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漢皇後(3 / 3)

江充的黨羽蘇文逃到甘泉宮稟報武帝,說太子興兵作亂。武帝開始不信,隨後統兵鎮壓叛亂。太子逃出長安,太子少傅石德、太子家屬賓客統統被殺。皇後衛子夫也含恨自盡。

太子逃出長安後,一路東奔,逃到閿鄉一個農家藏匿。農家人同情太子,賣草鞋奉養。事機泄露,地方官派兵圍捕,太子無處可逃,隻好閉戶自縊。太子隨行的兩個兒子也被一同處死。

一年以後,武帝查清了此事經過,知道了太子無辜,後悔不已。高祖的陵廟守吏田千秋越級上書,為太子鳴冤,武帝深以為是,擢遷田千秋為大鴻臚,隨即超遷丞相。武帝追思太子,在長安修建思子宮,在閿鄉建造望思台,聊寄哀思。

趙飛燕色藝雙絕

烏鴉變鳳凰

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一個女嬰降生在官奴趙臨家。守著呱呱啼哭的嬰兒,趙臨夫婦滿臉愁容,上天為何又讓這孩子生在我趙家,往後的日子可該怎麼過啊?出於萬般無奈,趙臨夫婦決定將這女嬰扔掉。一天,趙臨夫婦抱著女嬰左看右看,趙夫人更是悲痛難忍。趙夫人將嬰兒裹了又裹,然後含淚顫抖著手把嬰兒遞給趙臨,趙臨將包裹好的嬰孩偷偷放在了荒郊野外。孩子是丟掉了,趙臨的心頭異常煩悶,那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三天之後,趙臨懷著一顆負疚之久,又悄悄來到丟棄孩子的地方。他大吃一驚,那個被遺棄了三天的女嬰居然還活著,他心中竊想,這孩子或許還真有什麼福份呢。於是,趙臨便把一息尚存的嬰兒抱回了家,並開始精心地加以撫育。

一晃十幾個年頭過去了,昔日的繈褓嬰兒,此時已長成了體態婀娜、麵如桃花的妙齡少女。她就是後來成為皇後的趙飛燕。

漢代,官奴的子女是國家的財產,他們的命運去留全由官府主宰。起初,趙女在長安宮裏做婢女,後又被打發到了陽阿公主府。

陽阿公主見趙女容貌俏麗,體態輕盈,而且聰明伶俐,心裏十分喜愛,就讓人教她演歌習舞,充作府中的舞女。憑著天賦聰明和辛勤苦練,幾年下來,趙女歌如鶯語,舞似燕翔,技藝遠在群芳之上。公主當下替她取名曰:飛燕。一時間,飛燕名聲雀起,長安城裏都知道陽阿公主府裏有個色藝雙絕的趙飛燕。

此時,正值西漢後期,在位的乃是漢成帝劉騖。漢成帝既無開疆拓域的雄韜偉略,又乏守城安邦的治國之才,是個地地道道遊手好閑的昏君。這一天,成帝微服來到了陽阿公主的府第。

皇帝突然造訪,公主府上下一片忙亂。公主盛情設宴,為成帝接駕洗塵。為了助興,公主命府中舞女獻技。環佩金玉聲中一位絕色佳人款款而來,成帝一見,十分傾心,不知不覺竟看呆了。隻見她麵如姣花,目似秋水,體態輕盈,歌舞起處,似花枝輕顫,如燕子點水,一曲未盡,便有萬種風情,妙不可言。唐代詩仙李白在他的《清平調》中曾這樣讚歎飛燕之美,曰: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席罷,成帝便要帶趙飛燕一同回宮。公主便做順水人情,將她獻給了成帝。

成帝得了趙飛燕真是大喜過望,後宮嬪妃全部忘在腦後。自此,他終日與趙飛燕如膠似漆,有說不盡的纏綿。盡管如此,趙飛燕的心頭卻總籠罩著些愁雲;自己出身微賤,難免被那些出自名門望族的妃嬪所輕視,而且自己勢單力孤,實在難與眾多對手相抗衡。思慮再三,趙飛燕決計要將妹妹合德弄到後宮。從此,飛燕常往成帝的耳朵裏極言舍妹如何之美,比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直說得成帝滿心歡喜,恨不能馬上一見。於是,一道旨意將趙合德召進了宮裏。

