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經濟學中的生活之道(1)(2 / 3)

現實世界中信息總是不對稱的,每個人都需要發送信號或篩選信號。逸少和郗太傅的這兩手值得我們學習。許多人在婚姻市場上發出的都是“有車,有房,溫柔”之類毫無意義又不可信的信號,大學生找工作還要整容來發出美麗的信號。這些信號恐怕不僅無用,甚至還有負作用。也有的人麵對紛雜的信號,因不會篩選而上當受騙。好好讀讀這個故事,我想都會有不少啟迪。

克服人性的缺點

許多失敗者,在失敗之前都有人勸過,但仍一意孤行。正好讀到明代文學家所作《應諧錄》中的一則寓言,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有個盲人從一條幹河的橋上走過,失足掉了下去。他雙手抓住欄杆,怕掉進河裏。有過橋者告訴他,鬆手吧,河裏沒水,離地也不高。盲人不聽,直到筋疲力盡,鬆手掉到地下,安然無事。他說,早知如此,何必受這個苦。盲人不肯聽別人的話,無非是多累一會兒,但做企業要拒不聽別人的話,就會傷筋動骨,甚至灰飛煙滅。這樣的盲人過去、現在、將來都有很多。

一位朋友想生產飲料。我知道他並不是實力雄厚的大老板,勸他別做。因為飲料打開市場要靠廣告,要花大錢做廣告。飲料固然賺錢,但先要投入大把錢,先要“燒錢”,燒不起也就難以成功。我還講了旭日升、露露等飲料成功的經曆。他認為自己的飲料有特色,不用做什麼廣告,堅持做下去。我無言以對,反正不是我的錢,操那麼多心幹什麼。一年後,我又見到了他,他說到底沒成功。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這是為什麼呢?行為經濟學家運用心理分析來研究人的行為,發現過分自信是人性的一個弱點,而且男人比女人還嚴重。一個例子是,當人們在股市投機成功時,都認為自己對股市分析正確,時機把握得好,是個人聰明才智的體現。當人們在股市投機失敗時,都抱怨運氣不好,非才也,乃命也。另一個原因是,在信息不對稱的世界上,發送假信息的信號太多,這就引起人們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往往會把一個人的欺騙作為所有人的欺騙,把偶爾的欺騙作為永久的欺騙。我的朋友大概屬於前一種情況,盲人屬於後一種情況。我的朋友赤手打出了一片天地,自信一點是正常的。盲人可能是受過騙,而且也許不止一次,所以,他不相信別人也情有可原,何況如果有水還真是性命攸關。

對一般人而言,由於人性的弱點或受過騙,不聽別人的勸告是可以的。但對一個企業家來說,這就是危險的。每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有過輝煌,但曆史不代表永遠。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根據經濟學家的研究,企業家的生命周期有五個階段:創業上升、探索改革、形成風格、全麵強化和僵化阻礙。在這個過程中,使企業家業績上升、持平、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信息量的獲取。開始時可以聽得進各種意見,信息源寬,但有成就之後,過分自信,外部信息源減少,甚至有信息也聽不進去。一個普通人不聽別人勸算不得大事,但一個領導幾千甚至數萬人的企業家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就會釀成大錯,受損失的不隻是個人,還有員工和社會。因而企業家一定要了解並克服人性中過分自信的缺點。

當然,企業家也不能成為什麼話都聽的老好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誰的都聽,如何做出決策?這就需要善於進行信息篩選,即從大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正確的信息。也許許多勸說都是善意的,但善意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所以,我的朋友不聽我的勸告我並不生氣。我有權說,他有權選擇。信息的篩選不容易,但並不是不可能。例如,盲人應該從聲音來判斷信息的正確與錯誤。如果勸他放下手的是一個蒼老誠懇的聲音,就應該相信。如果勸他放下手的是一個年輕而有點滑腔的聲音,大概就可不聽。當然,這隻是經驗之談,但每個人從生活經曆中都會積累一些判斷信息正確與錯誤的經驗,會有某種感覺。對一個成熟的企業家來說,應該有判斷信息正誤的能力,在多聽的基礎上加以思考,千萬不要別人的話還沒說完就斷然拒絕。

我們希望企業家多聽別人的意見,別學那個盲人,但我們也應該承認,企業家也是人,有點人性的弱點很正常。問題是如何用一種製度來防止企業家由於沒聽別人的話而犯錯誤。這就是要建立董事會決策製度,用製度來避免個人的錯誤。當企業小時,一個人決策是可以的。這種決策也有靈活、及時的優點,可以避免失去寶貴的商機。當企業做大時,企業家個人的作用也很重要,在許多情況下往往需要有一個敢於拍板的人。但總由一個人獨裁,由於個人人性弱點與能力的局限也就很可能會犯下重大的決策錯誤。這時就需要一種民主決策製度。有董事會,就有董事,重大決策要由董事會做出,即使你貴為董事長,也不得不聽別人的意見。不能像我的朋友對待我的意見那樣一聽了之,不以為然。這就是用製度來改造人性,消除人性中的弱點。我們倡導企業民主決策,不是要那種一致舉手的假民主,也不能由於民主貽誤時機,而是要多聽各方麵的意見,少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