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杏仁粥(溫)
【配方】山藥50克,小米250克,杏仁50克。
【功效】補中益氣,溫中補肺。適用於秋季變涼而致燥咳心煩不眠、慢性支氣管炎等症。
【製作】
1.將山藥除去雜質,切片,煮熟;小米炒香,磨成細粉;杏仁炒熱,去皮尖,切碎為末。再將以上藥粉混合一起,拌勻加水煮成粥。
【食法】每次用量10克,空腹,白開水送服,不能超量,日服2次。
【宜忌】便溏者不宜多服。
【解析】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功效;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潤腸;小米性稍溫,可健脾養胃,除煩止渴。三者煮粥,食後,可增強其補中益氣,溫中補肺功效。經常食用,對肺虛久咳,心煩不眠,慢性支氣管炎等症有療效。
枇杷藕百合羹(涼)
【配方】枇杷30克,鮮藕30克,百合30克,白糖50克,澱粉25克。
【功效】滋陰潤肺,清熱止咳。適用於燥熱傷肺、肺熱咳嗽、咳血、衄血、胃熱嘔穢等症。
【製作】
1.將百合洗淨;枇杷去皮、核;藕洗淨,切成1厘米厚的片。將百合、枇杷肉、藕片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煮沸,改用文火熬燉。
2.待百合、枇杷、藕片煮癈爛成泥時,加入白糖、澱粉,再煮沸即成。
【食法】每日早、晚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枇杷具有潤燥止咳,和胃降逆之功效;鮮藕有清熱,解暑,生肌作用;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再加白糖、澱粉合而食之,可增強其滋陰潤肺,清熱止咳之功效。經常食用,對燥熱傷肺,肺熱咳嗽,咳血,胃熱嘔穢等病大有裨益。
山藥奶肉羹(平)
【配方】山藥100克,牛奶250克,豬瘦肉500克,食鹽、薑各適量。
【功效】健脾,補肺,固腎,益精。適用於秋季進補。有益於脾虛泄瀉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等症。
【製作】
1.將豬瘦肉洗淨,與生薑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煮4小時。
2.取豬肉湯1碗,與洗淨的生山藥片一起,放入鍋內,用文火熬煮至癈爛。
3.將鍋內加入牛奶、食鹽,燒沸即可。
【食法】單食或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功效;豬瘦肉滋陰潤燥;牛奶有補虛損,益肺胃功效。三者煮肉羹,可起到固腎益精,潤燥補肺之功效。很適宜在秋季進食,以補肺潤燥,預防秋季燥邪傷人。
人參蓮肉湯(平)
【配方】白人參10克,蓮子30枚,冰糖30克。
【功效】補氣益脾。適用於病後體虛、氣弱、脾虛、食少、疲倦、自汗、泄瀉等症。
【製作】
1.將白人參、蓮子(去心)放在碗內,加潔淨水適量,浸泡1小時,再加入冰糖。
2.將盛藥物的碗置蒸鍋內,隔水蒸燉1小時。
【食法】喝湯,吃蓮肉。人參可連續使用3次,次日再加蓮子、冰糖和水適量,如前法蒸燉和服用。到第3次時,可連同人參一起吃下。
【宜忌】感冒發熱者忌服。
【解析】人參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之功效;蓮肉具有補脾止瀉,養心安神、益腎固精作用。人參、蓮肉,加入潤肺止咳之冰糖烹製的湯品,食之可增強補氣益脾之功效。此道藥膳對病後體虛、疲倦、自汗者有較好療效。四季可用,尤宜秋冬進補之選。
烏梅蜜膏(平)
【配方】烏梅500克,蜂蜜1000克。
【功效】收斂生津。適用於輕症秋季燥咳。
【製作】
1.將烏梅除去雜質,洗淨,曬幹,然後用清水少許浸潤,使肉綿軟,略晾,敲碎,剝取淨肉。
2.將烏梅肉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熬1~2小時,潷出煎液,反複煎3次,將3次藥液混勻,再繼續煎熬,至稠時,加入蜂蜜,用文火煎熬成膏即成。
【食法】每日早晚空腹時食用,每次1~2湯匙。
【宜忌】燥邪太盛,氣火過旺者宜另選他品。
【解析】烏梅味酸澀,具有收斂生津,安蛔驅蟲之功效;蜂蜜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之功效。二者結合製成烏梅蜜膏,食用後,可起到潤肺、收斂生津之功效。
陳草蜜膏(溫)
【配方】陳皮100克,甘草100克,蜂蜜2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