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女人的一生就是寵愛自己的一生(2 / 3)

幸福良方

今天的二十幾歲女性不要再為男人而賢惠,要為自己賢惠;對男人少一點賢惠,對自己要多一點賢惠。

卸下“完美”的黃金枷鎖

二十幾歲的女人,總是對人生每每抱有一種力求完美的心態,凡事都要全力以赴,覺得事事都不能落後於人。她們可能會因為衣服不好看而拒絕集體出行,也可能因為學識不佳而不敢跟人談戀愛。可是人生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你又何必把自己折騰得這麼累?凡事盡力而為即可,無法改變的事情就不要過度在意,要懂得從內心善待自己,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女人。

有一個女孩,她自小的夢想是成為一位歌唱家。可是她長得並不好看,嘴很大,還有齙牙。每一次公開演唱的時候——在新澤西州的一家夜總會裏——她都想把上嘴唇拉下來蓋住她的牙齒。她想要表演得“很美”,結果呢?她使自己大出洋相,總逃脫不了演唱失敗的命運。

可是,在那家夜總會裏聽這個女孩子唱歌的一個人認為她很有天分。“我跟你說,”他很直率地對女孩說,“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藏的是什麼,你覺得你的牙長得很難看。”這個女孩子非常窘,可是那個男的繼續說道:“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說長了齙牙就罪大惡極嗎?不要去遮掩,張開你的嘴,觀眾欣賞的是你的歌聲。再說,那些你想遮起來的牙齒,說不定還會帶給你好運呢。”

她接受了他的忠告,沒有再去注意牙齒。從那時候開始,她隻想到她的觀眾,她張大了嘴巴,熱情地唱著。後來,她成為電影界和廣播界的一流紅星。她的名字叫凱絲·達莉。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二十幾歲的女人,我們都應該認識到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不要因為自己不完美而恨自己。隻有從內心接受自己,喜歡自己,坦然地展示真實的自己,才能擁有成功快樂的人生。

哲學家伏爾泰曾說:“幸福,是上帝賜予那些心靈自由之人的人生大禮。”這句話足以點醒每一個追求幸福的女人:要做幸福女人,你首先要當自己思想、行為的主人。換言之,二十幾歲的女人,你隻有做自己,當個完完全全的自己,你的幸福才會降臨!這就是幸福女人的秘密。

二十幾歲的女人應該明白: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瑕的,難道有缺點和不足就注定我們要悲哀,要默默無聞,無法成就大事嗎?其實,缺憾也是一種美,如同斷臂的維納斯。隻要你把“缺陷、不足”這塊堵在心口上的石頭放下來,別過分地去關注它,它也就不會成為你的障礙。

二十幾歲的女人,學著去珍惜生命中已經擁有的,學會放棄那些已然逝去的歲月。隻要你不迷失自己,你就會懂得欣賞自己。

幸福良方

隻要你把“缺陷、不足”這塊堵在心口上的石頭放下來,別過分地去關注它,它也就不會成為你的障礙。

別總拿人家當鏡子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是一麵鏡子,我們可以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認識自己。然而,如果一個人總是拿別人當鏡子,那麼那個真實的自我就會逐漸迷失,他(她)也會難以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

有這樣一則寓言:

有兩隻貓在屋頂上玩耍。一不小心,一隻貓抱著另一隻貓掉到了煙囪裏。當兩隻貓同時從煙囪裏爬出來的時候,一隻貓的臉上沾滿了黑煙,而另一隻貓臉上是幹幹淨淨的。幹淨的貓看到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又髒又黑,便快步跑到河邊,使勁地洗臉;而滿臉黑灰的貓看見幹淨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幹幹淨淨的,就大搖大擺地走到街上,出盡洋相。

故事中的那兩隻貓實在可笑。它們都把對方的形象當成了自己的模樣,其結果是無端的緊張和可笑的出醜。他們的可笑在於沒有認真地觀察自己是否弄髒,而是急著看對方,把對方當成了自己的鏡子。同樣道理,不論是自滿的人或是自卑的人,他們的問題都在於沒有了解自己,對自身沒有清晰而準確的認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二十幾歲的女人,你可以參照別人的方式、態度和標準來確定自己采取的行動方式,但千萬不能總拿別人當鏡子。總拿別人做鏡子,傻子會以為自己是天才,天才也許會把自己照成傻瓜。

