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法】常服有效。
【宜忌】感冒發熱者不宜服。
【解析】牛乳具有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之功效;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蘆根、梨、甘蔗生津;龍眼養血,共製成膏,起到明顯的補氣生津,養陰潤燥功效。經常食用對因氣結肝傷而津液枯涸,噎嗝反胃等症有療效。
五汁膏(涼)
【配方】梨500克,荸薺500克,藕500克,甘蔗1000克,葡萄500克,蜂蜜適量。
【功效】生津止渴,清熱解暑。可用於四季調養,適用於腸熱便秘、肺熱咳嗽、胃熱口渴、高血壓、體虛有熱等症。
【製作】
1.將梨、荸薺、葡萄、藕洗淨,放入白布袋內,絞出鮮汁,甘蔗榨出汁;兩種汁液混合備用。
2.將汁液放入鍋中,並放入蜂蜜拌勻,置武火上燒開,改用文火熬至膏狀,晾涼即成。
【食法】每日空腹服2次,每次1~2小匙,溫開水衝服。
【宜忌】胃寒便溏者不宜多食。
【解析】荸薺既是藥物又是食物,含澱粉、蛋白質、鈣、鐵、磷,維生素等各種成分,具有消除痹熱之功效;梨、藕、甘蔗、葡萄均含有大量糖等成分,有潤燥作用。將五汁與蜂蜜共製成膏食用,可起到良好的生津潤燥之功效。經常食用,對肺熱燥咳,胃熱口渴,有較好療效。
藕汁蜜膏(平)
【配方】鮮藕4000克,紅糖200克。
【功效】健脾,開胃,益血,生肌。適用於四季調養。
【製作】
1.將鮮藕洗淨,用刮刀刮成細絲,用潔淨紗布絞出汁液,把藕汁液放入沙鍋內。
2.將紅糖用擀麵杖擀成細末,放入藕汁沙鍋內,拌勻。
3.將鍋放武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煎煮至膏狀,晾涼即成。
【食法】每日食用3次,每次食用1湯匙。煎熬和飲用時忌用鐵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藕具有養血生肌,健脾止瀉之功效;蜂蜜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之功效。二者結合製成藕汁蜜膏食用,可增強其健脾,開胃,益血,生肌功效。經常食用,對陰虛內熱,血少氣弱,有一定療效。
山藥餛飩(平)
【配方】山藥100克,豬肉250克,麵粉250克,食鹽、素油、豆粉各適量。
【功效】補脾胃,滋肺腎。適用於四季調養。
【製作】
1.將豬肉剁細末,山藥粉與麵粉揉成團。
2.將鍋置火上燒熱,加素油燒沸,晾涼,加豬肉末、食鹽、味精、豆粉,再攪拌成餡。將山藥麵粉團擀成薄片,切成餛飩皮,包入肉餡。
3.鍋內加水,置武火上燒開,然後下入餛飩,燒沸後1~2分鍾即成。
【食法】一日三餐,均可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山藥具有健脾固腎,益精補氣之功效;豬肉具有潤燥,滋補氣血之作用。山藥與豬肉共烹,可具有一定的補脾胃,滋肺腎之功效。經常食用對治療脾虛、消渴、燥咳者有一定幫助。
紅杞田七雞(平)
【配方】枸杞子50克,三七10克,肥母雞1隻,生薑、蔥白、食鹽、胡椒粉、紹酒、清湯各適量。
【功效】滋補肝腎,大補氣血。適用於貧血、體虛等症。
【製作】
1.將母雞宰殺後,除去毛樁,剖腹去內髒,剁去爪,衝洗幹淨;枸杞洗淨;三七打碎。
2.將全雞放入沸水鍋內煮一下,撈出用涼水衝洗後,瀝幹水分,然後把枸杞子、三七、生薑片、蔥段塞入雞腹內,把雞放入大瓷碗內,注入清湯,下入胡椒粉、紹酒,蓋上瓷碗,沸水武火上籠蒸1小時。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枸杞子甘、平,歸肝腎兩經,具有滋腎補肺,補肝明目之功效;三七甘、微苦、溫,具有止血,散瘀,消腫,定痛功效。兩藥與雞蒸食,可發揮補肝腎、補氣血之功效。比較適用於氣血虧損,貧血體弱的人士。
山藥羊肉麵(溫)
【配方】山藥粉50克,麵粉150克,羊肉100克,食鹽、豬油各適量。
【功效】健脾,補肺,固腎,益精。適用於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尿頻等症。
【製作】
1.將山藥切片,磨成細末;羊肉切2厘米見方的塊。
2.將山藥粉放入麵粉中,加水適量,放食鹽少許,抖勻,揉成麵團,擀成麵片,切成麵條或麵塊。
3.將豬油放入燒熱的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羊肉燒開,煮30分鍾,放入麵條或麵塊,煮熟即成,起鍋時,放入自己喜歡食用的調料。
【食法】每日3次,均可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固精之功效;羊肉溫中暖下;麵粉養心除煩。再加以輔料、調料共烹成麵條,食後,可增強其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功效。常食,對脾虛久泄,虛勞咳嗽,糖尿病、遺精,帶下,尿頻患者有一定療效。
川貝雪梨(涼)
【配方】川貝母10克,雪梨6個,糯米100克,冬瓜條100克,冰糖100克。
【功效】潤肺消痰,降火除熱。適用於秋季燥咳,陰虛幹咳、咯血等症。
【製作】
1.將糯米淘洗幹淨,蒸成米飯;冬瓜條切成黃豆大顆粒,川貝母打碎。
2.將雪梨去皮後,由蒂把處下刀,切下一塊為蓋,用小刀挖出梨核;將糯米飯、冬瓜條、冰糖屑拌勻,與川貝母共同分成6份,分別裝入雪梨中,蓋好蒂把,裝入碗內,然後上籠,沸水蒸約30分鍾,至梨熟爛後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