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夏季常用藥膳(1 / 3)

夏天,天氣炎熱,萬物都處於旺盛的生長階段,人體在此時的代謝也是一年之中最旺盛的時期。

中醫認為,夏天人體的“陽氣”最旺盛,這是順應自然氣候變化的結果,但是由於天氣炎熱或暑濕過重,人體自然喜涼爽,飲食上也多願意吃一些清淡少油膩的食物。此時,冬季進補常用的厚味溫補之品在夏季已不適合服食了,如果還要溫補,就會熱上加熱,助長內火,耗傷陰津,導致疾病的發生或加重。(陰寒體質或患陰性病者除外)

夏季暑熱過盛,容易耗氣傷陰,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和陰陽平衡。養生調補方麵,原則上以清補為主,所選藥膳性質偏涼或平和,以清火養陰,使陰陽平衡。甘涼、利濕清暑、少油膩為夏季常用藥膳的主要特點。對於部分在夏季貪涼或過食生冷寒涼之物導致脾胃受傷、腹瀉發熱、感冒的人來說,在患病期間這些藥膳飲食就不宜過多服用,因為此時人體的陽氣已經因寒涼而受傷、不再旺盛了,清養的時候不宜太過。

下麵介紹的藥膳,是供夏季養生調理的常用之品。

荷葉鳳脯(涼)

【配方】鮮荷葉2張,火腿50克,剔骨雞肉250克,蘑菇50克,食鹽、白糖、味精、香油、雞油、紹酒、胡椒粉、玉米粉、生薑、蔥各適量。

【功效】清熱解暑。適用於夏季進補,有益於夏季常見的心煩疲乏等症狀的改善。

【製作】

1.將雞肉、蘑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片;薑切薄片;蔥切成節;荷葉洗淨,用開水燙一下,去掉蒂根,切成片。

2.將蘑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用涼水衝涼,把雞肉、蘑菇一起放入盤內,加食鹽、味精、白糖、胡椒粉、紹酒、芝麻油、雞油、玉米粉、薑片、蔥節,攪拌調勻,然後分放在荷葉塊上,再放火腿1片,包成長方形肉包,碼在盤內,上籠約蒸1小時即成。

【食法】可佐食,亦可單食。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雞肉甘溫,具有益氣、補精添髓的功效;荷葉性寒涼,味苦澀,具有清熱解暑之功效。二者結合烹飪經常食用後,則可起到益氣健脾、清熱解暑的功效;對心煩熱渴、小便不暢、疲乏無力等症大有裨益。

地黃雞(涼)

【配方】生地黃100克,母雞1隻,大棗10枚。

【功效】養陰益腎。適用於夏季氣陰不足的調補。有益於消除心脾虛弱、氣血不足、腎陰虧損、虛熱、盜汗等症。

【製作】

1.將母雞宰殺洗淨後,掏去內髒,剁去爪、翅尖,再洗淨血水,入沸水鍋內略焯一下,撈出。

2.將生地洗淨後,切成約0.5厘米見方的顆粒,放入雞腹內,再將雞與大棗都放入瓷罐內,灌入米湯,封口後,上籠用武火蒸製。

3.蒸2~3小時,待其熟爛即可,取出後,加調味即成。

【食法】可佐餐,也可單食。

【宜忌】生地性涼滋膩,脾虛濕滯、腹滿便溏者不宜多服。

【解析】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之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益腎的作用。二者結合烹飪,有益氣生精、養陰補腎的作用,很適用於原本氣陰偏虛,至夏季炎熱,導致氣陰不足的中老年人士。青年人工作煩勞,心脾氣血不足,陰虛煩躁者食之亦佳。對心脾虛弱、氣血不足、腎陰虧損、虛熱、盜汗等症大有裨益。

參麥甲魚(涼)

