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人或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必然是將合作實施得天衣無縫的單位,海爾公司便是最好的說明。成功者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應將合作“進行到底”,這樣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或許有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自己不需要合作。他們的理由是自己的生活圈子簡單,並不像某些大老板和領導那樣忙碌,所以不需要複雜的人脈與多方麵的合作。這樣的想法無疑是錯誤的,因為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合作已經無處不在,它甚至滲透到了你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告別單打獨鬥,積極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努力創造雙贏的機會,成功才不會拒你於千裏之外。
合作雙贏,隻有合作,一個人才能將自己的才華最大化地施展。誰不善於與他人進行有效的合作,誰就會被經濟大潮的巨浪所打翻。故智者的合作方式,使他能永立潮頭,做時代的弄潮兒,而愚者的單打獨鬥,隻能使他做潮水中的蝦兵蟹將,永遠也不能成為翻江蛟龍。
在合作中獲得雙贏
善於合作就能雙贏,就能成功。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與人聯合則可以壯大自己。
在成功的路上,大凡明智的人都懂得聯合起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曆史上六國聯合抗秦,都得互保,而聯合一旦破裂,就都被強秦所滅。香港兩大富豪李嘉誠和包玉剛的聯合可謂成功經典,包玉剛幫助李嘉誠控股和記黃埔,李嘉誠幫助包玉剛登陸九龍倉。協作思考,1+1>2,這樣明顯的道理,一旦被掌握和運用,就能產生巨大的推動力,讓應用它的人獲得成功。
湯姆遜是一位演員,剛剛在電視上嶄露頭角。他英俊瀟灑,很有天賦,演技也很好,開始時扮演小配角,現在已成為主要角色演員。從職業上看,他需要有人為他包裝和宣傳以擴大名聲。因此他需要一個公共關係公司為他在各種報紙雜誌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關他的文章,增加他的知名度。
不過,要建立這樣的公司,湯姆遜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偶然一次機會,他遇上了愛莎。愛莎曾經在一家大公共關係公司工作了好多年,她不僅熟知業務,而且也有較好的人緣。幾個月前,她自己開辦了一家公關公司,並希望最終能夠打入娛樂領域。到目前為止,一些比較出名的演員、歌星、夜總會的表演者都不願同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還隻是靠一些小買賣和零售商店。當湯姆遜把他的想法告訴愛莎後,兩人一拍即合,聯合了起來。
湯姆遜成為了愛莎的代理人,而她則為他提供出頭露麵所需要的經費。他們的合作達到了最佳境界,湯姆遜是一名英俊的演員,並正在時下的電視劇中出現,愛莎便讓一些較有影響的報紙和雜誌把眼睛盯在他身上。這樣一來,她自己也出名了,並很快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娛樂服務,他們付給她很高的報酬。而湯姆遜不僅不必為自己的知名度花大筆的錢,而且隨著名聲的增長,也使自己在業務活動中處於一種更有利的地位。
通過愛莎和湯姆遜的相互協作,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格局:湯姆遜需要求助於愛莎,獲得為自己做宣傳的開支;愛莎為了在她的業務中吸引名人,需要湯姆遜做自己的代理人。他們彼此合作,彌補了個人能力的缺陷,完成了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業。
合作是件快樂的事情,有些事情人們隻有互相合作才能做成。不合作不僅他不能得,你也不能得。
以下是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
(1)相信“兩個人強過一個人,三個人又強過兩個人”這句話是對的;
(2)找到與自己配合默契的夥伴;
(3)認識到你需要別人去幫助你前進和取得成功;
(4)把合作當作一個成功的策略;
(5)合作具有無限的潛力,它是以尋求雙方共贏為目標的。
與團隊成員加強溝通
在團隊合作中,幾乎每一件事都離不開有效的溝通。無論是為了給他人施加正麵的影響,還是為了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想法,或者想說服他人支持自己的建議或行動,抑或想邀請他人參與,一個人一定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有些從事技術工作的人覺得:“隻有那些從事銷售和市場工作的人才需注重溝通技巧;作為技術人員,我不需要說話,隻要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其實,即使在技術研發方麵,有效溝通的能力依然十分重要。比如,當軟件開發人員開發出一項先進的技術,為了把它變成公司的產品,開發人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說服公司的決策層支持和采納此項技術。為此,開發人員必須精心準備產品建議書,並通過精彩的演講和現場展示讓公司領導相信他們研究出的技術對公司來說大有裨益——這樣的工作顯然需要出色的溝通能力。此外,像需求調研、客戶訪談、方案討論、技術決策、項目管理等諸多技術工作,哪一樣也離不了有效的溝通技能。
曾經有人說,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能夠很好地進行溝通,那麼就不會引起誤解,就不會發生戰爭。但事實上,世界曆史上戰爭幾乎不曾中斷過,這充分說明了溝通的困難程度。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呢?
1.溝通的4個步驟
第一步,先推敲一下,能夠利用哪些溝通手段或方法?應該具體說明還是一帶而過?應該給聽眾以何種程度的預備知識或鋪墊說明?是否提出建議,說話的口氣是柔和還是強硬呢?
第二步,眼睛暫時離開前麵歸納的幾條,動腦筋考慮一下實際上必說的內容到底有哪些?
