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隋唐皇後(3 / 3)

中宗李哲就生活在這群放縱淫蕩的女人群中,任她們為所欲為,尤其是韋皇後,放縱得無以複加。且不說韋後的父親韋玄貞追封為上洛王,母親崔氏追封為妃,韋後自己施帷幔坐殿上,預聞政事,僅一個放縱淫亂,就弄得天下鼎沸,朝野皆知,而中宗李哲竟充耳不聞。

李哲自己終日縱情享樂,不管韋後究竟與誰淫通。他每天歡歌逐舞、鬥歡走狗,通宵尋樂。他喜好雙陸戲,即十二張骨牌刻十二生肖,勝者依屬肖等級計算籌碼。韋後和武三思淫通之餘,也對此博戲玩樂不疲。有時,韋後與武三思盤踞於胡床之上,互逐勝負,而中宗卻視若無睹,不僅不認為是非禮,竟還在一邊幫著他們計算籌碼。

韋後僅僅一個武三思是無法滿足淫欲的,便廣召美男子和陽具奇偉者。有一個西域來的和尚,法名慧範,擅左道淫術,被權貴引進後宮,與韋後淫通,韋後極為滿意,成為一個固定的麵首。後來,美男子日多,秘密進入後宮,韋後一一淫樂。天長日久,穢行便不脛而走,傳遍京都。

朝臣隻知道韋後與武三思相通,沒有想到韋後又這等淫亂。韋氏宗門有一個小官韋月將,恥於宗門有一個這樣的淫後,便不顧死活,上書告發武三思私通中宮,要中宗大振乾綱,肅清宮闈,殺死武三思。中宗一聽就大動肝火,不但不查問是否屬實從而究問,反而不分青紅皂白,要將韋月將處死,好在黃門侍郎宋璟諫阻,禦史蘇珦等從旁勸說,這才使韋月將免於一死。韋後私通一事便公然傳播。

武三思及其心腹五狗:兵部尚書宗楚客、將作大將宗晉卿、太府卿紀處訥、鴻臚卿甘元柬、禦史中丞周利用陰謀借機打擊張柬之五王。中書舍人崔湜投靠武三思,出賣張柬之等。武三思一方麵以飛書揭露韋後的醜行,一方麵通過兒媳最得中宗寵愛的安樂公主進言中宗,嫁禍於桓彥範四王。這樣,朝中實際針鋒相對的是兩大派:武三思、韋後為首的一派,包括上官婉兒、各公主、朝臣崔湜、鄭音、鄭普思、葉靜能、宗楚客、宗晉卿、紀處訥、甘元柬、周利用、武延秀、武崇訓等;張柬之為首五王正直派,包括敬輝、桓彥範、袁恕己、崔玄暐、王同皎等。

兩派爭鬥的結果,武韋派以後宮為基地,左右中宗,大獲全勝,張柬之等五王逐出京師,旋一一被殺。五王正直派剪滅以後,便形成了太子與武韋派的鬥爭,雙方為爭奪權位也是相持不下。中宗有四個兒子,韋後所生的李重潤早已和永泰公主一道被武後杖殺,另三子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都是宮人所生。李重福貶放外州,李重俊立為太子,安樂公主是韋後的小女兒,最得中宗和韋後的寵愛,秀美敏辯,光豔天下,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安樂公主得中宗、韋後、武三思的愛寵,因而無法無天,想取皇太子而代之,立皇太女,繼承帝位。

太子當然不能容忍。中宗自洛陽遷回長安的這年,即景龍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聯合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將軍李思衝、李承況、獨孤褘之、沙叱忠義、成王李千裏等,假傳中宗密令,調羽林軍三百,收捕武三思及其死黨。武三思、武崇訓及全家老小被殺。安樂公主回到內宮,免於一死。

