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冬季常用藥膳(一)(1 / 3)

冬天,天氣寒冷,“寒主收引”,人與自然相應,機體也處於收斂潛藏階段,代謝水平降低,消耗減少,吸收能力增強,所以冬季是傳統的最佳調補季節。

冬季調補的曆史在中國由來已久,其基本原則可以歸納為四個字:厚味溫補。厚味不單是指冬季所服食的膳食味道濃鬱,更是指膳食營養豐富,味道甘美。中醫認為,“厚味填精”,意指滋味濃鬱甘美的飲食補充人體所需的精華營養。溫補的意思很好理解,由於冬季寒冷,陰氣盛,人體需要服食一些溫熱性膳食來驅寒溫陽。這兩個特點結合在一起,就是厚味溫補的冬季養生調補原則。

從另一方麵看,中醫認為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由元氣推動的,而元氣主要由腎化生,冬季“在髒屬腎”,“腎主藏精”,通過冬季補益腎精可以促進元氣的生成,所以冬季調補的另一原則特點可以歸納為“補腎填精益元氣。”

“厚味溫補”與“補腎填精益元氣”是冬季養生調補的原則,其中“厚味溫補”是從人們服藥膳的性、味方麵歸納的,而“補腎填精益元氣”則是從所服藥膳的功能作用上歸納的,兩者是統一的。

下麵介紹的藥膳,是供冬季養生調補的常用之品。

清蒸人參雞(溫)

【配方】人參15克,母雞1隻,火腿50克,竹筍50克,水發香菇15克,精鹽、料酒、味精、蔥、生薑各適量。

【功效】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適用於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氣血虧虛等症。

【製作】

1.將母雞宰殺洗淨,切塊。將火腿、竹筍、香菇、蔥、生薑均切片。將人參用開水泡開,上籠蒸30分鍾,取出。

2.將雞塊放在盆內,放入人參、火腿、竹筍、香菇、蔥、生薑、精鹽、料酒、味精,添入清水(淹沒過雞),上籠,在武火上蒸爛熟。

3.將蒸爛熟的雞放在大碗內,將人參(切碎)、火腿、竹筍、香菇擺在雞肉上(除去蔥、生薑不用),將蒸雞的湯倒在鍋裏,置火燒開,撇去沫水,調好口味,澆在雞肉上即成。

【食法】可分餐佐食。

【宜忌】感冒發熱的患者忌服。

【解析】人參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之功效;雞肉為滋補氣血,有情之品。二者結合烹飪食用,可增強補元氣,安心神之功效,配以火腿、竹筍、香菇、能開胃健脾,增進食欲。常食,對勞傷虛損,倦怠,陽痿,氣血虧損者有較好療效。

爆人參雞片(溫)

【配方】鮮人參10克,雞脯肉200克,冬筍25克,黃瓜100克,雞蛋清1個,精鹽、料酒、蔥、生薑、香菜、雞湯、水豆粉各適量。

【功效】大補元氣。適用於氣虛、身體衰弱等症。

【製作】

1.將雞脯肉切成大片;人參洗淨,斜刀切成厚片;冬筍、黃瓜切厚片;蔥、薑切絲;香菜切長段。將雞片上加鹽、味精後拌勻,下入雞蛋清、水豆粉拌勻。

2.將鍋內放油燒至五成熟時,下入雞片,用鐵筷子劃開,熟時撈出,控淨油。用精鹽、雞湯、料酒兌成汁水。

3.將鍋內放底油,油六成熟時,下入蔥絲、生薑絲、筍片、人參片煸炒,再下黃瓜片、香菜梗、雞片,烹上汁水,顛翻幾下即成。

【食法】可分餐佐食。感冒者禁食。

【宜忌】感冒發熱者忌服。

【解析】人參大補元氣,安神益智;雞肉補中益氣,滋補氣血;人參雞肉共烹食用,可增強補元氣,安心神,益氣血之功效。氣虛體弱者食用大有裨益。

何首烏煨雞(溫)

【配方】製首烏30克,母雞1隻,食鹽、生薑、料酒各適量。

【功效】補肝養血,滋腎益精。適用於氣血虛弱、肝腎不足所引起的頭昏眼花、失眠、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製作】

1.將製首烏研成細末,備用。

2.將母雞宰殺洗淨去內髒;用布包製首烏粉,納入雞腹內,放沙鍋內,加水適量,煨熟。

3.從雞腹內取出製首烏袋,加食鹽、生薑、料酒適量再煮20分鍾即成。

【食法】吃肉、喝湯,每天服2次。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製何首烏性溫,具有補肝,養血,益腎,祛風的功效;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益髓之功效。二者結合烹飪,雖然簡單,但卻有明顯的補氣養血、滋腎生精的作用,是一款方便適用的冬季進補藥膳。

紅杞蒸雞(溫)

【配方】枸杞子50克,仔母雞1隻(約1000克),紹酒、胡椒粉、生薑、蔥白、味精、食鹽各適量。

【功效】滋補肝腎。適用於男女腎虛、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眼目昏花、視力減退、神經衰弱等症。

【製作】

1.將仔母雞宰殺後,除淨毛樁,剖腹去內髒,砍去爪,衝洗幹淨;枸杞子洗淨;薑切成大片;蔥剖開,切成寸節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