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年輕人,最需要的就是跟對人,找到成功的模板。跟對人,你會少犯錯誤,少走很多彎路;跟對人,會使你不斷汲取成功的智慧;跟對人,會讓你的事業在發展過程中一路上有貴人相助。
20歲跟對人,30歲的時候就要做對事。到了30歲,如果你仍然一直在原地踏步,你就應該反省一下了:是因為你不懂得如何工作,做事不夠認真負責,抑或是不懂為人處世之道,才會在職場中默默無聞?
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克裏斯·加德納(威爾·史密斯飾演)在一個股票經紀公司實習。實習生共有20人,他們必須無薪工作6個月,最後隻能有一個人被錄用,這對克裏斯·加德納來說實在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實習期間,克裏斯接受了一項任務:推銷股票。有一個機會,他去拜訪一個成功的客戶。這個客戶住在高檔的別墅裏,有花園、遊泳池,當然他還有著自己不小的產業,儼然一位成功人士。而克裏斯隻是一個窮小子,租不起房,隻有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麵對他,克裏斯並沒有自慚形穢,而是像一個老朋友一樣,打招呼問候,並和他一起去包間看橄欖球比賽。這對克裏斯來說,曾經是做夢也無法達到的。克裏斯與這些成功人士一起,推杯換盞,談笑自若,毫不拘束。後來,這個客戶又給克裏斯介紹了很多生意。
最終,克裏斯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務,脫穎而出,獲得了股票經紀人的工作,並且隨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世界上最會賺錢的猶太人信奉這樣一條格言: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也許很多人無法理解:與富人站在一起,隻能顯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徒增自己的悲哀;也有人可能想得更為積極一些,與富人在一起,會激發自己成功的決心。雖然有道理,但這不是全部的意義。
一個成功者,他會形成思考問題的獨特方式,這種思考方式是一般人所不易知曉的。和成功者站在一起,目的就是學習其成功的經驗。當你學會了成功者的思維方式、精神理念等方麵的內容,你或許就可以將成功複製。
和成功者在一起,你就會感受他們為事業奮鬥的熱情,他們的行動力和執行力,會將你身上僵化的思維、懶惰的身體都激發、調動起來,好似整個人重獲新生、煥發青春,還有什麼事情能難倒你呢?
有人說,一個人要成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一是他必須幫成功者工作;二是當他開始成功的時候,一定要跟更成功的人合作;三是當他越來越成功時,要找成功者來幫他工作。按照這個步驟去做,很少會有不能成功的人。
陳安之是頂尖的行銷大師,五項世界銷售紀錄的保持者,他是世界華人中唯一一位國際勵誌成功學大師,27歲半即通過自我奮鬥成為億萬富翁。他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陳安之有一個學生,叫傑克,上完超級成功學課程3天之後,非常興奮地說:“我準備參加奧林匹克馬拉鬆比賽!”傑克當年已經30歲了,而且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體能訓練!而一般奧運選手大概從5、6歲就開始專業練習了,他們20歲左右就已經成為奧運金牌獲得者。
陳安之說:“你要想清楚,你已經30歲了,等你要參加奧林匹克比賽,你可能已經34歲,我還沒有見過34歲的人參加奧運會馬拉鬆比賽!”傑克說:“陳老師,你不是說你是亞洲成功學權威嗎?我想你一定可以教我如何成為奧運冠軍。”陳安之看這個人這麼渴望成功,就給他一個意見:“傑克,要成功,你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可以幫助你參加奧林匹克比賽,第一個,就是奧運馬拉鬆冠軍,因為他本身做到過;第二個,是奧運選手的教練,他可以給你一些意見。”
後來傑克果真去非洲找到了奧運金牌選手,並跟著他練習長跑。他第一次跑馬拉鬆,用時6小時15分鍾。世界馬拉鬆冠軍跑一次隻需要2小時5分鍾。傑克的速度,離參加奧林匹克比賽——不要說金牌——實在是差得太遙遠了。但他沒有放棄,半年後,他的速度進步了30分鍾,但是依然差得很遠。陳安之親自飛到非洲去訪問這個奧運金牌決賽者,然後研究他是怎樣訓練,他有什麼樣的想法,他使用什麼策略,他如何飲食,在比賽之前他做了哪些充分的準備,然後把這些計劃加以改良。因為人不可能靠模仿別人而超越競爭對手,要超越競爭對手,就一定要創新。
在三年半之後,也就是傑克33歲半的時候,他跑馬拉鬆竟然可以跑2小時18分鍾。不管傑克最後有沒有得奧運金牌,但是傑克是人類有史以來跑馬拉鬆進步速度最快的——在3年之內,進步了4個小時。
和成功者在一起,就是一條成功的捷徑。如果傑克隻是憑著一股衝動的熱情,而不注意借鑒成功者的經驗,他隻會勞而無獲,最終喪失掉自己的信心。跟成功者在一起的作用即是幫助你少走彎路,最快地實現夢想。
一個大學生聽完專業大師的演講後,可能會燃起萬丈豪情;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運動員與他心目中偶像的一次會麵,也許是他一生的轉折點;一個初見識大城市繁華的打工者,見識了大城市的繁華後,也許更加堅定了在這裏出人頭地的信念……
