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說:“偉大的事業是根源於堅韌不斷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從事,不避艱苦。”
忍耐是人類最偉大的品質之一,它可以幫助你在忍受痛苦的時候準備迎接黎明的到來,幫助你在接受考驗中抓住瞬息的機會。如果你能學會忍耐,那你就可以避免做出蠢事,避免做出那種一時痛快但終生遺憾的事。所以,如果你學會忍耐,就能在風雨過後的晴朗天空下展開翅膀,施展自己的抱負,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忍耐並不是逆來順受,屈服於命運之神的誘惑和調遣;忍耐也不是消極頹廢,在沉默中悄然降下信念的帆蓬。相反,與忍耐相關聯的是強烈的進取心、意誌的磨練、爆發力的積蓄;是用無聲的奮鬥衝破羅網,用無形的烈焰融化堅冰。
等待,忍耐,尋找一切進取的可能,抓住一切進取的機遇,你就能在不利的條件下延伸自己的生命,你就能讓自己在艱苦的環境下激發出拚搏的活力。這就是羅素的精神,就是一個成功者需要學會和必須做到的。
堅韌之心不能丟
哈佛的教授告誡學生們說:“堅強的毅力是人生行動中戰勝困難、擺脫逆境的利刃。”打造這把利刃,一定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光彩奪目。
“不拋棄,不放棄”已經成為這兩年來無人不知的流行語,而《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也成為無人不曉的人物,他以他樸實、堅韌的心態向人們闡述了一個深刻而又簡單的人生哲理:堅持不放棄,你就能成功。
許三多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的智商甚至不及一個普通人的水平,也不是一個英雄,但是他卻憑借他那顆堅韌的心,完成了很多即使聰明人也完成不了的事情。從最初呆板、懦弱的“三呆子”,到不合格、沒有優點、缺點一堆的“許木木”,直到最終完全成形的好士兵“許三多”,這部電視劇不僅僅打造了一個“孬兵”的成長曆程,也打造了一個因為堅持的心而打動無數觀眾、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影視奇跡的神話。劇中的許三多不英俊不聰明,不機靈不瀟灑,既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幾乎沒有什麼光輝事跡。他以文化低、智商不高、能力有限的麵貌示人,一反“光環男一號”的傳統,成為普通人的典型代表。然而,這個普通人身上卻有一股傻傻的韌勁,願意埋頭苦幹直至成功。許三多用他平凡的形象和經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不拋棄,不放棄”就能成功的故事,許三多的精神形象地表達了成功的精髓——堅韌之心,永不放棄。
圖坦·卡蒙法老王墓挖出的寶藏就陳列在開羅博物館內,該博物館第二層樓大部分放的都是燦爛奪目的寶藏,像黃金、珠寶、飾品、大理石容器、戰車、象牙與黃金棺木等等,這些巧奪天工的工藝吸引了無數的參觀者和考古學家,然而要不是因為霍華德·卡特堅持決定再多挖一天,這些震驚世界的寶藏也許仍不見天日。
1922年的冬天,霍華德·卡特幾乎把所有可能出現年輕法老王墳墓的地方統統考察了一遍,仍然沒有收獲。然而就當他們幾乎放棄了可以找到法老墳墓的希望時,霍華德·卡特堅持讓他的讚助商再提供一天的支援,他不甘心就這麼輕易放棄。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就是這一天的堅持,轟動了世界,改變了霍華德·卡特的人生,他成功了。卡特在自傳中這樣寫道:“這將是我們待在山穀中的最後一季,我們已經挖掘了整整六季了,春去秋來毫無所獲。我們一鼓作氣工作了好幾個月卻沒有發現什麼,隻有挖掘者才能體會這種徹底的絕望感;我們幾乎已經認定自己被打敗了,正準備離開山穀到別的地方去碰碰運氣。然而,要不是我們最後垂死的一錘努力,我們或許永遠也不會發現這座超出我們夢想所及的寶藏。最終,我們還是成功了。”
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堅持不懈便能換來成功。新時代的“許三多”精神我們是不能丟的,堅持多一點,信心多一點,樂觀多一點,也許成功就在距離我們不遠的地方,也許成功就在第二天出現。
冰雪的消融等待春的到來
也許你曾經受到過別人的誣陷,但你卻百口莫辯;也許你曾經是別人眼中的出氣筒,但你卻無力抗爭。如果苦於這樣的境地,如果你想改變這種處境,你就需要改變自己的處理方式,你就需要讓自己從這種狀態中脫離出來。但改變的途徑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要求你去采取激烈的方式去完成,而是要在一種不傷害自我和不傷害他人的原則下去解決。不要以為暴力可以平息你的怒氣,不要以為暴力會讓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高大起來;相反,它隻會令人陷入一種更加難堪的地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準則,而忍耐則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學問。對於同一種境況,我們合理地利用忍,就有可能受到人們的稱道;我們克製不住,就有可能受到人們的不恥。比如,公共場合下被人踩腳或碰撞一下是再也平常不過的事了,你如果不堪忍受而出口傷人或大打出手,那麼你的“不忍”就會遭人唾棄。
