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不做窮爸爸願做富爸爸,20幾歲開始做個有錢人(2 / 3)

在眾多理財工具中,大量數據表明,股票是一種出色的長期保值工具。從長期來看,股票的收益率幾乎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

投資股市有三點需要注意。

1.堅持長線投資

從長期發展的眼光來看,股市的總體趨勢永遠是向上發展的,任何一隻股票,隻要它的基本麵比較好,那麼它的股本規模必然是越來越大的。

以美國股市發展的曆史為例,美國股市從1925—1975年這50年中,大盤股的股本增加了1113倍,小盤股則增加了3822倍。

在中國,雖然股市創立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但股本擴張的規模也是相當驚人的。大家隻要看看深滬兩市那些不斷派送、轉增、增發和配股的股票便不難明白了。因此,隻要你所選的股票不是一隻不可救藥的隨時有可能被摘牌的垃圾股,那麼,買入後放心地持有,作中長線投資,將來的收益一定不會太差的。當然,這裏所指的中長線投資,並不是在高價追入一路死死拿住不放,一點也不作短線投機。特別是買入股票後輕易就獲利的個股更值得長線投資。

2.選擇合適時機買入

所謂逢低建倉,指的也並不一定是最低價,而是指比較合適的價錢。股票的價格高低並不是中小散戶所能左右的,因此,不要指望能買到最低價,實際上也不可能買到最低價,隻要價錢不是太高,就可以考慮買入。

股票的上漲是有一定的時間周期的。有些股票之所以不上漲,那是因為上漲時間未到的緣故。所以,投資者要明白“以時間換空間”的炒股原則,買入一隻質地不錯的低價股後,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地持股。隻要當初買入的理由還沒有完全消失,都不要輕易將它拋掉。

3.不要輕易換股

股市經常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隻基本麵不是太差的股票,價錢又不是太高的話,它的股價就很有可能在下跌或者調整了一段時間之後,重新漲起來。

實戰經驗表明,一隻股票之所以暫時不上漲,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價格調整還沒有真正到位;橫盤的時間還不夠長,盤整尚未結束;主力還沒有收集到足夠的籌碼;暫時被人們淡忘了;還不符合當前的市場題材和主流。

基金,最省心的理財方式

小黃是一名白領。2006年和2007年時,公司的同事都在談論基金的事,小黃也漸漸知道了基金是一種由專家幫理財的產品。“有這麼好的事我為什麼不參與呢?”於是他拿出了2萬元錢,準備到基市裏“淘”一把。

在基金經理的推薦下,小黃選擇了一隻業績好、口碑好、價格也好的名牌基金,沒想到,那基金果然是隨著2007年的大牛市一路上漲,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小黃高興之餘,後悔自己放著那麼多專業的理財顧問不用,非自己瞎琢磨,看來,理財路上,自己還真隻能算得上個小學生呀!

在2007年的牛市中,小黃簡直不敢相信計算器上顯示的數字,不禁暢想未來:“按照這麼個漲法,過個十幾年,自己也能成為百萬富翁了啊!”誰知好景不長,小黃的如意算盤沒打多久,美國就爆發了次貸危機,剛弄明白“次貸”是怎麼回事,股市就開始一路狂瀉,小黃在基金上的利潤轉眼縮水不少。不過令小黃欣慰的是,自己與那些股民比起來,損失還是比較小的。

為什麼小黃投資基金會“大賺小賠”?因為基金是由專業的投資專家——基金經理管理,他們擁有專業化的分析研究隊伍和雄厚的實力,一般采取分散投資,所以基金比股票的風險小,收益也更為穩定。

我們現在說的基金通常指證券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投資於證券的集合投資理財方式,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一般是信譽卓著的銀行),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資。基金投資人享受證券投資的收益,也承擔因投資虧損而產生的風險。我國基金暫時都是契約型基金,是一種信托投資方式。

與股票、債券、定期存款、外彙等投資工具一樣,證券投資基金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投資渠道。那麼,與其他的投資工具相比,證券投資基金具有哪些特點呢?

基金將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有利於發揮資金的規模優勢,降低投資成本。基金由基金管理人進行投資管理和運作,基金管理人一般擁有大量的專業投資研究人員和強大的信息網絡,能夠更好地對證券市場進行全方位的動態跟蹤與分析。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法》規定,基金必須以組合投資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基金通常會購買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股票,投資者購買基金就相當於用很少的資金購買了一攬子股票,某些股票下跌造成的損失可以用其他股票上漲的贏利來彌補。因此可以充分享受到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好處。

基金投資人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基金投資收益在扣除由基金承擔的費用後的盈餘全部歸基金投資者所有,並依據各投資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額比例進行分配。為基金提供服務的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隻能按規定收取一定的托管費、管理費,並不參與基金收益的分配。

投資基金,最忌諱的是你用價值投資的手段分析一隻基金,卻用短線手法來交易。頻繁的短線交易,不過是為券商帶來了豐厚的手續費。短線交易、波段操作的難度其實更大於長線投資,即使運氣好,也不過隻能掙點蠅頭小利,因為缺乏足夠的定力,常常在買進幾天之後就匆匆賣出,然後再去尋找另外一隻基金。

如果想要獲得10年10倍的收益,換一種思路或許也能做到,很多人在基金上交易,都希望每年能獲得巨額收益,比如一年翻番甚至更多,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常見的結局是,在10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你的本金已經所剩無幾。如果適當降低你的目標,每年穩定獲得30%的年收益,10年後也可以獲得10倍的收益。

