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處世要有藝術,20幾歲男人要懂點人情世故(下)(2 / 3)

當你和朋友之間有了芥蒂,翻臉成了冤家時,這種關係該如何處理?是隨時準備火力進攻,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呢?正確的方式是保持風度,原諒你的仇人。

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物的一切行動都依照本性而發,完全屬於自然反應;但是,人的行動會通過大腦的思考,並依照當時的心理需要,然後才做出各種不同的選擇。

原諒仇人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絕大部分人碰到仇人都會分外眼紅,恨不得置他於死地。即使不到那種強烈憎惡的程度,或環境條件不允許將對方徹底消滅,也肯定會采取“老死不相往來”的冷淡態度。因此,能夠原諒仇人的人,胸襟和氣度無疑達到了至高的境界。

原諒仇人的好處在於,可以使你在日常生活中掌控自己,情緒不致隨著對方的舉動而起伏。以幽默的態度原諒你的仇人,既可降低對方對你的敵意,亦可緩和你對對方的敵意,何樂而不為?

再熟悉也不能缺少禮節

處世應禮貌待人,這個道理我們都很清楚、明白,也時常這樣來要求別人。可做起來卻不一定就完美,就輕鬆。這是一個教養和習慣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加強修養。

比如開關門的方式,便是一例。有的人時常或不小心地“呯”的一聲把門推開或關上,給人的印象不是開門或關門而是撞門,這是極不禮貌的。所以開關門用力要輕些。但也不能用力過小,使門半開不開,而給人一種畏畏縮縮、鬼鬼祟祟的不好印象。對開門關門動作的輕重,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內涵和水平來,也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麵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對方對自己的印象好壞。所以要格外注意。

現在,我們來設想一個人大聲而粗暴地開了門的情景,當然他可能不是有意的,而大多數人也是無意的,這是不良習慣或不在意造成的。對方的接待人員或秘書將他帶領到會客室中,他也不在意,正在等待著對方,心裏也想如何在見到對方時給對方一個好印象。可是秘書可能已經將這個信息傳達給老板,下麵可能是秘書與老板之間的對話過程。

“老板,客人來了。”

“哦,他還挺準時的,我準備準備,馬上就去。他是什麼樣的人呢?劉小姐,談談你的第一印象。”

“老板,不好說。看他衣冠楚楚,也挺準時。可他開門的聲音太大了,顯得粗暴、不太禮貌。”

“哦……”

這樣在未見麵之前,便讓別人對你帶著一種看法,給對方一個不好的印象。輕者則影響會談的效果,甚至可能便決定了會談的成敗。其實,大家也明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際關係中,細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平時千萬要注意。

辦事時,即使對方是自己的老主顧或比較熟悉的受訪公司,也要多加注意禮貌問題。因為自己與對方比較熟悉,一般人都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不太注意了,從而易造成與上述例子類似的情況。

一個推銷員自認為公司與對方關係非常好,也自認為與對方公司的職員關係不一般。因而注意不夠,忽略了開門、關門這類看似簡單卻十分重要的細節。結果給人一種不禮貌、粗暴的印象,嚴重時會受到對方的直言不諱的批評。

有個推銷員小顧,他與中關村一家電腦公司業務往來比較多,其他方麵比較好,可就是有一個開關門不太禮貌的毛病。一天,他由於業務原因,進出此公司多次,終於引起了對方的忍無可忍的批評。

“你小子,這麼辦事呀,有意見提嘛!你怎麼開門、關門那麼用力,我怎麼說你才能記住呢?難道非罵你一次不行嗎?小顧,以後一定要注意!”這樣多尷尬呀!

我們在進門與對方交談、訪問之前,即應想好自己開門、關門的方式與動作,盡可能禮貌些。可也不必太緊張,而表現得太過拘謹,最好是形成好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原則上不管是以何種方式開門,在打開時,以自己能自由進入為宜,不要太小,也不可太大。

以上是一個開門與關門的方式問題,一定要從平時做起,形成良好的習慣,不可因小失大。

與人交談的坐姿也是十分重要的。為了給對方一個良好的印象、表現出自己的修養,一般宜端正姿勢,靜靜地坐下,以等待對方的接待為好。比如:坐在椅子上,自然大方一些,把雙手放在扶手上,不緊不鬆,力求自然舒服。雙腳也不可開得太大,不要右手拿著煙,蹺著二郎腿,口裏吐著煙霧,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總之,以自然為主,不可因為過度強調溫文爾雅的坐姿,而顯得做作。正如一位西方哲人所雲:“自然、大方即是美。”

