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徐盛歸心(2 / 2)

不可否認,其實陶商用了一點“欲擒故縱”的小伎倆,但是當徐盛真心投效之後,他還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絲悸動。原本看電視看小說的時候,覺得豬腳收伏人才是一件很輕鬆寫意的事情,可是當他真的收伏了一個人才,而且還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徐盛時,才發現原來除了自豪和滿足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要知道,在曆史上徐盛可是東吳後期有數的大將之才,雖然和丁奉一樣屬於大器晚成,但好歹也算是青史留名了,如果因為跟了自己反而被坑了,那豈不是太冤枉了嗎?不過雖然感到肩膀多了一份沉甸甸的重量,但是他當然不會這麼容易被這點壓力擊垮,這反而激起了他心中更大的鬥誌。

……

廣陵城,也就是後世的聞名天下的揚州城,這裏扼守著南北水陸交通要道,是大漢漕運、鹽道的主要通道,每年都會有無數的商船、商隊經過這裏。自從吳王劉濞借助廣陵近山臨海之便利,“即山鑄錢”、“煮海為鹽”之後,鹽鐵兩大官賣行業在廣陵蓬勃發展,讓這個原本毫不起眼的海邊小城迅速發展成為漢朝數一數二的富庶之地。

笮融占據了這麼大一個聚寶盆,當然不會自斷財路,所以他並沒有關閉商路和鹽道,反而在鹽鐵行業不斷加大投入,想趁著陶謙還沒有騰出手來收拾他之前,狠狠的撈上一大筆。鹽鐵行業作為和人們生活休息相關的產業,向來都是十分暴利的好買賣,尤其是製鹽業那更是一本萬利,簡直比搶錢還要暴利。

也正因為如此,陶商帶著陶龍、陶虎兩兄弟,化裝成過路的客商十分容易就混進了廣陵城,除了在城門口繳納了入城的人頭稅之外,他們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盤查。這樣疏鬆的防範,就好像完全沒有防備徐州方麵的報複一般,讓陶商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雖然心中對於廣陵的鬆懈防禦有些吃驚,但是這對於自己總是有利無弊的,所以陶商便一路沿著大街朝著太守府的方向走去。

廣陵城中一如既往的熱鬧繁華,似乎並沒有因為換了個主人而有太大的改變,唯一的變化就是行走在街道上的佛教弟子和信徒多了起來。因為是一大早,所以陶商甚至能夠看到一些和尚大大咧咧的從花街柳巷中走出來,顯然是昨夜就在這煙花之地留宿了。因為笮融的緣故,所以廣陵城內雲集了成千上萬的佛家弟子,這其中也就難免良莠不齊甚至濫竽充數之人。

本以為越靠近太守府,叛軍的防備就會更加嚴密,可是一路走來陶商根本沒有這樣的感覺,甚至除了在集市中維持秩序的衙役之外,他基本上沒有見到任何叛軍士卒。要不是已經再三確認笮融的叛軍就盤踞在廣陵城,他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找錯了地方。

莫非,那笮融已經事先得到消息,和曆史上一樣灰溜溜的逃過長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