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春季常用藥膳(2 / 3)

【製作】

1.將活鯉魚除去鱗、鰓和內髒,洗淨待用。

2.把赤小豆、陳皮、辣椒、草果洗淨後,塞入鯉魚腹內,將魚放入大瓷碗,另加適量生薑、蔥、胡椒、食鹽,灌入雞湯,上籠蒸製。

3.蒸30分鍾,待鯉魚蒸熟後,即可出籠。另將蔥絲或綠葉蔬菜用湯略燙,投入魚湯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或單獨食用,吃魚吃豆、喝湯。

【宜忌】久食赤豆令人枯燥。

【解析】本方為唐代孫思邈所創,赤小豆與鯉魚均為利水消腫之品,二者同烹,“藥借食力,食助藥威”,對輕症水腫、黃疸、小便不暢,有顯著療效。鯉魚性涼,與性溫之各藥配伍,使整個藥膳方性平、適宜各種體質人士服用。

玉竹心子(涼)

【配方】玉竹50克,豬心500克,生薑、蔥、食鹽、花椒、白糖、味精、香油、鹵汁各適量。

【功效】養陰潤肺,寧心安神。適用於心肺陰血不足、心悸、心煩不眠等症。四季可用,春季偏多。

【製作】

1.玉竹切成小節,加水熬取藥液約1500毫升;生薑、蔥洗淨切片。

2.將豬心切片,與藥液、生薑、蔥、花椒同置鍋內,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慢煮至汁濃,加入食鹽、白糖、味精、香油,約5分鍾即可。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胃有痰濕太重者不宜多服。

【解析】玉竹有養陰潤肺功效,豬心有養心安神作用,豬心可補人心,此謂“以髒補髒”,玉竹心子這道藥膳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特別對陰氣偏虛、心血不足導致的失眠心悸者有顯著療效。

杜仲腰花(溫)

【配方】炙杜仲15克,豬腰子250克,料酒25克,蔥、味精、食鹽、大蒜、生薑、白糖、花椒、豬油、菜油、水豆粉各適量。

【功效】補肝腎,降血壓。適用於腎虛腰痛、步履不穩、老年耳聾、高血壓等症。春季適用,秋冬亦可。

【製作】

1.將豬腰子對剖兩半,片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將炙杜仲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熬成藥液50毫升;將薑切成片,蔥切成節,備用。

2.在藥液中加入料酒、豆粉和食鹽,拌入腰花內,再加白糖,調勻待用。

3.將鍋放在爐上,在武火上燒熱,倒入豬油和菜油燒至八成熟,放入花椒,投入腰花、蔥、生薑、蒜快速炒散,放入味精,翻炒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腎精虧虛的中老年人最適宜。

【解析】杜仲具有溫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之功效;豬腰子有補腎作用。二者結合成杜仲腰花,增強補肝腎、降血壓之功效。春季經常食用對腎虛腰痛、老年耳聾,高血壓,孕婦胎動不安都有較好療效。

玄參燉豬肝(涼)

【配方】玄參15克,豬肝500克,菜油、蔥、生薑、食鹽、醬油、白糖、黃酒、水豆粉各適量。

【功效】養肝明目。適用於肝陰不足之目幹澀、昏花、夜盲、慢性肝病等症。

【製作】

1.將豬肝洗淨,與玄參同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煮1小時,撈出豬肝,切成小片備用。

2.將醬油、白糖、料酒少許,兌加原湯少許,收汁,勾入水豆粉(湯汁明透)。

3.將鍋內加菜油,放入蔥、生薑、豬肝片,稍炒一下,再加入明透湯汁,炒拌約1分鍾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肝腎陰虛火旺者最宜服食。

【解析】玄參性寒涼,具有滋陰、降火,除煩,解毒之功效;豬肝有養肝明目的作用。二者共烹,食之可增強其養肝明目之功效。這道藥膳對肝陰不足之目幹澀,昏花,夜盲,慢性肝病等症有較好療效,特別適於春季食用。

天麻豬腦羹(平)

【配方】天麻10克,豬腦1個,食鹽少許。

【功效】補骨髓,益虛勞,除虛風。適用於春季調補,預防神經性偏頭痛、眩暈、神經衰弱、腦鳴等症。

【製作】

1.將天麻用川芎、茯苓各10克和淘米水泡4小時,洗淨,然後在米飯上蒸熟,切成薄片,放入鍋內,加水適量。

2.將鍋置武火上燒沸後,改用文火煮燉1小時,加食鹽少許,再加入豬腦煮熟即成。

【食法】分3次食完。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天麻必須用川芎5克,茯苓5克在淘米水中浸泡4小時,在米飯上蒸熟,切片,方可使用,其功效為:息風,定驚,對頭痛有較好療效;豬腦有清頭風,止眩暈作用。二者加鹽煮食,可增強其補骨髓,益虛勞之功效。春季食用,對偏頭痛,眩暈,腦鳴,神經衰弱,有較好的預防保健作用。

薑汁菠菜(平)

【配方】菠菜300克,生薑100克,食鹽、醬油、麻油、味精、醋、花椒油各適量。

【功效】通腸胃,解酒毒。尤宜於春季調理腸胃之用。

【製作】

1.將菠菜削去須根,保留紅頭,切成長段,用清水洗淨;生薑洗淨後,搗出薑汁。

2.將鍋內加清水1000毫升,置火上燒沸後,倒入菠菜略焯,2分鍾後撈出瀝去水,裝在盤內,晾涼。

3.菠菜晾涼後,裝在稍大的碗或小盆內,加入薑汁、食鹽、醬油、醋、味精、麻油、花椒油,拌入味,裝入菜盤即成。

【食法】佐餐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適用,尤宜於飲酒過多者。

【解析】菠菜性味甘,涼。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等成分,具有滋陰潤燥,養血止血之功效,與辛溫之生薑發表散寒,健胃增食相結合,烹飪食用後,起到通調腸胃解酒毒之功效。

蔥白燉豆腐(溫)

【配方】淡豆豉30克,蔥白50克,豆腐1大塊。

【功效】解表發汗,祛痰利尿。尤適用於早春季節外感風寒的咳嗽、傷風鼻塞等症。

【製作】

1.先將豆腐切小塊後略煮,再放入淡豆豉、蔥白煮熟。

2.趁熱飲湯,吃豆腐,蓋被而臥,出微汗,即可祛除風寒。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任何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淡豆豉辛溫具有解表,除煩,宣鬱,解毒之功效;蔥白有發表,通陽,解毒的作用;而豆腐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豆豉、蔥白、豆腐共烹,可增強其解表發汗,祛痰利尿之功效。經常食用,可預防、治療外感風寒咳嗽,傷風鼻塞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