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Part1 基礎篇——問源禮儀,開啟禮儀人生(1)(2 / 3)

禮儀對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協調人際關係,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曆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社會的各個方麵。

從社會交際上看,遵守禮儀不僅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而且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際關係,對淨化社會風氣,美化生活有著積極的作用。從商務往來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衡量企業形象的主要評判標準。如今一些大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甚至將禮儀作為企業文化考核的重要內容。

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禮儀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可以說,禮儀是整個人生中的必修課。任何一個生活在某一禮儀習俗和規範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自覺地接受社會禮儀約束的人,就被人們認識為“成熟的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反之,一個人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要求,就會被社會中的人視為“異類”,就會受到人們的排斥,社會就會以道德和輿論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

一個具有良好的禮儀修養人,在交際活動中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時,都能始終保持沉著穩定的心理狀態,根據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為方式,化險為夷,爭取主動。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禮儀修養的人,在參加重大交際活動前,常會出現驚慌恐懼,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的狀況,有的在交際活動開始後,甚至會出現心跳加快,四肢顫抖,說話聲調不正常的現象。所以,學習禮儀,不僅滿足你走向社會的需要,而且還可以培養你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你的社會心理承受力。

禮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體係中最基礎的內容。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實際體現。學習和應用禮儀知識,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通過學習禮儀,讓你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修養、文明程度和精神麵貌。通過學習禮儀,進一步提高你的修養,培養你的交際能力,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如果人人講禮儀,我們的社會將充滿和諧與溫馨。由此可見,學習禮儀的根本目標是要教育、引導我們自覺遵循社會主義禮貌道德規範以及相應的禮儀形式,提高我們的文明意識,養成文明行為的習慣,促使良好社會風尚形成,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達到高度和諧與有序。

古代的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製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的,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局限性。今天,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舍棄那些為剝削階級服務的禮儀規範,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注重儀表等加以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很高的現代價值。

禮儀作為一種行為道德準則和規範,在古今中外都倍受推崇。一個講究禮儀道德和修養的國家,必定為世人樹立了一個令其敬仰的典範。下麵的這則小事例很好地說明了禮儀的重要性。

在德國的公共場合,凡是有門的地方,總會有這樣的現象,走在前麵的人,進去後總要回頭看後麵有沒有人進門。如果有,他就扶著門讓後麵的人進去,後麵的人進去後,也總是要向扶門的人說聲謝謝,很少有人進門後一甩門揚長而去的舉動。令人感動的是,所有的人都這樣做,而且是非常自覺。

在社會活動中,講究談吐禮儀,可以使人變得文明;講究舉止禮儀,可以使人變得優雅;講究衣著禮儀,可以使人變得大方;講究行為禮儀,可以使人變得美好而有教養;等等,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成為受人尊敬和歡迎的人。

禮儀的基本原則

律己原則。禮儀規範由對待個人的要求和對待他人的做法兩大部分構成。對待個人的要求,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製、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敬人原則。在禮儀中,有關對待他人的做法,比對待個人的要求更重要,這一部分實際上就是禮儀的重點和核心。而對待他人的諸多做法中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於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掌握了這一點,就等於掌握了禮儀的靈魂。

寬容原則。要求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多理解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過分苛求,咄咄逼人。

平等原則。在禮儀的核心點,即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這一點上,對任何交往對象都必須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不允許因為交往對象彼此之間在年齡、性別、種族、文化、身份、財富以及關係的親疏遠近等方麵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給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據不同的交往對象,采取不同的具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