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此言,眾人皆是一震。
蘇秦兩眼眨也不眨地盯在屈平身上。小小年紀,竟然用詞準確,條理清楚,且能透過現象看到更遠的視野,實非尋常。
不過,蘇秦眼下更感興趣的顯然不是屈平,而是巴蜀,擰眉問道:“苴人既已擊退蜀兵,這又辟山開路,總該有個因由吧?”
“據巴人所說,秦公贈予苴人石牛五頭,皆重千鈞,苴人通塞,是要運回石牛。”
“石牛?”公子卬來興致了,探身問道,“苴人要石牛何用?”
“回公子的話,”屈平轉向公子卬,“巴、蜀貴金,據苴人所說,這些石牛皆能便金,一便一坨,苴國太子通國使秦睦鄰,秦公賜予石牛,苴人欲運回便金。”
聽到如此不可思議之事,眾人皆是愣了,待回過神來,無不哄笑。
蘇秦陷入深思。直覺告訴他,這個孩子講到的正是問題的實質。石牛定是秦人圖謀巴蜀之計,且依他所斷,行此計之人,必是張儀。再細一想,秦圖巴、蜀,避實就虛,既可避開山東列國合縱之鋒,又可蓄勢養銳,以待後舉,就眼下而論,無疑是切實可行的明智之策。且從客觀上說,張儀此舉,反過來也是成全他的合縱大業。不過,以便金石牛來哄騙苴人,也虧張儀想得出來。苴人竟然聽之信之,且還勞民傷財地開山辟路,引狼入室,真也是匪夷所思。
想至此處,蘇秦心中篤定,猛然想起屈平,有意試其才具,遂微微一笑,轉向他問道:“屈子可信此事?”
“晚生不信,”屈平重重搖頭,“晚生以為,秦人此舉別有用心。”
“哦?”蘇秦盯牢屈平,“請問屈子,秦人是何用心?”
“吞並巴、蜀。”屈原和盤托出自己對局勢的理解,吐字清晰,幾乎是一字一頓,目光裏不含半點猶疑,與他十六歲的年齡甚不相符。
屈平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敏銳的大局眼光,蘇秦大為震驚,凝視他許久,方才點點頭,踱回原處,端坐下來,轉對屈武,抱拳揖道:“屈子之見,司馬大人意下如何?”
“稚子之見,蘇子就當是笑談了。”屈武微微抱拳,嗬嗬笑道。
“不不不,”蘇秦連連搖頭,不無讚賞地看一眼屈平,轉向屈武,“司馬大人,在下以為,屈子之見絕非笑談。巴、蜀為楚國上水,秦若圖楚,必滅巴、蜀。換言之,秦滅巴、蜀,必為圖楚。別的不說,在下隻請司馬大人設想一事——由楚入巴、蜀,逆水行舟,難矣哉。由巴、蜀入楚,可就是順流而下,千裏飛舟啊!”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正是,正是,”得到蘇秦這般肯定,屈平不無感動,連連點頭,“大人所言,正是屈平心中所想啊!”
屈武不由自主地打個寒噤,細細一想,真也後怕,拱手道:“果真如此,我當如何應對?”
“合縱摒秦,使秦不能兩顧。”
屈武閉目又思一時,抬頭道:“邦交事務,原本不歸司馬府管轄,不過,眼下昭氏舉喪,事務又急,在下隻好越俎代庖了。明日晨起,在下直接引見諸位覲見殿下,平兒也去,直接向殿下陳明利害。”略頓一下,“請問蘇子,這樣安排,妥否?”
蘇秦拱手謝道:“謝司馬大人!”
翌日,左司馬屈武如約引領蘇秦、諸公子、屈平等入宮覲見殿下。屈武讓眾人候在偏殿,自入正殿,將巴、蜀情勢略述一遍。
太子槐果然震驚,當即宣見屈平。
太子槐問過巴蜀情勢,隻對屈平詳加盤問,見他應答自如,出口成章,甚是驚喜。屈武趁機美言,介紹侄子能辭善樂,才藝雙全。太子深信不疑,當即問他是否願留宮中隨侍左右,做殿前文學侍從。屈平大喜過望,目視伯父。眼下昭氏得寵,屈平若能常侍太子,俟陛下百年之後,太子承繼大統,屈平或將有所施展,有利於屈氏一門。屈武此番引屈平覲見太子,本有此意,見時見問,二話未說,即與屈平叩首謝恩。太子槐大喜,傳來靳尚,吩咐他妥善安置屈平。
看到靳尚、屈平緩緩退出,太子槐回頭讚道:“屈門出此才俊,可喜可賀啊!”
屈武叩道:“小侄能得殿下賞識,當是他的造化!”
“屈愛卿,”太子槐轉過話題,“巴、蜀一事,確非小可。前年張子在時,多次與本宮談及巴、蜀,本宮也早有意圖之,言於父王,父王似不著急。今秦人覬覦,巴、蜀內爭,情勢刻不容緩了。如何應對,屈愛卿可有良策?”
“回稟殿下,”屈武拱手應道,“如何應對,殿下可問蘇秦。”
“哦,”太子槐抬頭看著屈武,“聽愛卿之意,已經見過蘇子了?”
“殿下聖明!”屈武應道,“微臣見過蘇子,且已帶他入宮,正在偏殿候旨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