太子殺死武三思後,分兵守衛皇門、宮門,親自率李多祚從肅章門而入,進宮搜捕上官婉兒。後宮一片混亂。中宗、韋後、安樂公主手足無措。上官婉兒處變不驚,從容地告訴中宗,從西側靜謐的小路直奔玄武門,那裏有宿衛兵駐守;拿禦璽令宿衛兵把守武門;再派一位近恃傳令兵部尚書宗楚客,這樣可以立即平亂。中宗一行於是逃到了玄武門,下令全都宿衛守住門樓,保衛聖駕。

太子率領的羽林軍趕到。上官婉兒見太子手下的兵丁不多,便進奏中宗,親臨門樓,宣布太子叛逆,殺叛逆者重賞。中宗采納這個建議,在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的護衛下走出門樓,手扶欄杆,宣布太子謀反。結果,宿衛兵攻向叛軍。太子手下的羽林軍倒戈。太子李重俊、將軍李多祚被殺。

大亂平息以後,中宗依舊尋歡作樂。韋後、安樂公主更加放縱。韋後口味漸高,專寵那些有才氣的美男子。她先後與中書侍郎崔湜、散騎常侍馬秦客、光祿卿楊均私通。崔湜風流不羈,與韋後淫通的同時,又巴結上官婉兒,兩人眉來眼去,一拍即合。

韋後奢侈淫亂,各公主紛紛仿效,不甘寂寞。太平公主、長寧公主、安樂公主接受采邑,各置官屬,私樹黨羽。她們又大修府邸,敲詐盤剝,強征民居。長寧公主在府邸後建造一個人工湖,叫昆明池,窮極奢麗。中宗、韋後一一拜會,到各家遊樂宴飲。安樂公主見長寧公主府邸壯麗,奢華無比,自歎不如,回去後便照昆明池辟花園、造水池,窮極奢麗,意在定要勝過昆明池,故名定昆池。

安樂公主奢華遊樂與各姐妹爭勝,又在淫亂私通上不甘落後。她專好美男子,因看上了小叔子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秀,便要求嫁給他。中宗、韋後有求必應,答應了她的要求。婚慶之日,宮中喜氣洋洋,而宮外的京師城巷,則竊笑傳播,輿論大嘩。後宮沉浸在荒淫穢亂之中。

後宮穢行甚囂塵上。中宗一無所知,隻顧自己行樂。朝臣和後黨便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先是武三思在世時,奏準上韋後號為順天皇後,親謁宗廟,贈韋後父韋玄貞上洛郡王。左拾遺賈虛己力諫:“非李氏王者,盟書共棄之。今複國未幾,遽私後家,且先朝禍鑒未遠,甚可懼也。如令皇後固辭,使天下知後宮謙讓,不亦善乎?”中宗不聽,韋後也不予理睬。

太子兵敗被殺。武三思被誅。兵部尚書宗楚客用事。宗楚客率群臣請加順天皇後韋氏為翊聖。中宗允可。旋即,宮中盛傳有五色雲起於皇後韋氏宮。這是說,韋後有聖主之容,可以坐鎮天下。中宗昏庸,竟“帝圖以示諸朝,因大赦天下,賜百官母、妻封號”。接著,奉迎韋後的朝臣就更加無所顧忌了。

太史迦葉誌忠表上《桑條歌》十二篇,進言韋後當受天命臨禦天下,“昔高祖時,天下歌《桃李》;太宗時,歌《秦王破陣》;高宗歌《堂堂》;天後世,歌《武媚娘》;皇帝受命,歌《英王石州》;後今受命,歌《桑條韋》。蓋後妃德專蠶桑,共宗廟事也”。誌忠如此膽大妄為的舉動不僅太平無事,還受賜房第一區,彩七百段。太常少卿鄭音還將之被於樂府。“楚客又諷補缺趙延禧離釋《桑條》為九十八代,帝大喜。擢延禧諫議大夫。”

