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20幾歲能否跟對人,決定30歲後能否做對事(2 / 3)

做一個有遠見的老板

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未來是無法把握的。對一個有遠見的老板來說,這種觀點是消極的,是對自己無法掌控局勢的借口。

對於一個成功的老板而言,“遠見”是一種能力和品質。能夠準確預測行業未來,並且能夠把未來貼現變成實際行動的主導者,才能夠稱為企業家,不然他就隻會在追逐蠅頭小利中錯失良機,為了短期利益而損害長遠利益。

富爾頓聽說拿破侖準備越過英吉利海峽,對英國作戰,他滿腔熱情地來到巴黎求見拿破侖。他把蒸汽輪船的設計圖和模型圖呈給拿破侖看。當時,拿破侖的海軍已堪稱龐大,隻是艦船大都是木質結構的,航行基本上靠風帆作動力。而他的對手英國人,卻早已用上了蒸汽驅動船,這使拿破侖與英軍統帥納爾遜對陣時,常常感到英雄氣短。他已經聽說富爾頓的蒸汽船在塞納河上演示時出了洋相,但這種全新動力的海上裝置還是讓拿破侖很感興趣。

富爾頓滔滔不絕地說:“一台20馬力的蒸汽機可以抵得上20麵鼓滿的風帆,陛下的艦隊再也不必待在港口裏等待好天氣出航,到時,不要說是納爾遜,就是兔子,也跑不過陛下,等到您得勝的時候,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高大的人了……”富爾頓一不留神說走了嘴,觸到了拿破侖最忌諱的身材高矮的問題。這就好比當著禿子說燈亮,剛才還在認真傾聽的拿破侖頓時沉了臉,他截住富爾頓的話頭說:“你隻說船快,卻隻字不提鐵板、蒸汽機和煤的重量,我不說你是個騙子,但你是個十足的傻瓜!”

1812年,英國人購買了富爾頓的輪船專利,19世紀40年代,船側輪槳逐漸被更先進的船尾螺旋槳取代,英國的海上霸權以它的船堅炮利得到了鞏固,而法國則被遠遠地甩到了後麵。

拿破侖在戰場上能夠高瞻遠矚,屢戰屢勝,但他在科學上的短見最終喪失了可以改變歐洲格局的機會。這個故事後來被薩克斯用來勸說羅斯福開發原子彈,最終獲得了羅斯福的同意,避免曆史上的錯誤重演。

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你的一位同學,畢業後就去了一家小的民營企業,但是這個企業的老板很厲害,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就把這家小企業做得很大,而你的這位同學由於一直跟隨著這家企業的老板,也成為一個“創業元老”,在你的同學當中脫穎而出。又或者是,你的一個朋友,你總覺得他的能力一般,可人家就是因為在一家不錯的企業,同樣是跟對了大老板,企業迅速發展了,盡管他隻是那個企業的小角色,可也跟著沾了不少光,成了個小“暴發戶”,讓人看著眼饞。

是的,有的時候,身邊總是會有一些人,他們非常走運,雖然自身能力不算突出,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厲害的老板。不過,如果你想“走運”,不僅自己要有眼光,還要選擇一個有遠見的老板。

劉璋的手下張鬆曾想暗中投靠曹操,一日獻給曹操一張蜀地地圖,還說出了一些攻打西川的計謀,曹操見他相貌醜陋,“額矍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鍾”,心中厭惡,於是嘲諷他。張鬆受到屈辱,反諷曹操:“丞相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昔日濮陽攻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瑜,華容逢關羽,割去胡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有此皆天下無敵也。”把曹操的瘡疤揭得幹幹淨淨,曹操生氣了,就把張鬆趕了出來。楊修勸說曹操:“若以貌取人,恐失天下之士。”曹操聽不進去,最後被劉備撿了便宜。

曹操以貌取人,喪失了攻取西川的機會。若是曹操重用張鬆,三國的曆史恐怕就會從此改寫。曹操最終因為其短見而付出了代價。

一個有遠見的老板不會單方麵去看待問題,他不會依據員工暫時創造的效益而對其進行判斷,因為他更在意員工創造的長遠效益。他會留給員工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同時也給公司一個可以更好地了解員工的機會。如果一個老板過於苛責一時的企業利潤,隻能說明這個老板看事情過於片麵。通常這種企業也多是一些小企業,或者說是急於求成做不久的企業,同時也是不值得你繼續留任的企業。

一個有遠見的老板是不會用非法的方式辦事的,一個想長期生存的企業不大可能在賬務上做違背規則的文章,因為這不僅是個人和公司法律或職業風險的問題,同時還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財務管理成本。如果靠這種方式來發展企業,這個企業注定是沒什麼前途的。

