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鳳雛初出(2 / 3)

沉吟一番,諸葛謹下定決心道:"大將軍不以諸葛謹粗鄙,折節下交,敢不從命."

徐番大喜過望,雖然此行主要的任務是請諸葛亮,可在徐番想來,既然其兄諸葛謹都歸於趙信麾下了,諸葛亮還不是手到擒來.於是引著眾人拜謝諸葛謹道:"我等謹代我主謝過先生."既然已經答應了此事,那就算是趙信手下之臣了,徐番等人冠以趙信的名頭,諸葛謹連忙還禮,連稱不敢.

徐番起身道:"先生之弟何時能夠歸來?"

諸葛謹不禁為難道:"舍弟出外遊學,或三五日便回,或三五月方回,向無定數."

徐番又問道:"不知往何處去了?"

諸葛謹答道:"舍弟交遊甚廣,飄忽不定."

徐番聞言,回身和眾人商議了一番,便欲分派人手先將諸葛謹、諸葛均兄弟二人送回汝南,免得夜長夢多,徐番攜人留此守候諸葛亮.便對諸葛謹道:"主公在汝南日夜相望,先生可否攜幼弟先去汝南,以慰主公之心?"

既然已經答應了出仕趙信,對這種小事,諸葛謹自然不會計較,任由徐番等人安排.行前,徐番請諸葛謹留下書信一封,到時付與諸葛亮.雖然和諸葛亮是一母同胞的至親兄弟,可自諸葛亮成年以來,諸葛謹這個長兄漸漸有一種高山仰止,深海難測的感覺,有如天馬行空,揣度無門.依言留下書信之後,諸葛謹對徐番道:"舍弟素有主見,非他人言語所能動也,倘若不肯相從,還望君等容之."

聽諸葛謹這麼一說,徐番吃了一驚,諸葛謹這番話必有深意,看來事情不像想象中那般容易,問道:"先生的意思是說令弟有可能會推辭不從?"

諸葛謹想了一下道:"也未必,我隻是提醒諸君一番."

如今天下大亂,諸葛謹自然也希望兄弟三人能同事一主,可他知道自己雖然身為長兄,可也無從左右諸葛亮,一切隻能順其自然了.

諸葛謹、諸葛均兄弟二人離去之後,徐番等人便在諸葛家住下,守候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沒有守候到,卻等來了劉備三兄弟.跟著徐番來襄陽的人本來就隻十來人,隨諸葛謹回汝南的就去了七八人,如今隻剩四五人而已.諸葛謹離去之後,家中之事盡付徐番等人,童子來報劉備來訪,徐番等人大吃一驚,一邊吩咐童子及府上諸仆不得泄漏他們身份,一邊讓童子去回絕劉備三人.

劉備三兄弟滿懷期望的等在門外,好不容易等到童子出來,卻道孔明不在家中,劉備留言讓童子回報孔明其來訪之事,三人失望而回.

徐番等人卻是緊張過頭了,劉備三人未必會認識他們.

不說徐番等人繼續在孔明家中等候,劉備三人回到新野之後,卻得知龐統已經回到襄陽,原來,當初劉備離開襄陽時,就留人在襄陽注意龐德公家中的動靜,劉備深知龐統若是回到襄陽,必會前往拜謁龐德公.

劉備三兄弟又馬不停蹄的趕回襄陽,半路上,劉表遣人去新野請劉備回襄陽議事,原來張武、陳孫二人在江夏劫掠百姓,圖謀造反.

見到劉表之後,劉表備言張武、陳孫二人為禍甚烈之事,劉備自告奮勇,請命往征,劉表大喜,點兵三萬隨劉備前去平叛.

趁兵馬還沒準備好之前,劉備引著關、張二人來見龐統.龐統初回襄陽不久,便得劉備之書,家人來報劉備來訪,便令人延入堂上.劉備三人在仆人引領下登堂入室,隻見堂上一人高據案上,形貌醜陋,劉備料想此人便是龐統.龐統禮倨,劉備不喜,旁邊關、張二人更是不忿,便欲發作,劉備以目止之.劉備耐著性子朝龐統施了一禮道:"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不才劉備,久仰先生大名,前次晉謁,未謀先生鈞麵,曾作書留於龐德公處,未知先生得覽否?"

劉備三人觀龐統形容時,殊不知龐統也在注意他三人,三人進得堂來的一舉一動都沒能逃過龐統雙眼.劉備的不豫之色,關、張的憤憤之顏,盡收眼底,龐統在心底歎息了一聲,所謂聞名不如見麵,觀劉備行止也不過如此而已.後見劉備竟能忍氣吞聲,改顏相向,看來尚有可取之處,便下堂回禮道:"將軍之名垂於四方,如雷貫耳,統乃荊襄閑人,才疏學淺,有誤將軍下問."說罷,延劉備三人入座,令家人奉茶.

見龐統有推脫之意,劉備不由暗急,司馬徽所言鳳雛、臥龍二人好不容易才得見一人,如何能輕易放棄,劉備在座上躬身道:"水鏡先生之言豈有虛妄哉,望先生不以劉備粗鄙,不吝賜教."

劉備粘人的功夫甚是厲害,被他三纏兩纏,龐統也不由意動,奈何劉備三人給他的印象並不好,在龐統眼中劉備可並非明主.雖然劉備言語間頗有打動人處,可龐統是什麼人,豈能如此輕易順從,出言道:"統懶散成性,恐怕徒誤將軍大事,為將軍計,還是另請高明為上."

一邊張飛見劉備好話說盡,龐統卻隻是不從,忍耐不住,發作起來,關羽對龐統也頗有微辭,隻扯了一下張飛衣襟,便任他去了.劉備正細思對策呢,冷不防張飛跳了出來,指著龐統怒罵道:"豎儒安敢如此,我兄長身為漢室之胄,不惜折節下交,你卻推三阻四,莫非徒有虛名,怕出醜於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