烏比·戈德堡成長於環境複雜的紐約市切爾西勞工區。當時正是“嬉皮士”時代,她經常模仿流行,身穿大喇叭褲,頭頂阿福柔犬蓬蓬頭,臉上塗滿五顏六色的彩妝。為此,她常遭到住家附近人們的批評和議論。

一天晚上,烏比·戈德堡跟鄰居友人約好一起去看電影。時間到了,她依然身穿扯爛的吊帶褲,一件綁染襯衫,還頂著那一頭阿福柔犬蓬蓬頭。當她出現在朋友麵前時,朋友看了她一眼,然後說:“你應該換一套衣服。”

“為什麼?”她很困惑。

“你扮成這個樣子,我才不要跟你出門。”

她怔住了:“要換你換。”

於是朋友轉身就走了。

當她跟朋友說話時,她的母親正好站在一旁。朋友走後,母親走向她,對她說:“你可以去換一套衣服,然後變得跟其他人一樣。但你如果不想這麼做,而且堅強到可以承受外界嘲笑,那就堅持你的想法。不過,你必須知道,你會因此引來批評,你的情況會很糟糕,因為與大眾不同本來就不容易。”

烏比·戈德堡受到極大震撼。她忽然明白,當自己探索一條可以說是“另類”的存在方式時,沒有人會給予鼓勵和支持,哪怕隻是一種理解。當她的朋友說“你應該換一套衣服”時,她的確陷入兩難抉擇:倘若今天為了朋友換衣服,日後還得為多少人換多少次衣服?她明白母親已經看出她的決心,看出了女兒在向這類強大的同化壓力說“不”,看出了女兒不願為別人改變自己。

烏比·戈德堡這一生始終都未擺脫“與眾一致”的議題。她主演的《修女也瘋狂》成為了一部經典影片,而其扮演的修女就是一個很另類的形象。當她成名後,也總聽到人們說:“她在這些場合為什麼不穿高跟鞋,反而要穿紅黃相間的快跑運動鞋?她為什麼不穿晚裝?她為什麼跟我們不一樣?”可是到頭來,人們最終還是接受了她的影響,學著她的樣子綁黑人細辮子頭,因為她是那麼與眾不同,那麼魅力四射。

人們總喜歡評判一個人的外形,卻不重視其內在。要想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個體,就要堅強到能承受外界的批評。烏比·戈德堡的母親的確是位偉大的母親,她懂得告訴她的孩子一個處世的根本道理——拒絕改變並沒有錯,但是拒絕與大眾一致也是一條漫長的路。

倘若今天為某個人換衣服,日後還得為多少人換多少次衣服?換來換去,還有自己嗎?做人亦如同穿衣,不能改來改去;否則,就不會是自己了。做人永遠要以自己的意誌為轉移,不要總是效仿別人。必須懂得堅持自我,按自我的方式生活。如果一味地遵循別人的價值觀,想要取悅別人,最後便會發現“眾口難調”。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失去自我,便會成為自己人生痛苦的根源。其實,生活中原本就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條條框框,隻要你去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環境也會隨著你而變。

幸福良方

二十幾歲的女人,你可以參照別人的方式、態度和標準來確定自己采取的行動方式,但千萬不能總拿別人當鏡子。

就是要“自戀”

瑪麗亞每天都在房前的空地上練習唱歌。一位鄰居聽了,冷笑著說:“你即使練破了嗓子,也不會有人為你喝彩,因為你的聲音實在是太難聽了。”

瑪麗亞回答道:“我知道,你所說的這番話,其他人也對我說過多次了,但我不在乎,我是為自己而活著的,不需要活在別人的認可裏。我隻知道我唱歌時很快樂,所以無論你們怎麼指責我的聲音難聽,都不會動搖我唱下去的決心。”

的確,二十幾歲的女性朋友們,你不需要永遠活在別人的認可裏,快快樂樂地為自己活,瀟瀟灑灑地“自戀”,也是一種智慧。

如果你追求的快樂是處處參照他人的模式而得來的,那麼,你的一生都會悲慘地活在他人的價值觀裏。事實上,人活在這個世上,並不是一定要比對他人,也不全部是為了他人而活。一個人所追求的應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對自我的珍惜。一個人是否實現自我並不在於他(她)比別人優秀多少,而在於他(她)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