忍耐是一種修養,既可以體現出人性的寬容,又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素質高低。“小不忍則亂大謀”與“該出手時就出手”其實說的是兩種情況,忍耐的限度很難界定,有時候,忍與不忍僅僅是一瞬間的選擇。
如果你能在他人的“錯誤指責”中頂住壓力,你就能等待事情的水落石出,你就能讓自己的尊嚴在別人那兒體現出來。如果你能在別人的譏笑和謾罵中,在無需再忍的情況下選擇一條合理的解決途徑,那你就能使他們明白其實你並不是弱者,而是不願爭強而已。
估計沒有人不知道邁克爾·喬丹的名字,因為他是籃球界的代言人,是一個象征。但誰也不會想到,在他小的時候曾經是其他學生欺負的對象。因為邁克爾從小就長得又高又壯,很有打架的體格,所以他的母親害怕他在學校惹事生非,變成一個小混混,變成學校的“小霸王”,因此就對他要求非常嚴格。他的母親常常教導他要與人為善,要學會忍耐。
邁克爾天性善良,所以母親的教育方法很快就有了成效。學期結束的時候,老師在他的成績單上寫的評語是:“邁克爾是個優秀的孩子,但他應該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他雖然比別的孩子更高更壯,但別的孩子就是敢欺負他、推他,甚至打他。”母親為她的小邁克爾感到自豪,但又替邁克爾感到難過。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竟會成為別人欺負的對象。
邁克爾的父親知道後,把小邁克爾叫到身邊,問了問他被挨打時是什麼感覺。邁克爾流著淚說:“我感覺非常不好,我非常討厭他們叫我‘傻瓜’,討厭被他們推來推去,更討厭他們叫我‘膽小鬼’。”停了一會兒,他又說:“我真想狠狠地揍他們,但我知道這樣做,媽媽會生氣。”
父親靜靜地聽完邁克爾的話,然後對他說:“你不必揍他們,但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讓他們知道你不能再忍受他們的欺負。比如爭取自尊,比如樹立自信。”小邁克爾擦著眼淚,點了點頭。
有一天,邁克爾的父母被老師叫去學校。母親著急地問老師,是不是邁克爾在學校打了架。老師笑著說,沒有。原來邁克爾與孩子們在籃球場上打球,那幾個經常欺負他的孩子又想設法戲弄他,這一次邁克爾沒有像往常一樣站在那裏忍受,而是叫他們停止。他們根本不聽邁克爾的請求,還是繼續他們的把戲。所以邁克爾隻好把其中兩個緊緊摁在籃球場上,但沒有動手打他們。後來,邁克爾和那兩個孩子都去老師那裏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在老師的勸說下,他們最後握手言和了。從此,邁克爾班上再也沒有發生過那種“恃強淩弱”的事件,邁克爾也成為班上最受歡迎的人。
在以後的日子裏,邁克爾不僅再也沒有被人推來推去過,而且還成為了無數球迷崇拜的英雄——邁克爾·喬丹。
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類似邁克爾·喬丹小時候的遭遇,此時有人會建議你堅持那種毫無原則的忍讓,也有人會叫你采取以牙還牙的報複。事實上,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不能很好地幫助你在事後確立起自己的形象,因為生活的內容遠非如此簡單。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難免會有摩擦,難免會因一時的衝動而起幹戈,但結果人們往往想要追求的是一種和平的共處,而不是硝煙的激戰。所以,懂得有原則的忍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別人的行為超出了你的忍耐程度,那你就應該像邁克爾一樣起來行動,用另一種方式解決,結果你可能發現其實別人沒有你想象中的那樣無可救藥,或者壞入骨髓。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與人為善,也應該學會維護尊嚴和權利。要做到二者兼顧,就需要把握好分寸,需要堅持有原則的忍讓,這樣才能使自己充滿力量,而這種力量將會促使我們走向成功的人生,讓我們邁出開始的步伐。
堅韌中守住陽光
對一個人來說,要想在自己的事業上獲得成功,也許肉體上的折磨算不了什麼,隻有精神上的折磨可能才是最致命的。如果你有心開創自己的事業,你就一定要先在心裏問一問自己,麵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如果沒有,那麼一定要小心。
許多人尤其是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往往會對自己選擇的工作不滿意,常常抱怨公司或單位的條件太差,埋沒了自己的才華,整日感歎那裏沒有一個伯樂來賞識自己這匹“千裏馬”。因此,在做事上就形成了拖拖拉拉的習慣,工作上保持三分鍾的熱度。站在這個山頭上看見那個山頭高,總是在暗地裏盤算著要去別的地方走一遭,換個新環境,舒暢舒暢。
如果一個人能在自己作出選擇的那一刹那,就把自己的心踏實下來,就打算堅持下去,那他一定會在腳下的這塊地上掘出水來,而不是挖一個坑換一個地方,到最後有被渴死的可能。有些時候,缺乏堅持的恒心,缺乏忍耐的精神,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訓練出這樣的品質,沒有這樣的機會培養出這樣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