合德入得宮來,光彩照人,宛如天仙一般。隻見她膚若晚雪,鬢若層雲,眉若無山,成帝喜不自勝,當即下旨,冊封飛燕為昭儀,僅次於皇後。為了取悅趙飛燕姐妹,成帝為飛燕新建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名曰遠條館,以示金屋藏嬌之意。此外,他又將舊有的昭陽殿修繕得富麗堂皇,賜給合德。從此,成帝一心迷戀趙家姐妹,每天在後宮與她們飲酒作樂。然而,趙家姐妹仍不滿足。尤其是趙飛燕,她覬覦皇後的寶座已久,處心積慮地要搞垮許皇後以及班婕妤等人。

姐妹雙豔並峙

成帝時期,以許氏外戚與在朝掌權的王氏外戚為代表的外戚爭權奪勢的鬥爭十分激烈,幾經較量,許氏外戚已呈明顯頹勢,此時許後已人老珠黃,失去了皇帝的歡心,隻能在宮中如履薄冰地捱過時光。趙飛燕看準了這一有利時機,為了登上皇後寶座,趙氏姐妹參與陷害許氏。

鴻嘉三年(18),她發難告發許皇後之姊許謁,設壇詛咒已懷孕的王美人以及王鳳,其中也提到了班婕妤。當時,已過而立之年的成帝正苦於膝下無子,皇統無嗣。飛燕的告發正好觸動了成帝,盛怒之下,成帝下令將許謁問處死罪,許皇後則被廢入冷宮;班婕妤也受牽連,避往長倍宮。趙飛燕巧施計謀,輕易掃清了通往皇後寶座的兩大障礙。

成帝也有了立飛燕為後的念頭,沒想到,這事遭到太後王政君的反對。太後雖不是出身於顯赫官宦家庭,卻也十分看重門第,尤其令成帝惱怒的是,一些大臣也竭力阻撓立後之事,使得成帝進退維穀,左右為難。

正當成帝跨躇之際,淳於長為他謀劃。這淳於長是太後王政君的外甥,官拜衛尉。他摸透成帝的心思,感到這是一個巴結成帝的好機會。於是,他便經常到太後那裏一會兒誇獎成帝如何孝順,飛燕如何賢惠;一會兒又言國家不可一日無後。如此再三,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淳於長終於說動了太後。永始元年(前16),飛燕被冊封為皇後,戴上了她渴望已久的鳳冠,合德也由婕妤進封為昭儀。加封之日,成帝不忘淳於長的說服之功,降旨封他為定陵侯。飛燕父親趙臨也被封為成陽侯。

飛燕當上皇後以後,與其妹合德雙豔並峙,獨寵後宮。許多妃嬪根本難見君王一麵,隻能暗歎命薄。

隨著時光的流逝,飛燕姐姊又開始擔憂起來。飛燕姊妹雖然長期侍奉,即始終未能生下一男半女,而成帝偶爾臨幸的其他妃嬪宮女,不少人都懷孕。為了繼續贏得皇帝的專寵,保住鳳冠和昭儀封號,她們決定鋌而走險,由飛燕幕後操縱,合德前台動手,姊妹倆極力摧殘後宮有子的嬪妃。

元延元年(前112),後宮中一位名叫曹宮的宮女生下了一個男孩。合德聞知,立即指使打手中黃門田客去除掉曹宮母子。田客派人矯詔用丸藥毒殺了曹宮。為了殺人滅口,合德又迫使服侍過曹宮的六個宮婢投環自盡。後來,合德又四處打聽曹宮所生男孩的下落,這個出世未久的嬰兒最終也未逃脫合德的毒手。成帝得知後,十分氣惱,但懾於趙家姐妹的驕悍,隻好不了了之。

第二年,後宮中的許美人又生下了一男孩,成帝看到自己終於有了子嗣,心中十分歡喜。孰料趙家姐妹知道後大怒,隻見合德柳眉豎起,怒形於色,竟然指著成帝責問道:“陛下常騙臣妾說是從中宮姐姐那裏來,既然是來自中宮,許美人的孩子從何而來?你曾發誓不辜負我們姐妹,如今許美人生下了皇子,莫非你想立她為後不成?”說完,便捶胸頓足,大放悲聲,而且尋死向牆上撞。成帝不知如何是好,連賠不是,並且連連向合德許願。成帝討好道:“我並沒說立許美人,我說過讓天下無出趙氏之上,你盡可放心了!”

