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察看完周遭環境之後,需要問一下自己:這些代表什麼意義?例如,隔壁房屋的那位男性在除草,那麼,他是不是肯定就住在那裏呢,還僅僅是個除草工?然後你會想,由於門前的街道上沒有停放任何除草公司的車輛,所以,那個男人應該就是住在那裏的。
喬·納瓦羅現在是一個撲克牌俱樂部的教官,有興致時,他也會跟一些陌生人玩上幾把。據他說,他坐上牌桌的第一件事就是察看對手,包括他們的麵部表情、雙手放的位置、坐姿、穿著裝扮等。但更主要的是,在玩牌進程中,他會特別重視對手的行動出現的異常。例如,原本放在牌桌上的雙手忽然圍繞在胸前或放在大腿上,這樣的動作可能代表他沒有拿到好牌。但假如對方將身體往後移,然後蹺腳而坐,這表示他已經勝券在握,或者是他的牌已經足夠大。
從資深的FBI探員那裏,我們能得到這樣一個結論:FBI對肢體語言的敏感是他們解讀對手的重要武器,而且,這種武器不是先天的,而是通過獨特的後天訓練而來的。
FBI探員以其非同一般的敏感性,能從肢體語言上看出對方的所想所做,這給他們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就像下麵的案例顯示的那樣:
坐在桌子另一端的那個疑犯小心謹慎地回答著FBI特工的問題,生怕出一點兒漏洞。事實上,當時他還不是那次謀殺案的主要嫌疑人,因為他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當時不在現場,言語之中也表現得非常懇切。
但是他對麵的那名探員依然不依不饒,不停地問他問題:“假如讓你去殺一個人,你會使用槍嗎?”疑犯聳了聳肩,露出很無奈的表情。
提問仍在繼續:“假如讓你去殺一個人,你會用刀嗎?”疑犯又聳了聳肩,還是搖了搖頭。
最後,那名探員問:“假如讓你去殺一個人,你會使用鐵錘嗎?”這時,疑犯的表現就完全不一樣了。當他聽到鐵錘時,眼皮明顯地耷拉下來,像是在掩蓋什麼。這位特工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義。從那一刻起,這名嫌疑人就成為該案件的第一嫌疑人。
這裏所說的碎冰錘便是本案的作案工具,但這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了,這名嫌疑人自然也知道。這位特工的主要目的其實是想觀察嫌疑人在聽到作案凶器名字時的反應,據此推斷他是否是凶手。後來的進一步調查說明,他沒有被冤枉,他就是殺人凶手。
聽到自己作案工具的名字,疑犯會產生異常的身體反應,而FBI是不會錯過這些反應的。
FBI深知身體語言的重要意義,因此,他們在麵對犯罪分子時,總是對周遭環境以及犯罪分子的每一個肢體變動都敏感地“掃描”到大腦,分析其內在含義。在常人看來,他們就猶如神人一般,其秘密就在於此。
FBI的識謊術可以讓說謊者無所遁形
對人類肢體語言的深刻解讀,以及高超的問話技術,使得每一個FBI都成為一名技術高超的測謊專家,再狡猾的犯罪分子也休想蒙混過關!
絕非危言聳聽,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謊言的世界裏。美國新澤西州約翰遜醫學院的劉易斯博士作過人類謊言的相關研究:他要求被調查者反省自己每天說謊的次數,而被調查者承認,他們平均每天最少說謊25次。這個數字讓被調查者感到吃驚不已。而在FBI的日常工作中,所麵對的謊言就更多了。
有謊言,就有測謊。童話故事中的匹諾曹,一說謊鼻子就要長一寸。童話畢竟是童話,沒有人當真。然而現代科學證實,人在說謊時生理上的確發生著一些變化,有一些變化是肉眼可以觀察到的,如出現抓耳撓腮、腿腳抖動等一係列反常的肢體動作。還有一些生理變化是不易察覺的,如:呼吸頻率的變化,麵部肌肉的微弱抽動,口舌等部位出現某些特定反應,手、足等肢體做出某些動作等。
但是無論這些反應多麼隱晦,都逃不過FBI測謊專家的“眼睛”,因為每一名FBI都是技術高超的測謊專家。再高明的說謊者在麵對FBI探員時,也會無所遁形。下麵是一個關於上文提到的喬·納瓦羅的案例:
在一次偵查工作中,喬·納瓦羅和同事都認為,一名佩槍的逃犯可能會藏匿在他母親家裏。他們二人來到這位老婦人的家門口,敲了門,那位夫人開門請他們進去。在出示證件後,喬·納瓦羅開始詢問一係列問題。當他問到“你兒子在家嗎”時,老婦人把手放到了頸窩上,然後說:“沒有,他不在。”喬·納瓦羅注意到了這點,但是仍然接著繼續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