一個有遠見的老板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知道員工需要什麼,這種老總不是決策型老總,也不是權威型老總,他是服務型老總,他明白員工的需求,他知道員工的心聲,他用信任和支持來領導企業的發展,他用服務和回報來對待員工。

老板要具備遠見卓識,具備總攬全局的戰略性思維和全球視野以及開放的思維和精神,強調確定方向和願景的能力,強調前瞻性和開放性的戰略思考能力。老板需要成為專家,諳熟行業發展的脈搏,洞悉存在的機會與趨勢,明了企業資源的現狀,關注創造性與可能性。一個有遠見的老板對於如何實現遠景的關鍵步驟與計劃也已經明確。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就是一個具有遠見的領導人。曆史上,蓋茨曾兩次憑借先行一步的遠見而令對手膽戰心驚。第一次是在1975年,他預言要使電腦進入每個家庭。微軟第一個遠見計劃的標誌性產品是Windows95;第二次遠見計劃始於1998年,他認為,在未來,網絡會變得越來越重要,而PC不再隻是孤立的存在,將變成連貫網絡的一係列設備中最重要的一種。蓋茨沒有信口開河,他付諸了實際行動,最終證實了他獨特遠見的偉大成功。

沒有遠見的領導,在本質上講不是真正的領導。不比別人看得遠,不具有遠見卓識,就缺乏領導他人的資源,就不具備能洞察未來發揮趨勢的領導力,就不是一個成功的領導人。

切莫三心二意

劉強和許寧同一天入職一家跨國企業,被分到不同的下屬公司。劉強在好幾家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公司工作過,所有與他共事過的人,對他的評價都是聰明、有潛力、有創意,但是不夠成熟。他希望通過打工學習經驗,如果有可能的話,最終自己創業做老板,做出一番不凡的事業。許寧之前一直在一個外企公司工作。相比之下,他顯得才智平凡,凡事中規中矩。

兩個人的職位相同,工作內容相同,工作業績也相差不大,但表現方式卻大相徑庭。劉強本著學習經驗為創業做準備的心態,僅僅關注工作的質量和個人的成長,對於企業的一切規範和禮儀,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他常想,反正將來我是要自己創業的,這些俗套沒什麼用。但有時他也覺得這家公司還不錯,老板也很有能力,在這長期做下去也可以。無所謂的態度和聰明、創意相結合,使他很快成為企業上下公認的“怪才”。許寧則每時每刻都注意言行,隻要有同事在場,無論什麼場合,說話都是開會討論總結發言的風格。由於成熟得體,很快為公司上下所認同。

幾年過去了,許寧被提拔為區域經理,成為劉強的上司。劉強有點不滿,因為無論從工作的哪個角度講,他認為自己做得都不比許寧差,甚至很多方麵自己的能力和業績還更好。但長久以來,老板們好像隻看見許寧的成績,對劉強的一切都視若不見。當然,劉強很快就自我安慰放鬆,反正自己最終是要創業的,許寧是要做職業經理人的,各有所求,無所謂。但當劉強認真思考未來時,才發覺自己離創業的目標依然很遠。因為他隻是想創業,卻沒有真正為創業做過多少準備。再看看現在這份工作各方麵都不錯,創業的衝動似乎也不是那麼強烈了。劉強開始困惑,以後的路,到底應該如何走下去?

企業為什麼要提升許寧而不提升劉強?原因之一就是:盡管劉強有才華,有業績,但他對公司不夠專注。打工不如意的時候,就想著自己還有一條後路去創業,創業沒機會的時候想著自己還能旱澇保收地打工。抱著這種想法和心態,就算打工的業績不錯,但細節和態度上必然有所表現,這種表現就足以讓他失去晉升機會。

當你認準一個好公司,或者好老板的時候,最需要引以為戒的事情就是三心二意。

每年企業老總在招聘畢業生的時候,都會心存顧慮,因為畢業生經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好三心二意,這山望著那山高,頻繁跳槽,無形之中給企業帶來損失。同時,畢業生也因此錯失了很多機會,浪費了青春。畢業生為什麼三心二意,分析起來有以下原因。

1.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

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加上一些人的宣傳,“先就業,再擇業”的擇業思想讓很多無奈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就業再說,於是就有進去之後沒幾天就發現企業不過如此,開始重新考慮選擇另覓新歡。

2.要求不切實際

很多剛剛踏入職場的人,看到別人並不比自己努力,卻拿著不菲的薪水,享受良好的待遇,毫無壓力,於是也心生期望,期望自己也能向人看齊。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畢業生剛剛參加工作,在工作中要有一個學習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