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春季常用藥膳(1 / 3)

春天,天氣逐漸暖和,萬物開始複蘇,人體內的變化也與自然氣候變化相一致,由冬季的固密收斂逐漸變為陽氣初升,所以人的活動也多起來。

中醫認為,“由靜轉動、陽氣漸升”是人體在春季的重要生理變化,是“人與天應”的結果。這種變化能夠正常進行則人體就健康無病,若進行得不正常則機體內的平衡就被破壞,人體就易患病。

中醫還認為,春天陽氣升發,樹木萌芽,與五髒中“肝”的性質相呼應,有“在髒為肝”之說,而“肝克脾”,春季肝氣升發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脾的運化,所以有不少人在春季胃口不佳、飯量減少,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進行飲食調理。

無論是比較健康的人士,還是有宿疾的患者,在春季進行飲食調養都必須順應自然與人體的變化,不能再像冬季寒冷天氣那樣進食太多厚味溫補的食物,這樣不僅會增加腸胃的負擔,而且會擾亂人體陰陽平衡,即使服食了厚味溫補的藥膳,也不一定能起到補益的作用,而且很多人吃完後還有胃腸不適的反應。

春季進食藥膳調養身體,還需要根據氣候寒溫變化和個人身體等情況而定。由於春季的氣候寒溫變化較大且經常反複,人體內的陽氣升發也變化明顯,所以服食的藥膳性質也變化較多,原則上春季寒冷時不宜多服涼性藥膳;氣候轉暖,陽氣升發的時間不宜過服溫補之品;個人身體若偏陽氣弱者也不宜多服涼性藥膳;陰虛有熱者則不宜過服溫補之品。這些是基本原則。所以春季常用的藥膳在性質上涼、平、溫性質均有,這也是與寒溫交替時人體的生理變化相一致的地方。

下麵介紹的藥膳,是供春季養生調理的常用之品。

攢絲燕菜(平)

【配方】幹燕菜20克,生雞絲50克,香菇絲(水)70克,蘭片絲(水)20克,荸薺絲20克,火腿絲50克,清湯、味精、料酒、食鹽、堿各適量。

【功效】滋肺益脾,健體延年。適宜春季平補,四季均可食。肺髒患病及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宜食。

【製作】

1.將幹燕菜放入碗內,加入溫水泡發(約15分鍾),再用涼水衝洗2~3次(切不可揉搓),把堿放在燕菜上,加入適量的開水,用筷子慢慢拌勻,待燕菜漲起,潷去堿水,再用開水衝洗2~3次(以去堿味)即已發好,隨即用幹布包裹擠去水分,待用。

2.將生雞絲等配料分別用開水焯熟,撈出後,再分別用清湯煨一下,使其入味,潷去水分,再將燕菜蓋在上麵。

3.把湯鍋放在武火上,放入清湯、食鹽,燒開後,撇去浮沫,把湯倒入湯碗內即成(澆湯時,注意用手勺壓住燕菜,防止衝散)。

【食法】可佐食,亦可單食。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幹燕菜即燕窩,性質平和而稍涼,既是藥物又是食物,與雞絲、香菇等配伍,增強了滋陰、補腎,強身、抗老之功效。此方“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是春季養生調理之名貴藥膳,經常服用,對身體大有裨益。

天麻魚頭(平)

【配方】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尾(1500克),醬油、料酒、食鹽、味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蔥、生薑、水豆粉、清湯各適量。

【功效】平肝熄風,定驚止痛,行氣活血。適用於春季虛火上擾導致的頭暈頭痛、眼黑肢麻、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病症。

【製作】

1.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髒,洗淨,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淘米水泡1小時,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淘米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將川芎、茯苓、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內,置大瓷碗內,然後放入蔥、生薑,加入適量清水後,上籠蒸約30分鍾。

3.將魚蒸好後,揀去蔥和生薑。另用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醬油、料酒、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食法】既可佐餐,又可單食。

【宜忌】“使禦風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

【解析】天麻性平味甘,歸肝經,為平肝息風之要藥,對春季頭痛有較好療效。天麻用川芎、茯苓浸泡,用米飯蒸後,與涼性的鯉魚配伍,則可引藥上行,且使本方能平散肝經風火,魚頭有“以髒補髒”之功,故此方對頭昏、頭痛有良效。

芝麻升麻豬腸麵(平)

【配方】芝麻30克,升麻10克,豬大腸50克,麵條150克,蔥、薑、鹽、黃酒各適量。

【功效】升提中氣。適用於脫肛、子宮脫垂、便秘等症。

【製作】

1.將豬大腸用鹽揉洗幹淨;升麻、黑芝麻裝入大腸內,兩端用線紮緊。

2.將豬大腸放入沙鍋內,加蔥、薑、食鹽、黃酒、清水適量,置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3小時,至豬大腸熟透,撈起,倒掉芝麻、升麻,切成1厘米長的節。

3.沙鍋中再加入適量水,放入切好的豬大腸燒沸,下入麵條,麵熟即可。

【食法】作早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芝麻具有補肝腎,潤燥緩急之效;升麻辛溫偏燥,有升陽,發表,解毒功效;豬大腸有一定養陰益氣的作用,三者同煮熟,棄芝麻與升麻而隻用腸,則養陰益氣之中有潤腸升提之功,與麵同食,可發揮一定養氣陰、升提中氣之效,尤宜春季陽氣回升之時服用,效果更好。

青鴨羹(平)

【配方】青頭鴨1隻,草果1個,赤小豆250克,食鹽、蔥各適量。

【功效】健脾,開胃,利尿。既可健脾強身適宜正常人春季調補,又適宜春季風氣過旺,下肢浮腫及脾虛水腫病人。

【製作】

1.將青頭鴨宰殺後,退毛,去內髒,洗淨,備用。

2.將赤小豆淘洗幹淨,連同草果裝入青頭鴨腹內。

3.將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蔥,用火燉煮,待鴨燉熟後,加食鹽再煮5分鍾即成。

【食法】空腹食鴨,喝湯。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赤小豆有利水消腫作用,草果性溫能燥脾消食化積,青頭鴨性涼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三者共烹,方性平和清淡,脾虛水腫患者食用,效果佳。

赤豆鯉魚(平)

【配方】赤小豆100克,陳皮10克,草果1個,活鯉魚1尾(約1000克),生薑、蔥、胡椒、食鹽、雞湯、菜葉各適量。

【功效】利水消腫。適用於正常人春季調理脾胃,健脾息風利水。也可用於消渴水腫、黃疸、腳氣、小便不暢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