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愛拚才會贏,20幾歲男人要考慮創業致富(下)(1 / 3)

現金為王,財大才能氣粗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創辦企業時,你必須籌集足夠的資金,並為此付出大量的心血。有些人認為,這個社會閑置資金很多,找人投資並不難,隻要有賺錢的門路,哪愁沒錢賺。事實卻是,閑置資金確實很多,但肯為你投資的很少。

日本創業家中田修說:“有錢誰都會創業,關鍵在於沒有錢怎麼創業。”創業之始,從購買設備到修建廠房,從收購原料到支付報酬,都得不停地往企業投錢。即便你具有空手套白狼的高超本領,籌集一筆足夠的資金也是在所難免的。不少人自認非平庸之輩,很有打下一片江山的雄心,也看準了市場,臨到真要下海一試身手時,卻發覺沒有資本,隻有感歎的份。也有一些人在粗略估算之後,頗有勝算的把握,便匆匆幹起來。苦戰良久,訂單遲遲不來,費用卻節節升高,自己的積蓄用完後,借貸無門,隻好黯然收場。由此看來,起步資金和增援財力的充沛與否,是創業成敗的最關鍵的因素。

王平對自己準備投資的電磁爐項目充滿自信,他認為這個項目一定能給他帶來不菲的收益,加上通過關係,他輕而易舉就從銀行“套”得大筆資金,更加信心爆棚。他很看不起同行們縮手縮腳、小打小鬧的樣子,心想自己絕不能跟他們一樣,要幹就大幹一場。這種心態使他忘記了自己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他一心隻想擴大投資規模,將“攤子”鋪得越來越大,甚至提出“大就是好”的口號,連上兩條生產線。企業負債隨著他的盲目投資滾雪球般地擴大,王平卻毫不在乎,一點也不感到害怕。在他看來,等企業一運轉起來,什麼債都可以還清。但等他的企業運轉起來了,別人的錢也賺夠了,開始拚命壓價。王平的產品生產出來卻賣不出去,頓時陷入了危機之中。

民營企業老板施某自從涉足商海,依靠自身力量有所成就後,便漸漸藐視來自銀行的支持。在製訂一項對當地來說具有標誌性意義項目的巨大投資計劃時,因該項目備受當地各界人士的關注,施某頭腦一熱,腦海中的非經濟因素就占了上風。他向外界揚言,不向銀行借一分錢,僅憑自身積累進行該項目的投資。不幸的是,在投資運作中,盡管他使盡全身解數,運行資金仍舊很快告罄。他不僅不肯反省,請銀行幫助,還依然將手頭回收的有限資金不斷投放到該項目中,使大筆資金被套牢。施某的企業最後終因資金鏈斷裂而垮台,那項對當地具有標誌意義的項目也不得不中途轉讓他人。

王平失敗的原因是一開始就把攤子鋪得很大,這是一些創業者的共性,殊不知種種危機就蟄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發。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人們容易對未來估計過於樂觀,藐視風險,從而形成投資泡沫,一旦有風吹草動,泡沫瞬間破滅,投資者就會陷入危局和困境。施某的教訓是:不論你的誌氣有多高,你的魄力有多大,都不要輕言放棄銀行支持。即使自身財力大,生意興旺,也不要輕易得罪銀行界人士,還要盡力與當地銀行界搞好關係,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他們的支持。

很多創業者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投資項目的資金運作發生了問題。創業者應從風險與收益平衡的角度考慮企業的投資導向,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並且將投資規模控製在適度的範圍內。在具體投資時,應將資金分批次、分階段投入,盡量避免一次性投入,應留有餘力,以防萬一。倘若環境變化、風險發生時手中沒有資金可以周濟,就會導致滿盤皆輸。

在創辦企業時,創業者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籌備資金的計劃,否則,不管有多麼好的構想、企劃,如果沒有完善的籌備資金的計劃,一定會遇到業績萎靡不振、倒閉等困擾。因此,在選擇了創業項目後,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決定需要多少投資,在開業後直到上軌道前這一段時間內的周轉費用又該需要多少,有多少流動資金可掌握等。

另外,在規劃營運資本,計算初期的銷售情況時,創業者要留有充分的餘地,並且嚴格控製開支,以免謀算不周,功虧一簣。一般來說,新創業者最容易在資金問題上抓不緊會計成本,以致後來出現財務危機。因為很多創業者都是滿腔熱情、滿腦子創業思想,卻不是十分理性和計劃周全的必勝者。他們假定了企業必勝的想法,容易低估會計成本,這樣的結果通常是資金準備不足,造成企業營運上的周轉不靈。所以,創業者一定要恰如其分地計算出會計成本,然後不要隨意大改動。當然,也不要故意弄大成本,因為創業初期能打平就已經不錯了,若成本太大,賬麵上可賺錢的機會甚微,會失去創業的信心。

