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粳米膏(平)
【配方】蓮子50克,粳米150克,蜂蜜150克。
【功效】養心補脾,益腎澀精。適用於四季補益,可用於脾虛腹瀉、遺精、白帶等症。
【製作】
1.將蓮子去心,洗淨,切碎;粳米淘洗幹淨,共放入鍋內,加水適量。
2.將鍋置武火上燒沸後,轉用文火煎熬40分鍾,濾取汁液。
3.將汁液與蜂蜜和勻,放入鍋內煎熬至稠,停火,晾涼裝罐即成。
【食法】每日3次,每次1湯匙。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用。
【解析】蓮子具有養心安神,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的功效;蜂蜜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功效。配以甘涼養胃益氣之粳米熬成膏,雖然藥味簡單,但仍然有一定的補益之功,若能長期服用,可見療效。
瓊玉膏(平)
【配方】人參100克,生地黃汁600克,白茯苓200克,白蜂蜜500克。
【功效】補氣補血,填精補髓。中老年保健食品。
【製作】
1.將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粉碎成細末;白蜂蜜用生絹濾過,生地黃取自然汁(取汁時不用銅鐵器),然後將4味中藥合並一處拌勻,裝入瓷罐內,用淨紙二三十層封閉。
2.用大鍋一口,盛裝淨水,再將藥瓷罐放入鍋內,隔水煮熬,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經3晝夜燉熬後取出,用蠟紙數層包瓷瓶口,入水中浸涼,然後取出,再放入沙鍋內燉稠即成。
【食法】每日3次,空腹食,每次1湯匙。
【宜忌】感冒發熱者不宜多食。
【解析】瓊玉膏是中醫傳統補膏中的著名方劑之一。其中人參性甘溫,入肺脾經,具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等功效;生地黃歸下焦肝腎經,性涼味甘,能滋腎陰、涼血熱;白茯苓入中焦脾經,能健脾滲濕。三藥合以甘涼益胃之蜂蜜,共熬成膏,則可補氣血、填精髓,很適合中老年人士保健養生之用。
益脾餅(溫)
【配方】白術30克,幹薑6克,紅棗250克,雞內金15克,麵粉500克,菜油、食鹽各適量。
【功效】溫中健脾,開胃消食。適用於脾胃虛寒導致的食欲不振、食後胃痛、慢性腹瀉、慢性腸胃炎等病。
【製作】
1.將白術、幹薑用紗布包成藥包紮緊,放入鍋內、下紅棗,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用文火熬煮1小時左右,至濃,除去藥包和紅棗的核,把棗肉攪拌成棗泥待用。
2.將雞內金粉碎成細粉,與麵粉混合均勻,再將棗泥和藥水倒入,根據需要可再加水適量,和成麵團。
3.將麵團分成若幹小團,做成薄餅,用文火烙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單食用餐。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白術溫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益氣止汗的功效;麵粉具有養心除煩的功效,輔以溫中健胃的幹薑,健脾益氣的大棗,專健胃助消化的雞內金,共同製成薄餅,能起到較好的溫中健脾、開胃消食之功,很適宜脾胃虛寒的人士四季調補之用。
山藥麵(平)
【配方】白麵粉300克,山藥粉150克,雞蛋1個,豆粉20克,食鹽、味精、胡椒粉、豬油、蔥各適量。
【功效】健脾固腎。適用於脾虛導致的泄瀉、遺精、帶下、小便頻數等症。
【製作】
1.將白麵粉、山藥粉、豆粉放入盆中,加雞蛋、水、食鹽適量,揉成麵團,擀成薄麵片,切成麵條。
2.將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豬油、蔥、生薑,燒開,再將麵條下入,煮熟,放入味精、胡椒粉即成。
【食法】當飯吃,常服有效。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功效;麵粉具有養心除煩的功效。二者加上輔料,調料,製作成麵條,經常食用後,可增強健脾固腎的療效;對脾虛導致的泄瀉、遺精、帶下、小便頻數等大有裨益。
龍眼餅子(平)
【配方】龍眼肉100克,麵粉250克,白糖、素油各適量。
【功效】益心脾,補氣血。適用於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貧血、體虛乏力等症的四季調補。
【製作】
1.將龍眼肉洗幹淨,剁成細末;麵粉倒在案板上,加入白糖、龍眼肉末,拌勻,揉成麵團,擀成薄餅。
2.將素油放入鍋內,燒八成熟時,把餅放入鍋內煎炸,待兩麵呈金黃色即成。
【食法】每日早、晚食用。不可多食。
【宜忌】夏季不宜多食。
【解析】龍眼甘溫,具有益心脾,補氣血,養血安神的功效;麵粉具有養心除煩的功效。二者加上輔料,製作成餅子,經常食用,對中老年人常見的心煩失眠等症有一定療效。
鯉魚湯(平)
【配方】蓽茇5克,鮮鯉魚1000克,生薑、香菜、鹽、料酒、蔥、醋各適量。
【功效】利水,消腫。適用於脾虛濕盛導致的水腫。
【製作】
1.將鮮鯉魚去鱗、鰓,剖腹去內髒,洗淨,切成2段;將蔥、生薑洗淨,用力拍破。
2.將蓽茇、鯉魚、蔥、生薑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開,移文火上燉熬約40分鍾。加入鹽、香菜、料酒、醋,煮沸入味即成。
【食法】吃魚肉,喝魚湯,可單食,亦可佐餐。
【宜忌】陰虛燥咳者不宜多食。
【解析】蓽茇性熱易燥,具有溫暖脾腎,健胃消食的功效;鯉魚性涼能健脾利尿。蓽茇配以鯉魚,則利水之功倍增,非常適宜於水濕過盛,運化不佳之水腫症,脾虛水腫宜可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