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地施膳
不同的地區,由於氣候條件及生活習慣不同,人的生理活動和病變特點也不盡相同,所以用藥亦應有差異。例如:同是溫裏回陽藥膳,在西北嚴寒地區,藥量宜重;而在東南溫熱地區,藥量就宜輕。
(四)因人施膳
由於人的體質有強弱之殊,男女老少之異,故在組方施膳時,也就不盡相同。如婦女有經期、懷孕、產後等情況,常用八珍湯、婦科保健湯等。老年人血衰氣少,生理功能減退,多患虛證,宜平補,多用“十全大補湯”、“複元湯”等。小兒生機旺盛,但氣血未充,生活不能自理,多饑飽不均,寒溫失調,治以調養後天為主,可用八仙糕等。
上述施膳的四個因素,是密切聯係、不可分割的。“辨證施膳”主要辨明證候施以調補,這是服食藥膳的基本原則,隻是因為藥膳還是以“食”性為主,故這一原則也是相對寬鬆的。而因時、因地、因人施膳,則強調既要看到人的體質、性別、年齡的不同,又要注意地理和氣候的差異,把人體和自然環境、地理氣候結合起來,進行全麵分析、組方施膳。
本書所介紹的四季因時施膳,是在適應自然氣候變化規律基礎上的飲食療法,是四因施膳的重要內容之一。
五、四季對食物的選擇
春夏秋冬是自然界出現的現象。就其氣候而論,春天溫和,夏天炎熱,秋天幹燥,冬天寒冷。人們選擇攝取營養物質時,就必須適應自然界的規律,去選擇相應的食物和藥物,如果選擇食用的食物和藥物不當,人體陰陽就不平衡,就會生病。例如,夏天天氣炎熱,人體喜涼,若過多地食用由鹿肉、狗肉加一些熱性藥物烹製的膳食,那麼就會出現熱證。反之,冬天天氣寒,人體喜熱,若過多地食用寒涼食物,如牡蠣肉、甲魚肉,那麼就容易出現寒證。所以,人們對食物的選擇應注意它的性味,合理地食用。以下是常見的食物性質分類,以供參考。
溫熱性食物:有狗肉、牛肉、雞肉、龜肉、羊肉、雀肉、蝦肉、白花蛇肉、烏梢蛇肉等;黃豆、蠶豆、刀豆、淡菜、胡蘿卜、蔥、蒜、椒、韭菜、芥菜、香菜、胡椒等;荔枝、橘子、紅糖、糯米、麵粉、羊乳等。
寒涼性食物: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鴨肉、兔肉、鵝肉等;菠菜、白菜、豆芽菜、芹菜、冬莧菜、竹筍、黃瓜、苦瓜、茄子、冬瓜、紫菜等;梨、西瓜、香蕉、甘蔗、橙子、柚子、柿子、大麥、小麥、綠豆、小米、白砂糖、牛乳、生蜂蜜等。
平性的食物:有鯉魚肉、墨魚肉;赤小豆、黑豆、豇豆、四季豆、絲瓜、木耳、百合、蓮子、大棗、花菜、土豆、黃花菜、鴨蛋、杏仁、蘋果、葡萄、桃子、無花果等。
根據四季服用藥膳食物,不僅依據食物的偏性,因為食物和藥物配伍做成的藥膳在性質上會有所改變,根據季節選擇藥膳更主要地是根據整個藥膳方的性質和個人情況選用,單純食物的性味偏勝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