不出多久,成帝詔令中黃門靳嚴向許美人索要嬰孩,並將小兒裝入葦篋之中,送到合德居處,由合德與成帝私下觀看。之後,他們又把葦篋封好,由宮婢交與掖庭獄丞籍武偷偷埋掉。

趙氏姐妹繼續摧殘懷孕嬪妃,以至“生子者輒殺,墜胎者無數!”致使成帝從此絕嗣,隻能在皇族中另擇皇儲。

綏和元年(前8),諸王來朝,圍繞著立儲問題,眾藩王之間自有一番明爭暗鬥,其中,爭奪的中心人物是中山王以及定陶王劉欣。飛燕得了劉欣祖母傅昭儀送來的財寶,歡喜自不必言,又念自己年長無子,正需找個依靠,此後,飛燕常在成帝麵前為劉欣說情,盛讚其賢德。

綏和二年(前7),成帝立劉欣做了太子。

趙家姐妹權龐壓後宮,又有太子以為後援,可謂盛極一時。

紅顏終薄命

俗話說:“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綏和二年(前7)三月十八日,體格健壯、素無病恙的成帝突得暴病而亡。一時間,宮廷內外眾說紛紜。飛燕姐妹承寵已久,在宮中樹敵太多。成帝一死,眾人便群起而攻之。皇太後王政君下令大司馬大將軍王莽追查成帝死因,矛頭直指合德。合德深感大勢已去,隻得自殺。

成帝駕崩,飛燕感到失去了靠山,幸喜哀帝劉欣即位後,念及當年推薦有功,對她仍是禮儀有加,尊她為皇太後,並封其之弟趙欽為新成侯。

不久,朝中大臣交相奏章,揭發飛燕姊妹殘害成帝子嗣之事,但哀帝根本不予追究,隻將趙欽削職發配,敷衍了事。

哀帝即位後,外戚鬥爭更加激烈,哀帝一派的傅氏和丁氏外戚,與在朝掌權的王氏外戚爭權奪利。在這場鬥爭中,飛燕站到傅、丁外戚一邊,使得王氏十分忌恨。

元壽二年(前1),哀帝崩,王氏外戚扶持九歲的平帝劉衍登上了帝位。平帝年幼,朝中大權一並歸於王氏。王氏取得絕對權勢後,大肆討伐自己的舊敵,時隔不久。王氏外戚以殘害皇子的罪名,將飛燕削去太後封號,幽禁在北宮。隨即又廢為庶人,令其遷出皇宮,移住成帝的延陵。

在一次重於一次的打擊下,趙飛燕徹底地絕望了,終於含恨自盡。

鄧皇後鄧綏

東漢有四姓小侯、四大家族。四姓小侯指陰氏、樊氏、郭氏、馬氏四家外戚。陰氏是光武帝劉秀的皇後、漢明帝的母親陰麗華的娘家。樊氏是光武帝劉秀的母親的娘家。郭氏是光武帝第一任皇後郭聖通的娘家。馬氏是漢明帝劉莊的皇後、伏波將軍馬援的三女兒馬皇後的娘家。漢明帝替這四家外戚的子弟立學南宮,號四姓小侯,專置五經師教他們讀書。四大家族是指陰家、馬家、竇家、梁家,還有東城的鄧家。因鄧禹為太傅位極人品,又與光武帝是同鄉和同學,同樣也是盛極一時。

東漢到了第四代,是和帝劉肇,10歲登基,由竇太後垂簾聽政。竇太後重用竇家的人,政權操縱在竇姓的手中。和帝劉肇不是竇太後生的。他的母親是梁貴人,早已憂傷而死。外公梁竦也被竇家陷害,終至含恨而去。年輕的皇帝知道了這些,恨在心裏,卻不動聲色。

即位第四年(42),和帝14歲。和帝和幾個親信太監秘密策劃,親往竇黨職掌京師禁衛的北軍,突然下令收捕竇黨,和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清除了竇氏一係,自己掌管了朝政。這年八月,因和帝未婚,便廣選美女充實後宮,其中有兩位是依例特選———一位是陰家陰綱的女兒,一位是鄧家鄧訓的女兒,年齡均13歲。陰綱的女兒應選入宮,封為貴人。鄧訓的女兒因鄧訓亡故,未能參選。3年以後,鄧氏16歲。皇後未立,再次進選,鄧氏便入宮做了貴人,她就是後來的皇後鄧綏。

鄧綏聰明過人,而且天性仁厚。她五歲時,因太傅公鄧禹的夫人極喜歡她,親自替她這個小孫女剪發。但是,太夫人年紀太大了,老眼昏花,竟用剪刀剪破了她的額頭,血往下流。鄧綏卻一直隱忍著,不言不語,也不叫痛,直到完事為止。左右仆從覺得很奇怪,事後問她。她卻這樣說:“碰破了頭,不是不痛,祖母年紀大了,因為喜歡我才給我剪發,如果叫痛,祖母豈不難過?所以忍著。”五歲的孩子!這真是人小說大話。

鄧綏人雖然小,但卻極愛讀書,而且聰明過人。她六歲能讀史書,12歲就通《詩經》、《論語》。她給哥哥們提些問題,常讓他們難以回答,家裏人就常稱她為小才女。她的母親見她終日愛書,手不釋卷,不喜歡做些家事女紅,心裏有些奇怪,也有些擔憂,便開導她說:“你不學做女紅家事,成天與書為伴,難道要做女博士?女兒家終歸要出嫁,你一點兒家事不會做,將來如何治家?”

