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相約夾擊(1 / 3)

劉表取出書信一看,沒想到文聘竟是為劉備等人而來,看完之後,劉表猶豫難決,一邊懾於趙信之威,一邊顧念與劉備之情,不知該如何適從.蒯良等人在旁自也看到了劉表看過書信之後為難的神色,不禁想知道信中所言何事,令劉表如此為難.

劉表想了許久,對文聘道:"仲業可否稍待幾日,見見襄陽舊人,容我稍作思量."

在文聘心中,在襄陽哪還有什麼舊人可言,冷冷哼了一聲道:"此事在明公而言,可一言而決,有何可思量的,我文聘等的,我主未必等的."威脅之意非常露骨,可人家有這樣的實力,又豈能耐他何.

話說的幾乎沒有轉圜的餘地,劉表畢竟身為一方諸侯,也要麵子的,要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就此服軟,日後如何還能統率群臣.語氣一變道:"你家主公又沒限定時日,稍待幾日算什麼,你且先下去,過後再答複你."要是趙信派別人來,劉表說不定還真會當場服軟,可換成文聘,劉表是怎麼也拉不下這個臉來.

話說的雖然強硬了點,可那意思等於屈服於趙信的淫威之下了.

氣也爭回了一口了,文聘也不想把事情辦砸了,便道:"既如此,三日後我再來聽信."雖說從了劉表之意,可還是有點咄咄逼人.

看著文聘頭也不回傲然離去,劉表暗自歎了口氣,物換星移,真是人事全非,曾幾何時,文聘見了他劉表還不得大禮參見,戰戰兢兢,如今卻換成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劉表一時間真的有點難以接受.回過神來,讓蒯良等人傳閱趙信書信,等眾人都看完了,劉表出言道:"諸位以為此事該如何處置?"

時堂上有蒯越、蒯良、王粲、伊籍、李-等人在,因蔡瑁、張允和文聘昔日頗有仇怨,故劉表不使二人與文聘相見,免得徒生事端.

蒯良道:"主公,趙信麾下猛將如雲,謀士眾多,新破徐、兗二州,今又得吳會之地,兵馬凡數十萬,遠勝荊州,試觀今日之域中,無人可製.今若不從,恐趙信會領兵來犯,到時荊州勢難保存,如若從之,恐為天下人所笑,況劉玄德於主公,乃兄弟也,倘因趙信一紙之書而出之,必將有失大義,此真令人左右為難."說的有條有理的,可說了等於沒說.

伊籍與劉備交好,自然要幫劉備說話,出言道:"主公,劉玄德勢窮來投,倘若主公依從趙信之言,則令天下人何以看待主公,此後恐怕士人皆望荊襄而卻步,因懾於趙信之威,而失天下人之心,竊以為不可."

王粲卻持有不同意見,反駁道:"倘若因此趙信盡起大軍來取荊州,試問以荊襄區區之兵,何以抵敵?"

天下盡多曲折不饒之人,李-也可算不畏趙信之人,出言辯解道:"荊州有兵馬二十餘萬,足可抵敵,況趙信北有袁紹窺視,西有馬騰、韓遂覬覦,不得不防,要想取荊州,也隻能分兵來取,懼他何來."

見劉表看來,蒯越剛要說話,卻見蔡瑁、張允二人經人通報後走了進來.蔡瑁接過趙信書信一看,不由大喜,真是想什麼來什麼,蔡瑁本就對劉備深懷忌憚,前些日子在劉表麵前好說歹說才把他遣去新野,但蔡瑁隻覺意猶未足,留下劉備此人對他日後在荊州的權勢始終是個威脅,正籌謀著怎麼才能把劉備趕出荊州去呢,沒想到這時趙信卻送來這樣一封信,真是深合蔡瑁心意.不管三七二十一,便道:"主公,趙信勢強,實非我荊州所能得罪得起的,依我之見,主公何必為了區區一個劉備而得罪趙信呢,不如從之."

說完後,還怕力度不夠,示意他的死黨張允也上去添油加醋,張允會意,上前道:"主公,昔日因袁術之事,我荊州曾得罪過趙信,趙信早有引兵犯我疆界之意,此次若不相從,恐怕趙信立刻會揮兵來取我荊州."雖然沒有直接說什麼,可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等二人說完,蒯越這才道:"主公,萬萬不可交出劉玄德,趙信如此,正因十分忌憚劉玄德,有劉玄德在,是我荊州一大憑仗.趙信自從入主汝南以來,取袁術,奪兗州,占徐州,襲吳、會,虎狼之心,路人皆知,之所以未曾進犯我荊州,隻因時機未到而已,等他騰出手來,勢必不會放過荊州.主公若是交出劉玄德,是自折羽翼,不僅不能解荊州之危,反而會加速趙信進兵荊州."

蒯越一番話,深深震撼了劉表,細想來,事情還真如他所說的一樣,先不說趙信此次的企圖,就依他的本性,這些年來攻伐不斷,周邊各路諸侯,不是為其所滅,就是為其所逐,遲早有一天他會盯上荊州的.這樣一想,交與不交,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