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口語至上”批判(1 / 3)

張頌

談話時使用的語言叫做口語,並同書麵語相區別。我們通常所說的“有聲語言”既包括口語,也包括書麵語的音聲化。

廣播電視的傳播,是以有聲語言為主幹或主線的,本應該包容兩種形態:從內部語言外化形成的口語;從書麵語轉化形成的語言。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前者被擠壓,後者被擴大,造成了必須有文字依據才能進行傳播的狀況。這不能說同極“左”思潮沒有關係。

正是改革開放的形勢,廣播電視的興旺發達,才使口語得到了新的生機,“有聲語言”才以完整的形態發揮出應有的功能,1984年我提出“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的現實根據就在於此。

可是不久,口語的生機又麵臨著危機,它被神化的同時開始被虛化,被人化的同時開始被俗化。

對此,仍有不少認同者。有的主管領導還表現出“惟口語惟佳”、“獨尊口語”的傾向。毫不誇張地說,廣播電視界彌漫著“口語至上”的迷霧,我們怎能等閑視之?

當人們在共同勞作中到了有些什麼“非說不可”的地步時,才產生了語言。開始極其簡單,而後逐步複雜。語言產生之後,用以交流思想、溝通感情、交換信息、協同動作,顯得非常方便、快捷。我國先秦時期的講學、遊說、學術上的百家爭鳴,都離不開語言,可見一斑。

後來,產生了文字,語言有了視覺形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發揮的作用更大了。不過,口語和書麵語的關係並不完全一致,且時近時遠,有時,書麵語竟似脫離口語而另行其道。這同語言的發展有關,同漢字的特點也有關。我國在曆史上存在著大量的“口頭文學”,“五四”運動以後,由於“吾手寫吾口”、“怎樣想就怎樣寫”的提倡,白話文終於成為主流。

現在人們認識到口語是書麵語的根本,同時也知道文學語言具有領導作用,書麵語也有它不可替代的優勢。不應片麵、偏執地認識二者的關係。

口語存在於人們的社會交往中,保有社會契約性的規則,保有個人需求性的意向。口語的鮮活性、豐富性,帶來了它的原創性和具象性。但是,由於口語主體的複雜性。即興性,必然造成了口語的蕪雜性、缺損性,使之難於避免當下性和多向性的困擾。

口語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由於運用語言能力的強弱,也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人能說會道,口若懸河;有的人笨嘴拙舌,詞不達意,有的人言簡意賅、語語中的;有的人貧嘴薄舌,言之無物,等等。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推崇口語,不一定就是對口語的重視。

印刷媒介的出現,使書麵語的作用發生了飛躍性的變化,信息傳播更為廣泛和迅速,促進了書麵語的規範化和通俗化。

廣播和電視的先後出現,使有聲語言的作用發生了提升性的變化,信息傳播更為快捷和生動,更為廣遠和多樣,促進了有聲語言的示範性和可聽性的強化。

廣播電視中的有聲語言,有較長時間、較多節目都是由報刊書麵語轉化而來,染上了較為濃重的報刊書麵語色彩,有人稱之為“報刊的有聲版”,提出“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廣播電視理應自己走路,不應依附於報刊,“剪刀加糨糊”是缺乏自主性、獨創性的表現,采取的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但是,什麼是“自己走路”呢?取消報刊書麵語,一切自己來麼?那麼,政府聲明、法律條文、權威社論、專稿特稿……要不要播出?新聞要不要播報?專題要不要解說?這些是不是書麵語的“有聲版”?

所謂“有聲版”,不過是把文字變為聲音的意思,帶有明顯的貶意。文字變為聲音,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其兩極是:簡單地念字出聲,是一種字音的拚接,談不上表情達意,這是一極;另一極是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是一種有聲語言再創作,不但能表情達意,還可以言誌傳神。這兩極之間,就有多種層級的差異。廣播電視的語言傳播,應該以後一極為目標,並堅決摒棄前一極及其相關層級。因為它是大眾傳播,迥異於小學生念書、庠生談八股文,也不同於生活中的念念信、讀讀報。

正因為如此,廣播電視中的有聲語言即使是由文字語言轉化而來,那作用也是不容輕視的。這裏可以略舉一二:

有聲語言可以改變文字語言的語義和意向。正麵的意思可以變成反麵的意思,反麵的話可以說成正麵的話,而一個字也不增刪更改。這一點竟有許多人不知道、不了解,於是以為既然文字語言審定了,播出去肯定不會有錯。殊不知是有聲語言傳播主體掌握著生殺大權,決定著傳播的“正麵宣傳”的內涵。

有聲語言增減著文字語言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文字語言中的褒貶愛憎,從視覺判斷中可以體味到。但是,轉化為有聲語言之後,卻可能變味兒。熱情的讚揚,也許顯得言不由衷,或者平淡冷漠;凝重的憤怒,也許顯得敷衍了事,或者輕飄膚淺。生活瑣事會播得有聲有色,氣勢磅礴;國家大事會播得有氣無力,與己無關。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視覺上的黑體字,聽覺上卻成了小七號,這不是對文字語言的扭曲麼?創作主體的內心世界凝聚到文字語言中,行使著話語主動權,是外力無法直接幹預的,也是文字語言本身所不能完全左右的。

有聲語言還可以伸縮文字語言的美學尺度,這更是容易解釋的。有聲語言創作者的美學理想、審美能力會給文字語言以美化,當然也可以醜化。當為文字語言的風格加以有聲語言的內省闡發的時候,創作者獨特的人生感悟、具體感受和習慣表達樣式,總要融入其中,並在有聲語言的表達中給以個人風格的觀照,形成穩定的藝術特色,為受眾提供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