另一個是位子問題。推銷員不可坐於主位上,而應坐在側麵的位子上。因為自己是來推銷商品的,最好坐在靠近房門的位置,可也不能離主位太遠,適度最宜。座位與主位的遠近,要由自己與顧客的親疏關係來確定。

切記,禮節是最重要的,是必須的。永遠記住“自然、大方即是美”。自己自然,別人也自然,也大方。

小心你的善良被人利用

有時你真心待人,對方卻不能真心待你,這讓你感到很生氣。所以在處世中要不時告誡自己什麼人值得交往,什麼人你得提防他。

這是一家廣告公司。張峰比周明晚來公司半年,和周明同屬一個部門,隻是分在了不同的小組。張峰平時總是憨憨地笑著,偶爾也和同事們開玩笑。他在部門裏算最年長的——35歲。

現在廣告公司的人員都趨向年輕化,公司改組,請走了好幾位年過三十的“老朽”。沒想到,張峰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現在倒成了周明的領導了。

周明對張峰是有些好感,覺得他挺樸實的:他來自農村,能夠到北京發展,並且到這家比較有實力的公司,他的閱曆肯定豐富。除了憨,他的節儉也給同事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很多時候周明感覺工作上一定要跟對人,這次改組成了張峰的下屬,他挺滿足的:有張峰的關照應該不會吃虧。

公司有一個很大的項目,小組成員都要拿出自己的方案,最後擇優選用。偏偏新官上任的張峰遲遲不開會商討。這是怎麼回事?急性子的周明找到了張峰問詢,他最後的決定是:“公司剛改組,開始不會好做的,但周明能力最強,這次的策劃由周明來做。”

周明無話可說了。按照公司的規定,隻有參與了策劃才有錢掙,好點子會有額外獎金。成功的策劃是可以名利雙收的,張峰此舉顯然有他的意圖。

幾次事後,周明發現張峰實際上很有心計,會取巧。他的策劃有很多是從別人那裏信手拈來的,改頭換麵推出去。他還會把大家的好點子融合在一起,變為自己的。

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周明才真正認識了張峰。

那次周明出差回來,發現應由周明做的好幾個方案都由張峰接手了,周明的創意,張峰的署名,並且有一個方案受到客戶的讚許,老總發給張峰不少獎金。

周明憤怒了,找到張峰,周明還沒有開口,張峰就歉疚地對周明解釋,說客戶要得太緊,實在沒辦法,本來隻是想拿周明的策劃書應付一下,想不到客戶很滿意,隻好做了出來。還說他跟老板說過了,獎金分文不要。

話說到這,不好再說什麼,工作上的摩擦在所難免,況且他是周明的直接上司,隻要客戶滿意……

沒過幾天,張峰走了!是因為那份贏得獎金的策劃書,另一家公司把他挖走了。他把周明的客戶也帶走了,還有公司的好些客戶……他走得實在是太突然了,公司為此一下子陷入困境。

後來周明明白了,因為他遭遇過貧窮、艱辛,所以向往成功,為此不惜手段。一個從小地方來的人,能在大城市紮根,本身說明他很不簡單。可一年多來,誰都認為他憨厚實在。

這件事給周明的教訓是,有些人是很可怕的,可怕的人在於別人不知道他(她)的內心,他(她)可能在向你微笑時,卻從背後戳你一刀。所以對於麵似忠厚的人,在沒有了解他的真麵目的時候,得防著他一些。與這種人相處,對他冷淡也不對,表麵上還要客氣。

認識各種不同性格的人

每個人的嗜好、想法都不一樣,所以我們的交往對象也各不相同。與人交往時,如果能夠明白對方屬於哪種性格類型的人,應付起來就會輕鬆得多了。

1.木訥呆板的人

這類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氣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們也不會作出你所預期的反應來。他們通常不會注意你在說些什麼,甚至你會懷疑他們聽進去沒有。你是否也遇到過這種人?

和這種人交往,剛開始多多少少會感覺不安。

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細觀察,注意他們的一舉一動,從他們的言行中,找出他們真正關心的事來。你可以和他們閑聊,隻要能夠使他們回答或產生一些反應,那麼事情也就好辦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這一話題,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每一個人都有他感興趣和所關心的事,隻要你稍一觸及,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地說,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須好好掌握並利用這種心理。

2.傲慢無禮的人

有些人自視甚高、目中無人,時常表現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像這種舉止無禮、態度傲慢的人,實在叫人看了生氣,是最不受歡迎的典型。但是,當你不得不和他接觸時,應該如何應對呢?

