新地標,營造充滿活力和人氣積聚的市民文化休閑活動中心區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種全新的、開放的、生態的、環保的、地標性的綜合性城市結構體係,是多功能、複合性的第三產業集群,是旅遊經濟的龍頭,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一個城市可以擁有多個“旅遊綜合體”,各有特色,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而杭州市對“旅遊綜合體”的詮釋是:以房地產為基礎、以高檔酒店為載體、以一流自然人文服務環境為前提、以高品質功能齊全的服務內容為根本的旅遊綜合體。要打造具有規模大、功能全、品質高、環境優、服務好的大型旅遊項目,必須在硬件上“少而精”,在旅遊服務產品上“多而全”,集觀光、會展、美食、休閑、購物、娛樂、運動等多種內容為一體。

打造國際休閑旅遊中心,是杭州旅遊國際化戰略的既定目標,也是“生活品質之城”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加強國際旅遊綜合體建設,就是杭州打造國際旅遊休閑中心的最佳切入點。為了抓好旅遊綜合體建設,重點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麵的工作:一要堅持旅遊國際化戰略,導入國際化的理念,用國際水準尋找差距和不足,力求旅遊的各項建設與管理都達到國際化水準,促進旅遊整體上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二要重點發展世界級旅遊綜合體,堅持高起點規劃,集觀光、會展、休閑、美食、購物、演藝、運動等多功能於一體,突出特色,提高檔次,集成規模,擴大知名度。要組織力量,按照國際水準,堅持差異化、“一主多副”要求,進一步完善現有旅遊綜合體的規劃,對綜合體各要素一定要項目化,逐個研究方案,做到缺什麼、補什麼。要探討新的旅遊綜合體規劃建設問題,堅持以項目帶開發,真抓實幹;三要研究好政策,製定並用好各項政策發展休閑項目,爭取旅遊企業上市,引入國際品牌,強化統一宣傳推介;四要製訂行動計劃,由市旅委牽頭,各部門參與,以創建國家5A級景區為目標,努力做好各項研究工作,努力打造旅遊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