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地平線 第37集 冰川的起源(3 / 3)

按這樣一個發展的過程來說,第四季的大冰期在北半球是由凍結了的北冰洋格林蘭及其他臨近北冰洋、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地區開始的。

這個推斷大體上與事實相符。

在南半球,因為有一個南極大陸四麵為大洋所圍繞,在那裏形成大規模冰流、冰蓋的上述兩個條件早已存在,因此大冰期在南極大陸的開始應該更早一些。

事實上,在格雷厄姆南極半島早已發現了第三季初期即使新式的兵器物。

這就更進一步加強了上述對第四季大兵期發展過程的推斷。

這樣一個第四季大兵期發展的過程是不是無窮無盡,繼續往前發展?

不是的。

一個有趣的自然現象就在這裏,當冰蓋和冰流擴大了它們的範圍,必然引起冷而幹的氣流向外擴散,以至冰潛的海域和地區溫度繼續降低,降雪量減少。

由於缺乏急氧,冰鈣和冰瘤就不得不後退。

就是說,冰鈣和冰瘤的發展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產生消滅他自己的傾向。

自然界有不少的勢力表明由於他自己的發展而歸於消滅。

因此,上述論點可以說是符合自然辯證法的。

地球上有許多局部地區在不同的地質時代發生過局部兵流泛濫的現象。

這些由於局部的地質地理條件所引起的兵流泛濫現象,與全球性或地球上廣大麵積陷入冰天雪地的景象意義迥然不同。

那種局部發生冰蓋或冰流的原因,應該從他們發生的地區和時代的穀地、裏穀氣候以及當時當地的地質條件中去尋找。

而大兵器的來臨必然影響全球,是地球發展史中不可忽視的一件大事。

本篇撇開了局部兵流泛濫的問題,僅就大兵器的出現彙集了一些有關的資料和論點。

其目的是企圖闡明地球作為一個整體,在這一方麵,主要是氣候方麵的經曆與他在其他方麵的經曆做個對比,以便尋求地球全部的曆史發展過程。

遺憾的是,在這一方麵我們獲得的成果還是很有限的,還有大量的工作有待於今後的努力。

為了總結經驗,刪去繁瑣,現在把本篇中提出的一些重大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一、地球存在的漫長曆史過程中,反複經過幾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三期都具有全球性的意義,10期也比較確定。

這三期就是第四季大兵期、完古申代大兵期和震旦季大兵期。

震旦季以前還有過大兵期的反複來臨,但時代不大明確,證據有時也不大清楚。

2、每一次大冰期中都有冰蓋和冰流擴展和收縮或近消失的現象相間。

分為幾個亞冰期和建冰期。

亞冰期使氣候寒冷,降雪較多,冰層積累較厚,冰蓋和冰流擴展的時期,而建冰期時期和溫暖甚至炎熱的時期。

在建冰期中,冰蓋和冰流收縮甚至大部分消失。

3、在三大兵器的時期都有生物存在,雖然在震旦季時代隻建有原始藻類繁殖的遺跡,而其後發生的兩大兵棲時代都有高級生物繼續生存,這就證明冰淇時代地球表麵溫度下降的幅度並未大到使生物全部滅亡的程度。

4、第四季和震旦季大兵期都是全球性的,但完古生代的大兵期普遍影響了南半球,在北半球隻在印度留有遺跡,而印度有些人認為是從南半球漂流來的。

5、最後三大兵7顯示規律性不強的周期性,每兩次大兵期之間相約隔2.5到3.5一年。

似乎有一種傾向,越古老的冰溪相隔時間越長。

6兵7的起源看來是由一些非周期性的因素和一些周期性的因素複合起來而決定的,在這一方麵還有待遇,投入大量探索性的工作才能做出最後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