對付這一類型的人,說話應該簡潔有力才行,少跟他囉嗦,“多說無益”,因此,你要盡量小心,以免掉進他的圈套。

不要認為對方客氣,就禮尚往來地待他,其實,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誠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對方的情況下,言詞盡可能“簡省”。

3.沉默寡言的人

和不愛開口的人交涉,實在是非常吃力的;因為對方太過沉默,你就沒辦法了解他的想法,更無從得知他對你是否有好感。

一位新聞記者,為人沉默寡言,根本就不像是個記者。不論你和他說什麼,他總是沉默以對,你真是拿他沒辦法。當有人給他介紹廣告客戶時,他也隻是淡然地說聲:“喔?是這樣啊。”然後手持對方名片,呆呆地看書。

對於這種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當的方式,讓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盡量避免迂回式的談話,你不妨直接地問:“對於A和B兩種辦法,你認為哪種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

4.深藏不露的人

我們周圍存在有許多深藏不露的人,他們不肯輕易讓人了解其心思,有時甚至說話不著邊際,一談到正題就“顧左右而言他”。

雙方進行交涉,其目的是了解彼此情況,以使任務圓滿達成;因此,經常要挖空心思去窺探對方的情報,使對方露出其“廬山真麵目”來。

但是,當你遇到一個深藏不露的人時,你隻有把自己預先準備好了的資料拿給他看,讓他根據你所提供的資料,作出最後決斷。

人們多半不願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即使在你要求他作出答案或提出判斷時,他也故裝不懂,或者故意閃爍其詞,使你有一種“莫測高深”的感覺。其實這隻是對方偽裝自己的手段罷了。

5.草率決斷的人

這種類型的人,乍看好像反應很快;他常常在交涉進行至最高潮時,忽然妄下決斷,予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覺。由於這種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時候為了表現自己的“果斷”,決定就會顯得隨便而草率。

他們經常會“會錯意”,也就是說,由於他們的“反應”太快,經常會對事物產生錯覺和誤解。其特征是:沒有耐心聽完別人的談話,往往“斷章取義”,自以為是地作出決斷。如此雖使交涉進行較快,但草率做出的決定,多半會留下後遺症,招致意料不到的枝節發生。

倘若你遇到上述這種人,最好按部就班地來,把談話分成若幹段,說完一段之後,馬上征求他的同意,沒問題了再繼續進行下去,如此才不致發生錯誤,也可免除不必要的麻煩。

6.頑固不化的人

頑強固執的人是最難應付的,因為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隻知堅持自己的意見,死硬到底。跟這種頑固分子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費時間的,結果往往徒勞無功。因此,在你和他交涉的時候,千萬要記住“適可而止”,否則,談得愈多、愈久,心裏愈不痛快。

對付這種人,你不妨及時抱定“早散”、“早脫身”的想法,隨便敷衍他幾句,不必耗時費力自討沒趣。

7.反應遲緩的人

對於行動比較緩慢的人,最需要耐心。

你與人交往時,可能也經常會碰到這種人,此時你絕對不能著急,因為他的步調總是無法跟上你的進度,換句話說,他是很難達到你的預定計劃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盡可能配合他的情況去做。

此外,應該注意的是:有些人言行並不一致,他可能處事明快、果斷,隻是行動不相符合罷了。

8.表情冷漠的人

人的心態和感情,常常會透過臉部的表情顯現出來,故在交往的時候,表情往往可以作為判斷的工具。

然而,有些人卻是毫無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說,他的喜怒是不形於色的,這種人若非深沉,就是呆板。當你和這種人進行交往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別注意他的眼睛和下巴。

常有人說:“眼睛是會說話的”,誠然,眼睛是心靈之窗,“觀其眸子”你自然可以知道他的心思。

你可以從對方的表情中,看出他對你所持的印象究竟如何?有時候,自己會緊張得連表情都很不自在,此時,你不妨看看對方的反應:是不加注意、無動於衷?還是已然察覺、麵露質疑?留意他的眼神,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

有時候,適度的緊張和放鬆,也可以在交往之中形成一種理想的氣氛、局麵。隻是,當你明白對方的反應是受自己的應對態度所影響,進而影響到交往的結果時,就不得不特別注意、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了,特別是臉上毫無表情的人更應注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