有一個“72法則”可以簡單快速測算出你的資金翻番需要多長時間,用72除以你的預期年收益率的分子,得出的數字就是你的資金翻番需要的年數。假如你預期年收益是9%,你的資金大概在8年後翻番;假如你的預期年收益為12%,大概需要6年的時間實現翻番。所以,在基金投資上,投資者宜放長線釣大魚。

債券,比存款劃算的投資方式

17世紀,英國政府在議會的支持下,開始發行以國家稅收為還本付息保證的政府債券,由於這種債券四周鑲有金邊,故而也被稱作“金邊債券”。當然這種債券之所以被稱作金邊債券,還因為這種債券的信譽度很高,老百姓基本上不用擔心收不回本息。後來,金邊債券泛指由中央政府發行的債券,即國債。在美國,經穆迪公司、標準普爾公司等權威資信評級機構評定為“AAA”級的最高等級債券,也被稱為“金邊債券”。

1997年,我國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產品供大於求的影響,內需不足,經濟增長放緩。我國政府適時發行了一部分建設公債,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在國家麵臨戰爭等緊急狀態時,通過發行公債籌措戰爭經費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例如,美國在南北戰爭期間發行了大量的戰爭債券,直接促進了紐約華爾街的繁榮。

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券債務關係,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又被稱為固定利息證券。

債券的發行價格,是指債券原始投資者購入債券時應支付的市場價格,它與債券的麵值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理論上,債券發行價格是債券的麵值和要支付的年利息按發行當時的市場利率折現所得到的現值。由此可見,票麵利率和市場利率的關係影響到債券的發行價格。當債券票麵利率等於市場利率時,債券發行價格等於麵值;當債券票麵利率低於市場利率時,企業仍以麵值發行就不能吸引投資者,故一般要折價發行;反之,當債券票麵利率高於市場利率時,企業仍以麵值發行就會增加發行成本,故一般要溢價發行。

債券的風險要比股票小。債券一般約定固定利息,到期歸還本金,而不論公司經營業績如何。當公司業績看好時,股票收益會超過債券的收益,但公司虧損滑坡時,股票的損失也比債券大。而且,在公司破產時,債券持有人可以優先於股東分配公司財產,這也為債券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債券投資策略可以分為被動投資策略和主動投資策略兩大類。

被動投資策略的基本思想是相信市場是有效率的,債券的市場價格是其未來期望收益的趨好體現,因此,投資者會主動尋找所謂好的投資機會以求獲得超額投資收益。常用的被動投資策略有購買和持有策略和免疫策略。

(1)購買和持有策略。是指投資者在買入這組債券後將較長時間持有這組債券,而不是頻繁交易以謀求高額投資收益。

(2)免疫策略。采用這一策略的投資者試圖完全避免債券的利率風險,即構造一個債券組合,使市場利率變化時上述兩種因素對債券價值的影響正好相互抵消。

許多債券投資者的投資目的並不僅僅是保值,而是希望利用債券投資獲取超額利潤。這些投資者所采用的投資策略多為主動投資策略。

主動投資策略的基本出發點有兩個:一是設法預測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利用債券價格隨市場利率變化的規律牟利;二是設法在債券市場上的各種投資工具中尋找那些定價失誤的投資工具作為投資對象。

保險,給未來係好安全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某個冬夜,德軍對莫斯科的又一次空襲中,一位著名的統計學教授出現在空襲避難所裏。而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出現過。“莫斯科有700萬居民,”他過去常常這樣說,“有什麼理由指望炸彈會擊中我?”因此他的朋友對他的出現感到奇怪,詢問是什麼讓他改變了看法。“瞧,”教授解釋道,“莫斯科有700萬居民和一頭大象。而昨天晚上,他們(德軍)炸死了那頭大象。”

正如故事中所描述的,意外是突如其來的客觀事故,它不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它什麼時候光顧、光顧到誰頭上,誰也說不準。保險就是針對可能的經濟損失的一種保障。買保險的目的是減小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故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通俗地說,其實保險就是互助,保險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多人互助的平台。在傳統的農業社會裏,一個家庭如果發生了意外,我們就會找親戚朋友來幫忙,但親戚朋友有限,所發揮的作用也有限。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它具有“一人為眾、眾為一人”的互助特性,盡管意外事故給人們帶來的是各種各樣的災難,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額的意外險,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難者及家屬在經濟上得到相當的援助,在精神上給予一定程度的安慰。

一個和和美美的家庭如果遇到飛來橫禍,結果會怎樣呢?可能造成多方麵的問題:一方麵可能是經濟問題,比如直接的經濟損失、經濟來源消失或者大筆的醫療費用無力支付;另一方麵可能是精神方麵的打擊,包括對受害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員。這些問題的解決可能需要時間,那麼保險就是為了解決過渡時間中遇到的各種經濟問題的,主要包括疾病治療、對受害人未成年子女的撫養、老人贍養等一係列問題。換句話說,保險減輕了被保險人及其家庭受到危害後的陣痛。

不少20幾歲的男人對醫療保險嗤之以鼻,覺得自己正值壯年,沒有必要花這份冤枉錢,其實這種想法過於偏激。現代社會壓力陡增,年輕的白領們在巨大的壓力下每天超負荷工作,有的人則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暴飲暴食、嗜煙酗酒等,這些將直接造成內分泌功能混亂、新陳代謝功能下降及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有資料顯示,我國約有70%的人呈亞健康狀態,從事研究工作的腦力勞動者是最易進入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之一。年輕白領承受工作壓力的同時,盡早地購買一份適合自己的醫療保險無疑是明智之舉,因為年紀越輕費率越低,越早擁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