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地平線第35集冰川的起源地球表麵之最發生大規模冰流現象有種種不同的意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下麵幾種看法一由於太陽輻涉熱減少,以至全球表麵平均溫度下降,太陽輻射熱增加,地球表麵溫度也就隨著變暖。
這種太陽輻射熱增減的幅度並不需要很大,就可以產生冰氣,溫暖或炎熱的氣候條件。
2大陸上升,氣溫下降,積雪擴大,形成相應廣泛的冰流或冰蓋。
3由於地球軌道的形狀,地球自轉軸對黃道平麵傾斜角的改變和春秋推移現象的影響,地球接受太陽的熱的總量和南北兩半球接受的熱量也因而改變,以致產生氣候的變化,特別是南北兩半球的氣候差別。
4銀河係旋轉周期變更的影響。
5由於大陸漂流運動,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各個大陸塊對當時兩極和赤道的地位各有不同,每個時期各大陸塊接近兩極的部分就成為冰蓋形成的廁源地。
6由於大氣層組成的條件變化,例如有時含水蒸氣、二氧化碳和微塵粒子特多,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防艾太陽熱直達地麵,尤其是水蒸氣特多的時候,大約有70%由太陽送來的熱反射到空中去了,這樣地麵的溫度就會降低。
還有其他的一些論點,現在我們看一看上麵提出的幾個比較重要的論點,究竟是否與地球長期以來發生了冰川活動的事實相符。
第一,太陽輻射熱變化的論點,除了太陽黑子有一定的周期出現,因而輕微的影響地麵的氣候以外,沒有發現任何可靠的理由來說明在地球漫長的曆史時期,太陽有周期的或不規律的大量增減它的輻射熱。
第二,大陸上升當然會使大陸上升部分的氣候變得更為寒冷。
例如,有人認為中國,特別是中國東部以及西伯利亞太平洋沿岸地區,在第四季時代平均高度可能達到海拔2千米以上。
又如在印度半島的中部,在石探二疊紀時代也是高原或高山地區,以致成為一個冰蓋集結的中心,冰流向周圍的地區流意等等。
從這個論點出發,又向前推進一步。
有些人認為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特別是棗山運動的時代以後就會來一次打冰期。
這個論點就某些地區來說,是可以作為進步探索的基礎,但遠不能與全部事實對應。
第三,我們知道地球軸像陀螺軸搖擺的周期那樣,有一定的搖擺周期,這個周期是26000年。
地球軌道的偏心率變化是92000年一個周期。
地軸對黃道平麵的交叉現在是23度30分。
在21度30分至24度30分的限度內,一直經曆著有周期的改變,這個周期是4萬年。
這些變化聯合起來就會使地球接受太陽的輻射熱量發生變化,從而使地球表麵的溫度發生變化。
有人使用這些變化數據的組合劃出一條曲線,表示60萬年以來。
最近又有人把這個曲線延長到100萬年以來。
地球上溫度的變化,從這條曲線中,他們認為可以看出有一個長期的涼下抑製,在適當的緯度和高度的地區,冬天的積雪不至溶解而形成永久的冰蓋和冰流。
又可以從曲線中看出有段較長的時期,即建冰期,夏季較熱以至冬季的積雪全部溶解了。
這種解說可以勉強說明第四季的兵器和建兵期的存在,但對那些更古老的兵器在實踐上的分布就不相符合。
第四,銀河係的旋轉大約2億年一個周期,這又和三大冰期以及更古老的冰期之間相隔的時間不符。
第五,如若把非洲、澳大利亞和南美向南挪動,靠近南極大陸,可以說明上古身代打兵器中,這些大陸南部都發生了兵棲。
但如果像有些人所主張的那樣,還要把印度的北部從西藏底下抽出來,再把整個印度送到南極大陸附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