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苦海明燈(1 / 3)

山腳。兩棵古老的大榕樹,枝葉婆娑。

樹旁,三兩間茅屋,破敗不堪。屋前,大片草坡,泛黃、荒蕪,小河潺潺流過,水清澈,魚兒在水中嬉戲追逐。這兒就是說書藝人孫老頭的家,也就是風小魚和姬小小的家。

孫老頭已謝世多年。墳在屋後,此刻正燃著香燭,燒著紙錢,擺著好酒好菜。

風小魚和姬小小在對飲。還有一對碗筷一隻酒杯,碗裏裝滿肉,杯裏注滿酒,這是給孫老頭的。姬小小身子瘦弱,又有胃病,酒量不大,然而對酒的喜愛,跟風小魚不相上下。氣氛抑鬱,低沉。

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身世,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就仿佛是從石頭裏爆出來似的。他們好像是在一兩個月大,或者是一兩歲,又抑或是三四歲,便已在鎮上出現,也許是本地人,也許是外地人。吃百家飯長大,吊兒郎當,偷雞摸狗,百分百的混混乞兒。

在他們七八歲的時候,說書浪人孫老頭來到了鎮上,並在這裏定居了。他在鎮郊搭了幾間茅屋,養些雞鴨,種些蕃薯芋頭玉米,逢趕集的日子,便到鎮上說評書,賺些銅板碎銀,平時便幹些農活,閑暇時或一杯白酒一碟花生米一碟豆腐幹,自斟自酌,又或者到鎮上串串門,又或者在自家門前拉拉二胡彈彈琴唱唱曲,一副悠遊樣子,倒也相當出世。孫老頭能賺銀子,有肉吃,又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物質相當豐富,更會說評書講故事,古今縱橫曆史人物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甚至文人雅士以及江湖傳奇神鬼誌怪等等,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小魚和小小便常常賴在孫老頭家裏,吃喝拉睡聽故事一條龍,精神物質雙豐收,都一家人了。

孫老頭實在是個大好人,當他們是自己的孫兒,包吃包住,還教他們讀書認字。姓名也是他給起的。風小魚自小便是叫“小魚”,之所以姓“風”,是孫老頭在講到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時取的;姬小小本是叫“小雞”,孫老頭在講到曹操與蔡文姬的愛情故事時,便替他取名“姬小小”。在二人十二三歲的時候,孫老頭不幸病逝。此後,二人便又打回原形,吊兒郎當,偷雞摸狗,東一餐西一餐,有上頓無下頓,總而言之,最最弱勢群體。

和孫老頭在一起的日子,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光。

“爺爺,喝酒嗬。”

“爺爺,吃肉嗬。”

二人不斷往孫老頭碗裏夾肉,不斷往他杯裏倒酒。肉滿了,便一塊一塊夾到他墳頭,酒滿了,也一杯一杯往墳上倒。酒是三十年的女兒紅,已是酒中上品;肉中更有廣東化州白切雞。這都是自悅來客棧打的包。悅來客棧是小鎮上最高檔的一家酒樓。

廣東白切雞乃天下八大名菜之一,風靡天下,天下人皆說,沒有廣東白切雞的酒樓,根本就不是上檔次的酒樓;沒吃過廣東白切雞的食客,根本就不是高層次的食客。廣東白切雞中的極品,是化州白切雞。化州,廣東西南沿海一小鎮,山青水秀,景色絕美,其本地所產之走地雞,得水土之宜,乃雞中極品,以本土手法炮製,配以本土秘製油料,皮滑肉嫩,味濃,至醇至正,香豔無比。史上最轟動一時並流傳千古的一個經典,就是唐朝老大李隆基,因愛妃楊玉環紅杏出牆,為令其回心轉意,跑死38匹驛馬和5名士卒,從化州運來了十隻白切雞,供其品賞,終搏得紅顏一笑重投懷抱。大詩人杜牧也曾作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橘雞來”,說的就是這個事。橘是化州簡稱,橘雞,也就是指化州白切雞。

縱是大地方的大酒樓,正宗化州白切雞也是難得一見,然而它實在是太過香動天下了,以致凡有廣東白切雞的酒樓都打出了化州白切雞的旗幟,這當然多是仿製品,縱是如此,亦幾是天下一絕。此等絕味,小魚跟小小自是沒有吃過,而孫老頭,據他自己所言,也沒有吃過。悅來客棧雖是小鎮上最高檔次的酒樓,畢竟是小地方,縱然是廣東白切雞,亦是仿製品,還是三四流技術,又哪裏會有正宗化州白切雞?然而小魚跟小小吃起來,卻隻有一句話:此菜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相信九泉之下的孫老頭,感覺也不會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