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20歲想要哪種幸福 30歲才能收獲哪種幸福(1 / 2)

20歲到30歲之間雖然有十年時光,但這十年短暫又珍貴,轉瞬即逝。如果你在20歲時還不清楚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麼,隻是憑著眼前的喜好一味盲目前行,彈指一揮間你到了30歲這個而立之年,此時的你收獲的很可能隻有遺憾。

兒時的理想與20歲想要的幸福

調查對象1:文濤,男,20歲,大一學生

“小時候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電影功夫明星,像成龍、李連傑那樣。”文濤說,“那時候我經常看著電視在家瞎比劃拳腳,還成天嚷著讓我爸送我去少林寺學武術。後來經過我爸的勸說、哄騙加打罵,我的這個理想泡湯了。中學時看了很多戰爭題材的電影,我就又想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還準備以後爭取當個將軍什麼的。這個理想我爸倒挺支持,但他告訴我直接參軍沒前途,最好是好好學習能考上一所軍校。後來我的分數不夠,複讀了一年還不行,有些心灰意冷了。又是在我爸的指導建議下,我報了現在的大學選了計算機這個專業。聽說學這個專業以後好就業,我對學這個專業也還有點興趣,但也不是太大。管它呢,先學著再說吧,畢業以後慢慢看情況,我現在也沒有太具體的打算。”

調查對象2:傳芳,女,20歲,護士

“小時候我想當一名醫生,因為我們老師說醫生救死扶傷,是一個高尚的職業。”說到這,傳芳笑了,“我家裏人也說當醫生在哪個朝代都不愁沒飯吃,也一直支持我這個想法。可是到了初中我的學習一直很一般,我家條件又不太好。家裏人一看我就算上了高中也沒什麼前途,就讓我考個護校的中專。這樣一方麵和醫生這個行業有點關係,一方麵可以早點參加工作。後來我就上了一個護校中專,可心裏一直還是想當醫生。我現在在這個醫院當護士,想當醫生的願望更強了。但你知道當醫生的話學曆要求比較高,所以我現在業餘時間都在學習,準備參加相關的考試。每天工作完就挺累的,再加上學習當然就更累了。不過我覺得挺充實,這樣挺好。如果我以後真當上了醫生,那就更好了。”

調查對象3:誌遠,男,21歲,食品公司業務員

“我小時候想當一名探險家,去世界各地探險。可我從小就貪玩,學習差,我父母一直對我不抱太大期望,初中沒念完我就輟學了。之後就幫家裏開的商店賣東西,也算在混日子。18歲時我無意中看了一本書叫《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看得我熱血沸騰,於是我就來到這座城市,進了現在這家公司,立誌成為一名偉大的推銷員。這個工作挺累,壓力也大,因為業績直接和工資掛鉤,而且經常被別人冷眼拒絕,特傷自尊,還好我有心理準備,現在也基本適應了。我現在天天就想著怎麼才能掙更多的錢。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25歲之前當上主管,30歲前當上經理,然後在這個城市買一所房子。女朋友現在還沒有,現在也不多考慮,事業要緊,反正有了錢以後什麼都好辦。錢足夠多以後,我就自己創業當老板,然後去國外轉轉,實現一把我小時候的理想。”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兒時的理想。如今已經20歲或20多歲的你正處在一種什麼樣的境況下?離你兒時的理想距離又有多遠?你是否又有了新的理想和目標?你是否確定如今的你想要的是哪種幸福?

20歲必須明白生活的意義

這裏說的“意義”就是指作用和價值。

我們經常說“人活著要有意義”、“要明白生活的意義”,簡單說就是人必須要在生活中體現出自己的作用和價值,成為一個有用的、有價值的人。

上麵例子中的三位被調查對象,他們都有各自的價值取向,他們各自對自身價值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文濤還是學生,所以他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得暫時不明顯,他對自己的價值取向也認識得很模糊;傳芳和誌遠已經體現出一部分自身價值,但他們都相信他們的價值還會更大。

那麼,有作用和價值,也就是有意義,和幸福又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