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責的工作的忠誠和信守,因而可以稱之為使命。我們要將責任深深根植於內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自覺意識。在工作的過程中,這種責任意識必然使我們更加卓越。
在任何一家公司,隻要你努力工作,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件事情,你就會受到尊重,從而獲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論你的工資多麼低,不論你的老板多麼不器重你,隻要你能忠於職守,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熱情,漸漸地你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也會贏得他人的尊重。以主人翁的心態去對待工作,工作自然就能做得更好。
那些勤奮、敬業的員工往往會在工作中受益匪淺:在精神上,他們獲得了快樂和自信;在物質上,他們也獲得了豐厚的報酬。相反,一個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往往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也是一個無法體會到快樂真諦的人。要知道,當你將工作推給他人時,實際上也將自己的快樂和信心轉移給了他人。
工作的底線是盡職盡責。改變態度,努力培養自己勇於負責的精神,你將成為工作與生活中的贏家。
格林大學畢業後在一家保險公司做業務代表。這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工作,因為很多人都對保險業務員敬而遠之,所以,格林的工作開展得很困難。
辦公室的其他業務員整天對這份工作抱怨不停:“如果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肯定不會在這裏待下去。”“那些投保的人,太可惡了,整天覺得自己上當了。”當然,這些人隻能拿到最基本的薪水。隻有在業務部經理的催促下,或者是“胡蘿卜+大棒”的政策下,他們才有一點點進步,否則就是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唯有格林和他們不一樣。盡管格林對現狀很不滿意,但是格林沒有放棄,因為他知道,與其說是放棄工作,不如說是在放棄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人強迫你放棄自己,除非是你主動為之。格林相信,努力是沒有錯誤的,努力還會讓平凡單調的生活充滿樂趣。
格林總是主動地去尋找客源。他熟記公司的各項業務情況,以及同類公司的業務,對比自己公司和其他公司的不同,讓客戶自己去選擇。雖然一些人很希望多了解一些保險方麵的常識,但是他們對保險業務員的反感使他們在這方麵的知識很欠缺。格林知道這些情況之後,主動在社區裏辦起“保險小常識”講座,免費講解。
人們對保險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對格林有了好印象。這時,格林再向這些人推銷保險業務,大家就沒有了反感,而是樂於接受。格林的工作業績突飛猛進,當然薪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格林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努力工作就是對自己負責,這也是為什麼格林能獲得成功,而其他人卻碌碌無為的原因。當你嚐試著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時,你就會發現,你自己還有很多的潛能沒有發揮出來,你要比自己往常出色很多倍,你會在平凡單調的工作中發現很多的樂趣,最重要的是你的自信心還會得到提升,因為你能做得更好。
當你嚐試著對自己的工作負責的時候,你的生活會改變很多,你的工作也會因此而改變。正是工作態度,把你和其他人區別開來。這樣一種敬業、主動、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精神會讓你的思想更開闊,工作更積極。
嚐試著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這是一種工作態度的改變。這種改變,會讓你重新發現生活的樂趣,工作的美妙。
美國西點軍校的學員章程規定:每個學員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穿軍裝與否,也無論是在擔任警衛、值勤等公務,還是在進行私人活動,都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這種履行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別的什麼。
這樣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西點軍校認為,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在任何時候,責任感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都不可或缺。正是這種嚴格的要求,讓每一個從西點軍校畢業的學員都獲益匪淺。
西點軍校認為,一個人要成為一個好軍人,就必須遵守紀律,有自尊心,對於他的部隊和國家感到自豪,對於他的戰友和上級有高度的責任感,對於自己表現出的能力有自信。這樣的要求,對每一個企業的員工也同樣適用。以下是培養責任心的方法和建議。
1.學會直麵現實
莎士比亞認為,當事情出了差錯時,“我們就會把我們的災禍歸怨於日月星辰,好像我們做惡人也是命中注定,做傻瓜也是出於上天的旨意。”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將自己的困苦歸咎於命運、經濟狀況甚至是行星的位置,即除了我們自己以外的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就是不會直麵現實,找出自己的責任並予以承擔。
