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 校記(1 / 1)

滑壽(1304~1386),字伯仁,一字伯本,自號攖寧生。元代醫家,原籍河南襄城,先遷儀真(今江蘇儀征),後遷居餘姚。少年時習百家之書,善文能詩。曾從王居中、高洞陽學醫,著有《讀素問鈔》、《難經本義》、《十四經發揮》、《診家樞要》、《麻疹全書》等。《難經本義》是滑壽本《難經》之意而為之說。

《難經》相傳為渤海秦越人所著,是以問答形式對《黃帝素問》、《靈樞》進行釋疑。曆代以來,對《難經》注解的醫家很多,但有的過於繁複,有的過於簡約,良莠不齊。並且其書又有缺文錯簡,不無遺憾。所以滑壽考證《靈樞》、《素問》,以探求其本原,並深得仲景、叔和之精髓,加以融會貫通,撰成《難經本義》。全書分上下兩卷。首先是《彙考》一篇,記載本書的名義流源。其次是《闕疑總類》一篇,列出書中的脫文誤字。再次是《圖說》一篇。這些都不列入卷數。正文共八十一難,先列經文,後附注釋,包括榮衛部分、髒腑脈法、經絡輸穴以及病理、診斷和治療等,注釋部分則融彙了諸家之說,並且闡述自己的觀點,辨論精確,考證詳審。

該書問世後有多種版本,今據《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參考196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版本點校而成。點校本書首先對全書進行句逗,繁體字改為簡化字,異體字、古今字改為現通行規範字,錯字則予以更正,將正確的字放在錯字後麵的括號中。為保持原貌和中醫特色,能不改動的字詞盡量不改,一些中醫學中常用或含義特殊的字尊重原意,如“髒”、“腑”一律用“藏”、“府”二字。

《四庫全書》本之《難經本義》有少量字、句和章節的缺漏,書中注以“闕”或“缺”,今據196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版本增補,並用括號標明。

於莉英

2007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