鄧綏恭恭敬敬,聆聽母親的教誨。她雖然不喜家事,但為了順從母親,還是決定白天學做女紅家事,晚上讀書。父親鄧訓見這個女兒秉賦不凡,愛如明珠。鄭訓去世以後,鄧綏三年守孝,不吃葷腥,形容憔悴。三年後後宮例選,鄧綏不知是何命運,家中便討論了起來。討論沒有結果,就請來相士。相士蘇文來到鄧家,細看鄧綏的麵貌、骨相,見她皮膚雪白,鳳眼秀眉,膽鼻薄唇,身長七尺二寸(166厘米),一頭烏黑的頭發,相士驚歎不已。又讓她與家人說話,相士越發有譜了。相士最後說道:

“小姐是大貴之相,相法屬成湯之格,其身長眉寬,顴高而不露,眼黑白分明,步態安然,聲如鳴鳳,真正貴不可言,此相男必封侯拜爵,女當冊為後妃。”

鄧綏終於被選中了,冊為貴人。進宮的時候,她的母親反複叮囑,皇家重視禮法,凡事謙退柔順,入宮後是禍是福全在你自己了。鄧綏入宮後,沒有機會接近和帝,因為和帝正寵著陰貴人。

陰貴人早鄧綏三年,捷足先登。她是光武帝陰皇後兄陰識的曾孫女,長得十分秀麗,而且才藝出眾,聰慧過人,並善解人意。鄧綏入宮半年後的永元八年(96),和帝18歲,正式冊陰氏為皇後,鄧綏則冊為貴人,隻是陪襯而已。

然而,過不多久,和帝的眼睛就離不開鄧綏這位柔順謙卑、秀美動人的貴人了———她的美高雅別致,實在與眾不同。陰皇後長得小巧,是一種玲瓏的美;而鄧貴人則長身玉立,嫋嫋婷婷,談吐文雅,嫻靜中別具一種風韻迷人的嫵媚。貴人住嘉德宮,和帝便到嘉德宮的次數越來越多。

陰皇後妒火中燒。一次內宴中,妃嬪向帝後舉杯稱賀。陰皇後卻借機說道:“鄧貴人長身玉立,如鶴立雞群,我等真是自慚形穢啊。”鄧綏聽見這番話,大為惶恐,立即什麼都明白了,跪伏著說道:“臣妾托體父母,一切都在皇後的蔭庇之下,伏望皇後海涵。”鄧綏十分誠懇,而且說得得體,皇後沒再說什麼。宮人們越發敬重她了。

鄧綏知道了宮中險惡,記起了臨別時母親叮囑的話,處處就越加小心,對皇後更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鄧綏謙恭愛下,克己待人,後宮的隨侍、宮女都很愛重她。和帝見她如此這般,更是憐香惜玉,甚至在她生病時破例讓她的母親、兄弟入宮照看,並不限時日。鄧綏對和帝這種恩寵婉辭謝絕,她這樣說:“宮裏很森嚴,臣妾的外家人進入後宮,是為宮禁所不許,陛下降恩臣妾,外廷大臣會批評陛下,也會指責臣妾,這樣於公於私都不相宜。”和帝聽她這樣說,不禁大加讚賞,心裏除了憐愛之外,又多了一份敬重。

陰皇後的妒火越燒越旺。鄧綏日夜惶悚,也更加謹慎小心了,決不敢有絲毫的僭越。她在各種相聚的場合,從不與眾嬪妃爭奇鬥豔,絕不和皇後的衣飾、顏色相同。總是素衣素服,不加彩飾。有皇後在身邊,她從不敢就坐,而是恭敬地站在一邊,弓身僂腰,極其謙卑,並從不先皇後而答話。和帝愛惜歎道:“修德之勞,這般用心,真正難為她!”