2.不要推脫責任
為自己開脫是我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防衛機製。我們很容易為自己推脫責任。“不是我,是他”、“我沒幹這個,是她幹的”、“別指責我!這不是我的錯”……當我們在如此努力地為自己開脫的同時,我們也幾乎是沒有希望獲得成功的了。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應該勇敢地承擔責任,應學會說:“是我錯了,但我保證下次一定改正!”即使有時並不是自己的過錯,也該對其所造成的麻煩表示一下抱歉和同情,並予以糾正。這樣才能更加贏得別人的尊敬和信任。
3.對自己的承諾負責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會很草率地給別人一個承諾;而承諾過後,卻發現要實現這個諾言,需要很大的勇氣,存在很大的困難。於是,有些人就選擇了違背自己的諾言,或幹脆對此采取棄之不理的態度,這將會使自己的可信任度大打折扣。
做人應當言而有信,自己親口答應別人的事情、許下的諾言都要盡全力去履行,即使有些事自己不情願但也必須這樣做,因為這樣做既是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4.拒絕依賴他人
有些人習慣在生活中依賴別人,本來應該自己做好的事,卻處處抱怨他人。例如,銷售業績差,怪產品不好賣;和同事關係不融洽,怪那些同事不好相處;沒找到好工作,怪朋友不幫忙;結婚沒房子,怪父母沒能耐……
如果我們習慣於依賴別人的話,在遇到沒有人為我們負責時,我們就會哀歎自己的命運坎坷,抱怨別人的“無情”,在訴苦中曆數自己做出的努力以及受到的種種不公正待遇。事實上,這所有的抱怨都對我們有害而無益。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通過解剖他人的行為來查找自己的責任所在,這才能夠讓我們的責任感逐步培養起來。
5.意識到勇於負責是晉升的捷徑
在當今時代,很多人受社會的影響,滋生出了一種自由散漫、不受約束、不負責任的習慣。他們沒有意識到,隻有責任感才能夠讓個人的價值得到實現,也隻有具備勇於負責精神的人,才會受到別人的重視和提拔。
如果能夠意識到勇於負責是被提拔和重用的捷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
忠誠第一,能力第二
在一項對世界著名企業家的調查中,當問到“您認為員工應具備的品質是什麼”時,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忠誠”。比爾·蓋茨這樣說道:“怎樣才算是一名優秀的員工呢?作為一名獨立的員工,必須與公司製訂的長期計劃保持步調一致,忠誠於自己的公司。”忠誠的人十分寶貴,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有向他們敞開的大門。相反,一個人即使能力再強,如果缺乏忠誠,也往往被拒之門外。
忠誠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義務,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格。在工作中,我們要忠誠於公司,忠誠於上司,忠誠於客戶,忠誠於同事,忠誠於自己。
你可能會說:“我是自由職業者,我沒有同事,也沒有上司,我自己就是老板,我關起門工作,社會公眾也離我很遠。”即使如此,你也別忘了,你有客戶——自由職業者的產品也得賣出去,你有朋友,有家人,你得和他們打交道。你無法一個人生存。
在漫長的人生中,你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你工作的成敗決定你人生的成敗,而工作的成敗又取決於你的忠誠度。無數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清醒地意識到,忠誠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生活更好的前提和保障。
美國著名管理大師李·艾柯卡就是因為忠誠而成就了其偉大業績。當他受命於福特汽車時,公司麵臨重重危機,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使福特汽車公司終於走出危機。但是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小福特卻對艾柯卡進行排擠,這使艾柯卡處於一種兩難境地。然而艾柯卡卻說:“無論我為哪一家公司服務,忠誠都是我的一大原則,我有義務忠誠於我的企業和員工,到任何時候都是如此。”離開福特,來到菲亞特汽車公司後,艾柯卡不僅以他的管理能力折服了公司股東,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公司員工。
我國上汽集團總裁胡茂元自17歲開始進入上汽集團的前身上海拖拉機廠,已經在這家地方汽車生產企業幹了近40年。從學徒到總裁,40餘年來他從未改變對上汽集團的忠誠,他時時刻刻都在為上汽集團默默奉獻。不管什麼時候,他總是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
忠誠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行為,不同的時代裏,人們需要的總是同一種忠誠。因為它會帶給你幸福。忠誠的心就是太陽,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一個人缺乏了忠誠這一品質,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會被生活所拋棄,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
有一位才華橫溢、持有雙博士學位的人,他先修完了法律課程,又修完了工商管理課程。這樣的人才,本應在就業方麵具有很大的選擇餘地,可是他一直在為找工作的事發愁。原來,他的名聲太臭了,幾乎沒有公司願意用他。而他的名聲之所以臭,是因為缺乏“忠誠”這一品質。
