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在犯罪過程中都會有一定的犯罪動機,這些動機非常之多,有些人可能是對自身處境的不滿,有些人可能是對社會環境存在一定的抱怨,更有一些人因為心理的扭曲可能把犯罪當成一種常態,而這些動機往往就隱藏於種種細節之中。麵對紛繁的犯罪動機,如果單憑個人邏輯判斷的話,就很難在案件上有重大突破。正因如此,對細節的精確捕捉成為FBI分析犯罪分子行為動機的秘密武器,也驅使FBI探員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細節決定成敗,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
FBI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他人的心理特征
欲知其人,先識其心。對FBI來說,短期內掌握他人的心理特征已經成為一種基本技能。而對犯罪分子來說,其心理狀態決定了他的行為動向,被人識破了心理,就好比一個透明人,在想什麼,要做什麼,FBI都盡收眼底。對比之下,孰勝孰負,一目了然。
一眼就看透你在想什麼,對FBI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過譽之讚,而是一種客觀評價。FBI每天都在與犯罪分子打交道,無論是在現場與他們狹路相逢,還是在審訊室唇槍舌劍,都必須仰賴這種技能,以增加自己勝出的幾率。是嚴格的入職培訓和日常學習以及無數的實戰造就了FBI這種短時間內掌握他人心理特征的本領。“這個人昂首挺胸,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不過脖子挺得特別僵硬,很明顯,這一切都是他的偽裝,其實他的心裏非常焦慮。”像這種判斷,一名合格的FBI在見到某人的第一眼就可以脫口而出。而且,接下來的事實也將證明其正確性。
在與犯罪分子短兵相接的過程中,能夠迅速掌握對方的心理特征,FBI已經贏在了起點。這不但有助於FBI成員掌握對手的每一步行動,從而先發製人,有時候甚至能提前出手,阻止不利局麵的出現。
華盛頓的一條金融街上像往常一樣熱鬧,這裏聚集了全世界很多大型金融機構和證券公司。這天,一名負責該地區巡查的FBI在例行巡查的時候,發現在一家銀行的門口有一名頭戴圍巾的中年婦女左顧右盼。這名FBI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名中年婦女可能在等待某人。正當他陷入思索時,這名女子放開了腳步,向銀行的運鈔車走去。該銀行是當地最大的銀行之一,每天運送的資金數額非常巨大。但是該地區的治安卻屢出問題,經常發生一些持槍搶劫案件。
此時,這名FBI提高了警惕,他躲進一家臨街的商鋪中,近距離觀察該女子下一步的行動。通過觀察,他發現這名婦女的眼睛中流露出緊張和恐懼的神情,她不像一般路人那樣忙著趕路,她的眼睛總是盯著運鈔車,並來回從運鈔車前麵經過。由此,這名FBI判斷,這名婦女想要搶劫運鈔車,正在做前期的摸底工作。於是,趁這名中年婦女不注意,他悄悄接近了她。此時的中年婦女突然感覺到有什麼安全隱患,就戴上手套,下意識地從口袋中取出手槍,在這一刹那,一旁的FBI撲了上去,將其打倒在地。
經過對這名婦女的調查,FBI得知,她是一名來自國外的恐怖分子,所屬的恐怖組織經常在歐美發達國家搶劫運鈔車。通過進一步調查和審訊,該婦女交代了他們犯罪的全過程。據不完全統計,她所在的恐怖組織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先後搶劫了數十家銀行的運鈔車,並且每次都得手。
試想,如果不是這名FBI在犯罪第一現場及時掌握對方的心理動態,適時出擊,很有可能讓對方得逞,拉開新一起運鈔車搶劫案的序幕。
相對於見不到凶犯就能掌握對方心理,在犯罪現場洞察對方心理,逮捕犯罪分子隻是小菜一碟。很多罪行的發生都是隱秘的,FBI不可能未卜先知提前到達現場。但是即便如此,通過犯罪現場遺留的痕跡、作案手法等進行分析,FBI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罪犯的心理特征。
在美國某小鎮,FBI在水塘裏發現一個箱子,其中裝滿了三具女性屍體(一名成人和兩名兒童)的碎塊,唯獨少了頭顱和生殖器官。這讓廣大民眾一度懷疑凶手心理變態,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
FBI經過對屍體的鑒定卻認為,屍塊的形狀顯示,凶犯就是為拋屍方便而碎屍。案犯手法幹淨,說明他思路清晰,而不是變態。頭顱被砍下,是為了讓警方難以辨認死者身份,生殖器官被挖走則說明嫌犯很可能與成年受害人之間有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