銀行借款,信譽為上

一般來說,創業者資金籌措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幾種:自有資金、向親友借貸、銀行貸款。創業資金最好是自己所有的,即從自己的儲蓄金或變現自己的動產和不動產來籌集資金。這是風險最低的選擇,也是實現個人創業美夢最不痛苦及心理壓力最小的方式。因為創業資金來自於自己,便會對自己全然負責,一進一退皆自定,沒有怨言,沒有患得患失。贏了的話證實自己的才幹,輸了的話也反省到自己的缺點,不需要為此承受更多的壓力和痛苦。

當然,我們不反對向別人借錢,但是比重不宜過大,尤其是小資本創業,自己最好有過半的資金付出,因為向別人借錢,容易走兩個極端,或是患得患失,壓力過大,輸不起;或是利用別人的錢做生意,好高騖遠,輕率不實在,反正是別人的錢,非大贏不回頭。這兩種極端,對創業的危害都很大。

所以,為謹慎起見,如果是小本創業,負債經營不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因為它對創業者形成的心理壓力太大,投射到實際行動中,很容易造成創業者的患得患失,縮手縮腳;如果負債的資金來自於向親朋好友的借貸,萬一創業失敗(據統計,國內創業者首次創業失敗的比例超過70%),將嚴重惡化你的人際關係,甚至危及你的生存環境,所以不可不慎重。如果沒有特別的把握,建議不要輕易負債,寧可從小做起,一步一步慢慢來。

但是話又說回來,任何一個企業都有急需現金流的時候,小本創業同樣如此。這時候你就不得不跟銀行打交道。就目前的投資環境看,創業者向銀行借款手續已經比以前方便許多,但部分銀行害怕承擔風險,對於“看不出前途”的事業仍會拒絕貸款,貸款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時候,你的信用記錄就顯得很重要了。

徐苗剛的企業創辦於1997年,專業生產各種規格的紙桶,部分產品出口。後來,他注冊成為阿裏巴巴電子商務網站會員。在偶然的情況下,他得悉中國建設銀行和阿裏巴巴網站發布了一則消息,憑借企業電子商務的信用度評級,並通過銀行對企業的誠信經營調查,企業就可以獲得貸款。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遞交了貸款申請。

“沒想到,建行杭州西湖支行的工作人員立馬就上門來了。”徐苗剛記得,工作人員前後來了3次,他們跑銀行、翻賬本、查報告。“6月中旬,銀行通知我簽字,同意發放30萬元貸款。”

一直聯係徐苗剛企業的建行西湖支行客戶經理呂明說,經過調查,這個廠擁有幾家比較固定的上、下遊企業,業績逐年攀升,銀行反映企業每次都提前還貸,信用很好。再看財務報表也清爽,他們心裏就有底了。對中小企業授貸,銀行很看重法人素質,特別是誠信經營。雖然這家企業電子商務開展時間不長,但網上信用度反映較好,這樣的企業符合銀行放貸條件。所以,網絡上的信用,幫徐苗剛得到了一筆貸款。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家利用熱電廠煤渣做磚的企業在申請貸款時,企業所有條件都符合,但在審查個人信用時,投資人卻“掉了鏈子”——其參股的某企業有200萬元欠款。

對於小額創業者來說,很多人並無擔保或者固定資產抵押,往往需要申請個人信用貸款,那麼信用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車貸、房貸有無逾期,是否偷稅漏稅,過往經營記錄有無汙點……信用如何,已成為企業能否順利融資的關鍵因素之一。

目前,不少銀行都開設有“個人創業貸款”業務。貸款額度各個銀行根據規定有所不同,根據個人的資源狀況和償還能力,最高可獲得單筆50萬元的貸款支持。不過,該項業務的一大特征是評估十分嚴格。銀行之所以謹慎,是因為創業貸款一般數額小,單筆業務成本高,如果不能還貸,訴訟、執行程序的費用會讓銀行得不償失。貸款人的個人信用是創業貸款推行的最大瓶頸,在我國,沒有有效的界定個人信用的方法和途徑,銀行自然不敢輕易放貸。

在國外,個人創業憑信用可獲投資經營,而在國內,由於個人信用的缺失,使有意創業者隻能望創業貸款的高門檻興歎。因此,業界人士一直在呼籲,要加速推行個人信用製度,以規避銀行信貸的高風險性,降低因個人信用缺失而發生的經濟糾紛,同時也有助於市民創富。現在這一呼籲已經得到落實,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正逐步推廣,可以很全麵地反映一個人的信用狀況。