和帝對鄧綏的寵愛與日俱增,對陰皇後便越來越冷淡了,鄧綏更加不安。和帝連日留宿,鄧綏便假稱有病,還親自選擇宮女進給和帝,以便廣延帝嗣。鄧綏這樣的謙卑不妒,和帝更加愛重,宮人也敬仰她,人人交口稱譽。鄧綏德譽昌隆,陰皇後便越加恨之入骨。

水元十三年(101),和帝臥病不起。陰皇後對左右的人說:“我一得誌,一定要滅鄧氏家族,看她能神氣幾時!”鄧綏聽到這話,恍如晴天霹靂,痛苦地哭泣著說道:

“我這樣地順從皇後,皇後還不能容諒,看來禍事已經不遠了。”鄧綏覺得自己倒不足惜,隻是卻又牽連到家人,試想戚夫人的慘死就可想而知。這樣說來,隻有自己早死,既求皇上平安康複,又求家裏安寧。

鄧綏下了赴死的決心。隨侍的宮人趙玉反複勸解,鄧綏不聽,吩咐準備香案供品,準備當晚禱告以後,飲鴆自盡,她還親自寫了一篇祈禱文。當時,鄧綏住嘉德宮。當夜趙玉氣喘籲籲地假傳消息,報告鄧綏,說章德宮剛有人傳話,皇上的病已經好了!鄧綏跪在那裏,說謝天謝地,皇上平安,我也就心安了。第二天,真的傳出消息,皇上痊愈了。

陰皇後妒恨交加,其外祖母鄧朱常出入長秋宮。陰皇後就讓鄧朱在家用巫蠱詛咒鄧綏。永元十四年,有人告發鄧朱行巫蠱之術,替皇後詛咒宮人。和帝立即派隨侍中常侍張慎、外臣尚書陳褒前去調查。結果,所奏屬實,而且鄧朱的兩個兒子鄧奉、鄧毅,陰皇後的弟弟陰軼、陰輔、陰敞也都牽連在內。和帝震怒,下令收捕治罪。鄧奉、鄧毅、陰輔拷死獄中。陰皇後父親陰綱自殺。司徒魯恭奉旨入長秋宮收回皇後璽綬,陰皇後遷出長秋宮,廢居桐宮。一年以後,陰皇後憂鬱而死。鄧綏在陰皇後被廢的當年十月,被立為皇後。立後的那一天,滿朝文武齊集章德殿,太尉持節捧皇後璽綬,宗正為副使,宣讀冊後策文。策文稱:“長秋宮闕,中宮曠位,鄧貴人乘淑嬡之懿,體山河之儀,威容昭曜,德冠後庭。群僚所谘,人日宜哉,卜之蓍龜,卦得承乾。有司奏議,宜稱紱組,以臨兆民。今使太尉某持節奉璽綬,立貴人為皇後。”

鄧氏冊為皇後,這年她22歲。正位中宮以後,她摒除一應的奇珍異玩,隻要求供給書籍和紙墨,並師事博學的才女班昭。兩年以後,和帝27歲駕崩,皇後無子。鄧皇後以和帝與宮女所生長子、8歲的劉勝癡愚為由,立次子、方出生百日的劉隆。從此以後,鄧後緊緊地抓住了權力,昔日的柔順謙卑也就一去不複返了。

繈褓中的劉隆即位,鄧氏以太後聽政,鄧太後立即封兄鄧騭為上蔡侯、車騎將軍,使其總理朝政;其弟鄧悝、鄧弘、鄧閶也一一封侯。宦官鄭眾、蔡倫倚為心腹。8個月後,皇上劉隆死了。鄧太後與鄧隆商議,立和帝兄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佑為帝,為漢安帝,時年13歲。司空周章等大臣極力反對,力主立和帝長子劉勝,並擬發動宮廷政變,囚禁鄧太後。結果事泄,周章自殺,牽連甚眾。從此以後,誰要是奏請歸政,鄧太後便嚴加處分。郎中杜根因此被囊載撲殺,棄於城外。

鄧太後此後掌政十餘年,內憂外患之下,尚能勤政愛民,沒做什麼失德的事。她還開辦皇族學校,收皇族諸王子弟五歲以上的男女就學學習。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男女共校。她對自家的族人,嚴加管束,從不假以權勢,並頒令司法官員,即《令知司法官員說》:

每覽前代外戚賓客,濁亂奉公,為民患苦,咎在執法懈怠。今後車騎將軍鄧騭以下宗族賓客,如有犯法,必然明加檢敕,勿得相容。

建光元年,鄧太後病死,享年41歲。安帝親政,盡殺鄧氏家族———鄧騭及其子鄧鳳自殺;鄧弘、鄧悝、鄧閶已死,其子孫廢為庶人,迫命自殺,家屬遠徙;鄧姓子弟七人為官者先後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