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商務交往中,禮尚往來是建立人際關係、拓展業務範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必須懂得各國的送禮習慣,掌握好送禮的規則和藝術。若運用不當,則會造成雙方的不快,甚至會導致關係中斷。
英國人:
一般送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禮物,切記不要送百合花,因為這意味著死亡,收到禮物的人要當眾打開禮物。
在英國請吃飯或看歌劇可代替送禮。給英國人送禮時,應送些價格不太高的禮品。如果價格很高,就會被誤認為是一種賄賂。送一些高級巧克力、一瓶名酒或一束鮮花,都能得到受禮者的喜歡。但要注意,最好不要送印有公司標記的禮品。對於英國人來說,除非你跟他們很熟,否則不要送禮品,不然,他們會認為送禮的人很庸俗,是想得到他們的報答。
英國人討厭有公司標記的禮品,英國人講究外表,一般送禮都是花費不多的東西,如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也是英國人收禮的最愛之物,合適的送禮時機應是晚餐後或看完戲之後,對標有公司標記的禮品,英國人普遍不欣賞。公司若送禮,最好以老板和私人名義。
美國人:
美國人主要講究實用性和奇特性,隻要禮品能滿足好奇心,他們就會對送禮者留下一個好印象。如果能送一些具有獨特風格或民族特色的小禮品,美國人也會歡迎。例如,我國產的仿兵馬俑,在美國人眼中就是一份難得的禮品。此外,包裝禮品時不要用黑色的紙,因為在美國人眼裏,黑色是不吉利的顏色。同時,要注意贈送禮物不應在生意交談的開始,而應在結束的時候。另外美國人送禮可以“以玩代禮”,邀請對方共同遊玩就可算做送禮。美國人送禮當麵打開。
一般來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互贈禮品。聖誕節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為收到各種新奇玩具而興高采烈,以為這是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大人們之間常送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係上絲帶。按照美國傳統,聖誕節的前幾天還有個“白聖誕節”,屆時,人們用白紙包好禮物送給附近的窮人。
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隻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於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麵欣賞或品嚐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禮物包裝講究,外表富麗堂皇,裏麵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裏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隻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
法國人:
送花不要送菊花,杜鵑花以及黃色的花,不要送帶有仙鶴圖案的禮物,不要送核桃,因為他們認為仙鶴是愚蠢的標誌,而核桃是不吉利的。
初次結識一個法國人時,不要送禮。法國人崇尚藝術,因此,禮品最好多帶有一些藝術性,如有特色的仿古禮品,他們就會很喜歡。
在法國送禮,一般選在重逢時。禮品選擇應表示出對法國主人的智慧的讚美,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送幾枝不捆紮的鮮花。
德國人:
德國人很注意禮物的包裝,禮品切勿用白色、黑色或棕色的包裝紙或絲帶包紮。如果禮品包裝粗糙,他們會認為是不尊重人。另外,不要送尖銳形狀的東西,因為德國人視其為不祥之兆。邀請郊遊是德國人極喜歡的,那樣會大得人心,但一定要有細致周到的安排。
俄羅斯人:
送鮮花要送單數,用麵包與鹽招待貴客,表示友好和尊敬。
俄羅斯人送禮和收禮都極有講究。俄羅斯人忌諱別人送錢,認為送錢是一種對人格的侮辱。但他們很愛外國貨,外國的糖果、煙、酒、服飾都是很好的禮物。如果送花,要送單不送雙,雙數是不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