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
在荷蘭,人們大多習慣吃生、冷食品,送禮忌送食品,且禮物要用紙製品包好。到荷蘭人家庭作客,切勿對女主人過於殷勤。在男女同上樓梯時,其禮節恰好與大多數國家的習俗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後。
澳大利亞:
金合歡花與桉樹,是澳大利亞人最喜歡的植物,並且被視為澳大利亞的象征。因此,它們分別被定為澳大利亞的國花與國樹。
澳大利亞人最喜愛的動物是袋鼠與琴鳥。前者被澳大利亞人視作澳洲大陸上最早的主人,後者則是澳大利亞的國鳥。在澳大利亞人眼裏,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蛋白石,是澳大利亞珍愛的一種寶石,同時也是該國的國石。
在數目方麵,受基督教的影響,澳大利亞人對於“13”與“星期五”普遍反感至極。
在人際交往中,愛好娛樂的澳大利亞往往是邀請友人一同外出遊玩的習慣,他們認為這是密切雙邊關第的捷徑之一。對此類邀請予以拒絕,會被他們理解成不給麵子。
澳大利亞人崇尚人道主義和博愛精神。在社會生活中,他們樂於保護弱者。除了保護老人、婦女、孩子、弱小種族之外,他們還講究保護私生子的合法地位,甚至將保護動物看作是自己的天職。議論種族、宗教、工會和個人私生活以及等級、地位問題,最令澳大利亞人不滿。
同澳大利亞人打交道時,還有下列四點事項要特別注意。
第一、澳大利亞人不喜歡將本國與英國處處聯係在一起。雖然不少人私下裏會對自己與英國存在某種關係而津津樂道,但在正式場合,他們卻反感於將兩國混為一談。
第二,澳大利亞人不喜歡聽“外國”或“外國人”這一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抹殺個性,是哪一國家,是哪個國家的人,理當具體而論,過於籠統地稱呼是失敬的作法。
第三,澳大利亞人對公共場合的噪聲極其厭惡。在公共場所大聲嘩者,尤其是門外高聲喊人的人,是他們最看不起的。
第四,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之習。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想在這天與他們進行約會,往往“難於上青天”。
小貼士:西方忌
數字忌:忌諱"十三",甚至星期五和每月的13日也被忌諱,認為這些數字包含著凶險。相反,西方人卻對"三"和"七"很喜歡,認為這兩個數字包含著吉利。
詢問忌:忌諱詢問別人的年齡、工資、家室以及其他私事。在老人麵前,忌說"老"字。
床位忌:嚴忌把床對著門擺放。
碎鏡忌:嚴忌打碎鏡子,認為碎鏡能使人背運。若犯此忌,則可趁月圓之時,暗自將衣袋內的硬幣翻過來,以示解救。
花色忌:許多歐洲人忌諱黃色花,並認為菊花、杜鵑包含著不吉利。
顏色忌:歐洲人多忌黑色,認為黑色是喪禮之色。
禮節忌:一切禮節均應先女後男,切忌相反。
衣物忌:西方人對自己的衣物及行裝,有隨意亂放的習慣,但忌諱別人亂動。
折柳忌:切忌折斷飄來的柳條,認為此忌可以防止失戀之苦。
婚服忌:姑娘在結婚之前,忌諱試穿婚禮服。據說,此忌可防未來婚事的破裂。
婚期忌:除英國人而外,多數西方人嚴忌星期六結婚,認為此日絕非黃道吉日。
扶老忌:歐美的老人,多忌諱由別人來攙扶。他們認為這有損於體麵,是受輕視的表現。
拉手忌:在許多拉美國家的街道上,男女之間可以相挽拉手而行,但在同性者之間忌諱攜肩挽手。他們認為,公然搭肩攜手的同性者,必是令人鄙視的同性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