【配方】黨參20克,浮小麥20克,茯苓10克,活甲魚1隻約500~1000克,瘦火腿100克,雞蛋1隻,蔥節、生薑、食鹽、雞湯、紹酒各適量。

【功效】滋陰,益氣,補虛。適用於夏季炎熱時節清補之用。

【製作】

1.將甲魚宰殺、去內髒,洗淨。將鍋置火上,放入清水和團魚,燒沸後,用文火燉約半小時撈出,剔去甲骨,切成約2厘米見方的塊,擺放碗內。

2.將火腿切成小片,蓋在魚肉上麵,與調料(味精暫不用)共同兌入適量的雞湯,注入大瓷碗內。

3.將浮小麥、茯苓用紗布包後,放入湯中,黨參切成薄片,放在上麵,蓋上蓋,上籠蒸2~3小時即成。

4.將甲魚出籠後,揀去蔥、薑,潷出原湯,把甲魚扣入碗中,剩全雞湯倒在手勺裏,加入調料,燒開後撇去浮沫,再打一隻雞蛋在湯內,略煮後,澆在甲魚上麵即成。

【食法】可佐餐也可單食。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甲魚性涼,具有滋陰涼血功效;黨參甘溫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之功效。浮小麥助陰、茯苓健脾利濕,加入火腿雞蛋,可增強滋陰,益氣,補虛作用;對陰虛燥熱、骨蒸盜汗、神疲短氣等症大有裨益。

銀杏蒸鴨(涼)

【配方】銀杏100克,白鴨1隻,豬肘肉250克,紹酒、清湯、生薑、蔥、食鹽、花椒、胡椒粉、味精各適量。

【功效】益肺腎,定喘咳。用於夏季食補,尤宜於虛喘頻發的人士。

【製作】

1.將銀杏捶破去殼,在開水內煮熟。薑、蔥洗淨切段。

2.將鴨宰殺後,洗淨,除去內髒。用食鹽、胡椒粉、紹酒將鴨身內外抹勻,放入盆中,加入生薑、蔥、花椒、醃漬1小時取出,用刀從脊背處宰開,去淨全身骨頭,鋪入碗內,齊碗口修圓。修下的鴨肉切成銀杏大小的丁,同銀杏和勻,放入鴨脯上。將豬肘也切成銀杏大小的丁,放在鴨的周圍,注入清湯,上籠蒸2~3小時裝盤。

3.將清湯放入鍋中燒沸,加餘下的紹酒、食鹽、味精、胡椒粉,用濕澱粉少許勾薄芡,澆在鴨肉上即成。

【食法】佐餐食用,亦可單食。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煮熟的白果性稍溫,具有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功效;鴨性涼,有補益脾腎,補虛勞的功效。二者結合烹飪,則益肺腎之力更強,對夏季虛喘、帶下等症有一定療效。

百仁全鴨(涼)

【配方】薏苡仁30克,蓮子50克,芡實30克,扁豆30克,糯米100克,肥鴨1隻(約1500克),金鉤15克,熟火腿50克,蘑菇30克,菜油、紹酒、胡椒粉、食鹽各適量。

【功效】補脾健胃,滋陰益腎。適用於夏季清補。尤宜於脾虛呃逆、腎陰虧損、夜寐多夢、骨蒸癆熱、赤白帶下、遺精等症。

【製作】

1.將薏苡仁、芡實、蓮子、扁豆、糯米、金鉤、蘑菇(切丁)洗淨,與火腿(切丁)一起放入蒸碗中,加紹酒、食鹽、胡椒粉,拌勻上籠蒸30分鍾,出籠即成八寶餡。

2.將鴨子宰殺洗淨,剖腹去內髒,剁去腳。將鴨子放於案板上,在鴨頸上順著頸頂開一口,長約7厘米。在咽喉開刀處,切斷頸椎骨,使鴨頭和鴨頸皮相連,再從刀口處剔出頸骨,然後將鴨尾向下,立放案板上,將鴨皮連肉翻著往下退,同時用刀剔去骨頭,一直剔到鴨尾,除兩翅外,其餘的骨頭全部剔除(在剔骨過程中,注意保持鴨肉的完整,不弄破鴨皮),然後將鴨皮翻轉來,成一隻無骨的全鴨。將八寶餡裝入鴨腹內,在刀口處將鴨頸皮打個結,以免腹中八寶餡漏出,然後放入湯鍋中燙3分鍾撈出,再放入清水中鑷盡絨毛。用紹酒、食鹽、胡椒粉等和勻,遍抹鴨身,將鴨腹朝下,鴨背向上,放於大蒸碗中,鴨頭放於兩翅中間,上籠蒸1小時30分鍾出籠,晾幹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