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 卷下(4)(2 / 3)

七十六難曰:何謂補瀉?當補之時,何所取氣?當瀉之時,何所置氣?

然。當補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其陽氣不足,陰氣有餘,當先補其陽,而後瀉其陰;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當先補其陰,而後瀉其陽。榮衛通行,此其要也。

《靈樞》五十二篇曰: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榮氣。蓋補則取浮氣之不循經者以補虛,瀉則從榮置其氣而不用也。置,猶棄置之置。然人之病,虛實不一,補瀉之道,亦非一也。是以陽氣不足而陰氣有餘,則先補陽而後瀉陰以和之;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則先補陰而後瀉陽以和之。如此則榮衛自然通行矣。補瀉法見下篇。

七十七難曰:經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謂也?

然。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見肝之病,不曉相傳,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見肝之病,先實其脾,使邪無所入,治未病也,是為上工。見肝之病,一心治肝,治已病也,是為中工。《靈樞》五十五篇曰:上工刺其未生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襲者也,與其形之盛者也,與其病之與服(脈)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毀傷,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七十八難曰:針有補瀉,何謂也?

然。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針也。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當刺之時,先以左手,厭(壓)按所針滎俞之處,彈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順針而刺之。得氣因推而內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不得氣,乃與男外女內。不得氣,是謂十死不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