失敗者的致命缺點就是他們沒有雄心壯誌和足夠的激勵。在一個平庸的老板手底下做事,就等於選擇了一個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環境。如果你處在那種環境裏,就無法通過一定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能力。當你周圍的人都與世無爭地生活著,周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刺激你時,成功也就離你越來越遠了。
在你的一生中,無論在何種情形下,你都要努力進入能夠激發自己潛能的氛圍中,努力接近那些成功的人,因為這對你日後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成功者,在他追逐成功的目標的時候,沿途也給別人點燃了盞盞明燈。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成功者,不僅是他們勉勵自己不斷奮鬥的力量,他們的奮鬥曆程,也可作為自己人生奮鬥過程中的借鑒。
成功者所犯的錯誤比失敗者多得多,沒有一個成功的人能一帆風順,就像馬雲,就像牛根生,就像史玉柱。而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成功者處在不斷的嚐試——錯誤——嚐試之中,而失敗者可能永遠不會犯錯誤,也就不會成功!
成功者給我們的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勇於嚐試。不怕犯錯是每一個成功者或者想要成功的人首先要具備的素質,而一旦你具備了這樣的素質,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這也是為什麼史玉柱創業之初自稱“史大膽”的原因。我們常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在那些巨人的身上領悟足以影響我們一生的思想。我們常說要笑著麵對人世,當麵對困難的時候,你就可以從成功者身上汲取前進的動力。
小王畢業後,沒有像他的同學一樣選擇打工,而是決定自己創業。一開始,憑借自己的勤奮及傑出的編程技術基礎,小王從別的公司接了很多活自己來做,並以此獲得創業的第一桶金。後來小王注冊了自己的公司,也開始招攬更多的業務。
小王漸漸發現,憑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已經無法同時為越來越多的客戶提供服務,自己的技術與才幹並不能全麵滿足企業的需求,同時,小王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開發一些應用程序來滿足企業的相關需求。
這時候,小王想起了牛頓“站在巨人肩膀上”那句名言。與很多人的想法一樣,小王想到了IBM、CISCO等跨國巨頭,如果能夠和這樣的跨國公司合作,那無疑會令小王的事業站到一個巔峰之上。然而像小王這樣剛剛創業的年輕人,是不可能引起IBM、CISCO興趣的。在幾次碰壁之後,小王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尋找國內一些實力強大的公司來合作。
在互聯網的搜索中,小王發現了他一直認為隻有跨國公司才會擁有的“中間件”技術,在國內一家叫做中龍網庫的公司已經實現了技術突破。而且,中龍網庫所提供的“中間件”在價格上十分便宜。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小王從南京跑到了北京與中龍網庫洽談,而中龍網庫也正在著手推廣其10年技術攻堅所取得的“EDN中間件”。由於小王自己也是技術出身,因此在看了中龍網庫產品之後,當即覺得中龍網庫就是他要尋找並願意讓自己站上去的“肩膀”!
與中龍網庫的合作,不僅大大增強了小王公司的技術實力,也大大拓展了業務範圍,而且小王再也不需要為自己的售後服務擔憂了。不到2個月,小王的業務收入便獲得成倍的增長,畢業沒幾年,如今小王也成為擁有千萬資產的80後成功人士!
小王的成功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不是IBM、CISCO等國際巨頭,而是一個有一定實力,而小王也能夠站得上去的肩膀。尋求巨人,關鍵是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巨人。
在這個社會,自我奮鬥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如果想成為一個成功者,就必須要學會借助外力。當你和別人同在一個起跑線,最先成功的往往屬於那些尋找到合適的“巨人”的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為了在巨人身上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而是為了超越巨人,這是曆史和社會所賦予人類的使命。沒有誰的成功不是通過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痛苦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心態平和,擁有不斷進取的精神,積極去麵對巨人的成果,要不負巨人的重托,學習借鑒和繼承巨人的付出與奉獻精神,要向更高的目標攀登,並且一定要樹立敢於超越巨人的雄心壯誌,不達目的,絕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