凡是在銀行貸款或者辦過信用卡的個人,都將擁有自己的信用記錄。一旦登上信用“黑名單”,你享受到的金融機構服務肯定會受影響。但如果真的不慎有了不良記錄也不必憂心忡忡。因為每個金融機構對個人信用數據會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規定,上了“黑名單”的消費者可能被一家金融機構拒絕交易,但也可能有金融機構會忽略這個因素,繼續與消費者進行交易。

舉個例子說,你有A銀行一筆房貸未按時償還,當你在B銀行申請貸款買一台液晶電視時,B銀行會查閱數據庫中你的個人資信信息。如果認為你的房貸不良記錄影響本次正常交易,你的液晶電視就泡湯了。但是如果B銀行認為,你沒能按時還房貸,但能按時還電視貸款,那麼也不會因為你上了“黑名單”而中止交易。但不管怎樣,這個不良記錄在短時期內是不可能消除的,所以,還是時刻謹慎維護自己的信譽吧。

成本控製是利潤之源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社會團體,追求的是經營利潤最大化,開展各項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進行成本控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而對於資金和經驗都相對缺乏的中小企業來說,成本控製更是企業獲得利潤乃至關乎生存的關鍵因素。

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須進行科學的成本管理。麥肯錫曾這樣評價中國企業:“成本優勢的巨人卻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實,成本控製是一門花錢的藝術,而不是節約的藝術。如何將每一分錢花得恰到好處,將企業的每一種資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這是中國企業在新的商業時代共同麵臨的難題,更是小資本創業者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23歲的賴安·艾利斯和27歲的亞倫·豪克頓在大學時就有了創辦iContact公司的想法,2003年他們正式創立了這家電子郵件營銷服務公司。艾利斯回憶起創業初期的時光是這樣說的:“我們住在辦公室裏,睡在蒲團上,在一台燒烤架上做飯,吃掉了很多拉麵。這是典型的創業生活體驗。”他說,“我們竭盡所能地省錢、增加收入。”艾利斯說其中特別突出的一件事就是,在別人丟棄的辦公椅包裝盒裏到處翻找購物憑單,隻為了能憑此獲得斯泰博公司(Staples,知名的辦公用品商)提供的50美元折扣。

他們學會了談判和討價還價,從技術成本和商業賬戶收費到網頁設計師以及印刷公司。“僅僅是某件東西上貼著個標價簽並不意味著就沒有還價的空間了,”艾利斯說,“他們能做的最壞的事不過就是告訴你‘不行’,但太多的創業者甚至都沒有問問是否還能還價。”如果你是用現金支付,就更有利於討價還價,他補充說。

另外他們還懂得尋求便宜的技術工具。有那麼多的低成本和免費的軟件解決方案,他們要做的就是去找出來。10年之前,在線營銷工具非常罕見,而且價格非常高,現在這些工具越來越好用,也非常便宜了。他們用自己能找到的所有技術來低成本地構建和營銷他們的業務——從博客到電子郵件新聞列表,用很低廉的價錢就擁有了許多和那些資金更雄厚的大公司一樣先進的技術。

如今,iContact公司的年銷售達到了約1500萬美元。

難怪他們的公司可以發展良好,從他們兩人控製成本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竭盡所能地降低成本,而那些都成為了最初的利潤。在生意和生活中,更明智地花錢能幫你省下更多錢以發展業務。而且不僅要盡可能省大錢,小錢也要能聚少成多。

創業期間,公司很有可能會發展緩慢,因此,如果能用一角錢做好本應一塊錢才能完成的事情,那麼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以下為大家提供一些降低成本的竅門:

(1)辦公地點。工作地點通常會決定工作的效率,但是你也可以在工作地點上湊合一下,同時也將工作做好。舉例來說吧,如果你需要張辦公桌,為什麼不考慮從辦公設備出租公司買一張還不錯的二手桌子呢?折扣店也有很多顧客。或者,如果有些大型企業正在更新計算機,打算打折賣掉舊機器,你也可以和他們聯係。

另一個建議是,在創業階段租房子的時候,也可以和房東談判,看能否免去創業初期的房租。針對創業一年以內的公司,很多寫字樓都願意降低房租、甚至免去房租,目的就是吸引更多公司,將寫字樓租出去。

(2)設備和服務。下至文件夾上至電腦,所有這一切都屬於辦公設備。從電話費到公司顧問費用,都屬於工作服務費用。所有這些項目,它們的成本都有降低的空間。可能的話,可以大批量購買辦公設備。能租就租,能不買就不買。盡可能將設備和服務都變成可變成本,這樣就能夠降低固定成本,而且,如此一來,隻有收入增加時,整體成本才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