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鄰裏之間的禮尚往來。為表示友好,甲家用小碗給乙家送了一碗餃子;為了還禮,沒過幾天,乙家用中碗給甲家送了一碗餃子;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甲家過幾天給乙家用大碗送了一碗餃子;乙家一看急了,不能失禮呀,於是用盛湯的磁盆給甲家送了一盆餃子;甲家一看,嘿!不能讓人小瞧了!趕緊做了一鍋餃子給乙家送去……
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但要把握分寸、把握時機,千萬不能因送禮、還禮而受累。
接受別人的禮品後,應該銘記在心;在適當的時候,向對方還禮。我們要注意還禮的時間和還禮的形式等兩個問題。
如果還禮過早別人不是以為“等價交換”,就是懷疑“劃清界限”;如果拖延太久,等事情完全冷淡了再還禮反而效果不好。
還禮的時候要選擇得體的形式。如果還禮的形式不對路,“還”不如不“還”。
還禮次數也不要過多,完全沒有必要再三再四地還禮,使它成為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