第三步,聯係相關的政策和人物,歸納一下“應該說的到底是什麼?”管理溝通實例中,給人較深印象的一句忠告是“少說為佳”。但是,當確信是該說的內容,就要準備好適當的語言。
第四步,重新看一遍第一步到第三步的內容,歸納出講話內容,並確定傳話方式:是電話講,寫信講?還是直接見麵說?用何種措辭或語氣為好?等等。
其次還有幾個要點需要注意:
(1)注意措辭,想說的話要表達準確;
(2)簡潔明了;
(3)措辭和表達方式要視對方情況而定;
(4)對對方的要求特別明確強調;
(5)下結論時,要明確闡述其依據;
(6)想好對方可能的反問,以節約時間和增強說服力。有的人在公司裏說話算數,但在社會上就吃不開了。此時,就必須有能力說服別人,按你的意願和希望行事。有時還可能要苦口婆心,或要磨破嘴皮子。隻有當你充分準備之後,能頗得要領地回答對方所有可能的提問時,對方才會給你真誠的回應。
2.溝通的3個方向
溝通的方向分為三類:向下溝通,向上溝通,橫向溝通,當然,向下溝通與向上溝通也可叫作縱向溝通。向下溝通主要是向下屬做指示、命令,幫助他們實現組織目標,也可以用來傳達組織內部管理所需的一些規章製度、工作程序和日常信息等。
由於向下溝通自身的權威性和快速性,往往造成相應反饋的缺乏,從而可能出現信息誤讀。因此,在溝通過程中,還要注意信息的溝通。
向上溝通是指下屬向上司反饋信息。信息的向上溝通會使溝通更為有效,因為反饋為主管人員不斷重新估價和調整對下屬的指導提供了有益的能動的補充。
另一種溝通是橫向溝通,它指的是在組織機構中具有相對平等職權地位的人之間的信息流動。在組織中,這種橫向溝通比縱向溝通更為常見,因為人們認為這種溝通比較安全,不會有多大威脅,不會像向上溝通那樣常與懲罰聯係起來,也很少出現曲解。
3.克服溝通過程中的不良習慣
由於溝通過程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溝通者自身習慣的影響和製約,而習慣又有好有壞,因而要進行有效的溝通,就應主動地克服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習慣。溝通過程中的不良習慣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努力克服這些不良習慣,就能實現有效的溝通。這些不良習慣如下:
(1)表麵上好像談得很投入,實際上根本不注意對方所講的內容。
(2)聽不進相反的意見,以致連其他信息也拒絕接收。
(3)僅關注細節、現象,忽視原則,忽視推論。
(4)過於強調條理性,輕視講話欠條理、囉唆的人。
(5)為表麵現象造作偽飾所迷惑,忽視事實與實質。
(6)心不在焉,一心二用。
(7)遇到不懂的術語時不懂裝懂,不求甚解。
(8)當別人講話帶有情緒時,你易受幹擾,忽略主題。
(9)與人講話時,你“身在曹營心在漢”,造成顧此失彼。
4.溝通的十項建議
實施溝通時,要有意克服上述不良習慣,同時,記住美國管理協會提出的“良好溝通的十項建議”,將有助於實現良好溝通,創造出和諧的人際關係。這十項建議如下:
(1)溝通前做好充分準備,澄清有關概念,係統地分析即將溝通的信息,以求溝通明確清楚。
(2)發出信息的人要確定好溝通目標。
(3)研究溝通環境、溝通對象的性格等情況。
(4)多方聽取他人意見,認真策劃組織溝通內容。
(5)溝通時詞句要適當,聲調要適中,麵部表情要適當,體態語言要得體。
(6)別忘收集溝通信息的反饋。
(7)傳遞的信息應準確可靠,嚴格把好信源關。
(8)言行一致,說到做到,講究信用。
(9)溝通既要結合當前的需要,又要配合長遠目標。既不能鼠目寸光,隻顧眼前需要,又不能不顧實際,好高騖遠。
(10)做一名好聽眾,善於傾聽他人談話,做到專心致誌,以真正領會對方的原意。
換位思考,多替別人考慮
換位思考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但不幸的是,很多人卻總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或“推測”他人的想法及感受。考慮問題習慣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不自覺地認為規則是給別人定的,自己可以不用遵守。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隻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1.心中要有他人
既然大家處於一個團隊之中,那麼心中必然要以團隊利益為重。所以我們既要心中有自己,有集體,更要做到心中有他人。遇到事情的時候,多替別人著想一些。如果你能夠做到一直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僅能贏得別人的心,更能使自己獲得成功。
殼牌公司在中西部蓋了一家新廠,自己生產汽車座椅。由於新開工後的幾個月內,這家新廠一直發生各種問題,包括質量、成本、延誤與退貨,於是總公司一位資深管理人員邦德暫時被調到新廠,以幫助新廠剛上任的廠長(從外麵招聘的)解決問題,並使諸事步入軌道。
邦德不久就使工廠的生產線活躍起來。當公司的總經理看到工廠下個月的月報表時,決定采取一項驚人的措施。他對新廠當初營運得亂七八糟感到非常憤怒,因此,決定解雇那位廠長,而讓邦德來接任最高職位。
當公司的人正在和邦德討論這驚人的決定時,公司另外有一位高級主管也從總公司來工廠視察。工廠裏充沛的活力立刻就吸引了這位高級主管,因為他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來了。在邦德陪伴這位高級主管參觀包裝部門與裝填部門時,他發現工廠裏已沒有以前那種混亂的景象。當他們走到另一條生產線時,有位女技術人員向邦德提到裝填時會發生冒泡的問題,於是,邦德叫這位女監工打電話給某人,然後向她解釋這項工序所需要的技巧。邦德對整套操作程序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