2000年,他先是在一家計算機公司擔任市場總監,工作不到半年,他向競爭對手出賣了公司的市場開發機密。拿到出賣機密的款項,他跳槽到一家製藥企業擔任策劃總監。3個月不到,他聽說另一家製藥企業待遇更好,便以自己掌握有重要的新藥開發資料為誘餌讓那家企業聘用了他。新東家看中的是新藥開發資料,而不是他這個不忠誠的博士,資料到手後,新東家辭退了他,並將他列入永不聘用的“黑名單”中。好在當時他的名聲還沒有臭很遠,找工作並不難。他很快又進入了一家電氣公司,新公司聘他做總裁。遺憾的是,這位博士不珍惜這個工作機會,他再一次出賣了老板,還把公司一批骨幹人員帶走了。到哪兒去呢?他自己當老板去了。自己開的公司不到半年就關門了,他隻得又去打工。
從2000—2005年,除去自己當老板的那一小段時間,他先後在20家單位供過職,也先後背叛或出賣了20家單位。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加之他總是擔任高層主管,所以他的背叛或出賣都沉重地打擊了聘用他的20家企業。他因此非常引人注目,很快就臭名昭著了。到頭來他終於發現,最受打擊的還是他自己,因為他被貼上了“不忠誠”的標簽,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被多個行業的企業列入黑名單,每一個了解他情況的老板都表示絕對不聘用他。
才華橫溢又怎樣呢?缺了忠誠,誰也看不上你的才華。博士找不到工作,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啊!在這個任何人都越來越無法脫離組織和團隊的社會上,一個人沒有忠誠就活不下去。一個喪失忠誠的人,不僅喪失了機會、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更喪失了安身立命之本。即使是那些從你身上獲取好處的人,也會鄙視你、遠離你、拋棄你。
李開複博士講過一個“缺乏忠誠的求職者的故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時,李開複曾麵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麵的素質都相當出色,但是,麵談之餘,求職者試探性地表示,如果李開複錄取他,他可以把他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又特意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老板並不知道。
李開複當場拒絕了這位求職者的應聘請求。他事後為此解釋說:“這樣一番談話過後,對我而言,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再高,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了。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他不是一個誠實、講信用的人。試想,如果雇用了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一段時間後,把自己在這裏的工作成果也當作所謂的‘業餘工作’獻給其他公司呢?”
墨菲定律告誡大家: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如果一個人不忠誠,他幹什麼都會從自我主觀意願出發進行行為選擇,這樣不僅不利於企業目標的實現,還有可能對企業造成傷害,如同軍隊打仗,隻有上下一心,言出一且行於一,才能保證取勝,否則隻會打敗仗。
用嘴說的忠誠不是真正的忠誠。忠誠,應該貫徹於每個人職業生涯的始終,否則,算不上真正的忠誠。
不妨考察那些在公司中能夠快速得到提升的員工,他們看起來無憂無慮,得心應手,好像沒有什麼苦惱,因為他們考慮的隻有如何比別人做得更好,而不會心有旁騖,想著怎樣找一個薪水更高的公司。因此,他們基本上不會因情緒的搖擺而困惑。
忠誠的人總是堅守著工作的航船,不肯輕易改變航向。即使有大的風浪,他們也會鎮靜地掌穩船舵,繼續航行。而三心二意的員工,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他們搖擺不定,使自己的航向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又轉向西。
對於公司的老板而言,他更重視的是一個員工的忠誠與否,無論能力是大是小,隻要這名員工能夠對公司表現出足夠的忠誠,老板都會對其給予足夠的關注,即使是他的能力差一些,老板也會願意對他進行培訓,不惜在他的身上進行投資。
俗話說:“忠誠勝於能力!”然而在現實生活以及工作中,忠誠卻經常被忽視,人們總是片麵地強調能力。人力資源考官在招聘新職員時,關注的總是“你有什麼能力”、“你能勝任什麼工作”、“你有什麼特長”之類的問題,而很少關注“你能融入到我們公司的文化中嗎”、“你認同我們公司的理念嗎”、“你如何理解對公司的熱愛”等問題。
單純強調能力的傾向是非常可怕的。在我們這個社會裏,不乏具備超強個人能力的人,他們憑著個人能力,可以通過很多公司的招聘審查。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商業報道:某某公司的技術開發人員把公司的技術秘密泄露給了競爭對手;某某公司的戰略策劃人員將公司的市場開發計劃帶到了另一家公司;某某公司的高層主管跳槽帶走了公司一大批人才……這些事情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事件的主角能力有餘而忠誠不足。正如士兵不忠誠可能危及國家安全一樣,企業員工不忠誠則可能危及企業生存。
忠誠勝於能力,並不是對能力的否定。一個隻有忠誠而無能力的人,是無用之人。忠誠,是要用業績來證明的,而不是口頭上的效忠,而業績又是要靠能力去創造的。比如,一個天天跪在你麵前表示忠誠於你,卻不能為你做任何事的“忠誠”者,你稀罕嗎?你願意因為他“忠誠”而把他養起來嗎?
既忠誠又有能力的員工更為完美。而現實是,少數人需要能力加勤勞,而多數人卻要靠忠誠和勤勞。因此,一定要具備忠誠的品質。忠誠的人走到哪裏都會有人關注。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會條條大路通羅馬。相反,那些缺乏忠誠度的員工,往往不大可能為老板接受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