朝臣如此動議,中宗竟不在乎。上官昭容便以武氏事進說韋後,“即表增出母服;民以二十三為丁,限五十九免;五品而上母、妻不繇夫、子封者,喪得用鼓吹。數改製度,陰儲人望。稍寵樹親屬,封拜之”。上官昭容與母以及尚宮賀婁等心腹近幸,多受金錢。韋後又封巫趙隴西夫人,出入禁中,勢與上官昭容等。於是政出私門,有錢即可買官,時人謂為斜封官,史載所謂“墨敕斜封出矣”。

中宗郊祀,僅韋後亞獻。正月望夜,中宗與韋後“微服過市,彷徉觀覽,縱宮女出遊,皆淫奔不還。國子祭酒葉靜能善禁架,常侍馬秦客高醫,光祿少卿楊均善烹調,皆引入後廷。均、秦客蒸於後,嚐喪免,不曆旬輒起”。

後宮如此這般,朝臣不能容忍。景龍三年(709),監察禦史崔琬彈劾中書令宗楚客,變亂朝政。宗楚客大怒,當堂門陳忠心,一心為朝廷。中宗不加追問,還命崔、宗二人結拜兄弟和解。朝臣失望,稱中宗為和事天子。

次年五月,許州司兵參軍燕欽融上書:“皇後淫亂,幹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公主後夫),宗楚客圖危宗社。”中宗大為驚駭,召燕欽融當麵對質。

燕飲融一一列舉事實,中宗無言以對。宗楚客見事情不好,遂假傳聖旨,命武士將燕氏推出宮門打死。中宗怏怏不快,認為韋後所作所為太過分,便有意廢掉韋後。

韋後得訊,大為驚恐,於是與安樂公主密計。韋後想學武後臨朝。安樂公主覺著母後臨朝,自己做皇太女也未嚐不可。於是,母女倆在食物中放毒,中宗在神龍殿被毒死,享年55歲。

劉皇後天性寬厚

大唐在宦官的禍毒和藩鎮割據的混亂中,奄奄一息。黃巢領雄兵百萬掃蕩半個中國,攻克長安,大唐的江山七零八落,可謂名存實亡。黃巢覆滅以後,各地藩鎮割據,自立為王。藩鎮中勢力最大的有兩支:一是占據河南、山東的梁王朱溫,挾天子唐昭宗以令諸侯,野心勃勃,隨時取唐而代之;一是據山西的晉王李克用,雖忠於唐室,但唐室名存實亡,不可能對挾天子的梁王朱溫效忠。因此,梁、晉互相攻殺,結成死敵。

晉王的正妃劉氏,是代北人氏。李克用封晉王時,劉氏封為秦國夫人。晉王的次妃曹氏,是太原人。劉氏為人明敏,足智多謀,常隨晉王出征,但劉氏始終沒有生子。晉王生性殘暴,對兩位妃子卻是極為敬愛。曹氏一連給晉王生下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存勖,後為莊宗;次子李存霸,封永王;三子李存渥,封申王;四子李存紀,封雅王。

長子李存勖自小就隨父出征,出入戰場,多次殺敵立功。稍長以後,擅長騎射,膽識勇力過人,又兼習書史,粗通文義,長於音樂、歌舞、俳優之戲,很得晉王的喜愛。晉王李克用在邢州大敗孟方立,還軍上黨,設酒三垂崗,大宴文武。伶人進奏《百年歌》,唱到垂老之際,聲音淒切。當時李存勖在側,年方五歲。李克用憤然撫須長歎,接著指指李存勖,笑著說:“吾行老矣,此奇兒也,後二十年,其能代我戰於此乎!”

李存勖11歲時,隨父大破王行瑜,隨遣使獻捷於京師。唐昭宗驚異李存勖的相貌,賜賞鸂鷘巵和翡翠盤,撫著他的後背說:“兒有奇表,後當富貴,無忘予家!”後梁開平二年(908)正月,李克用死,長子李存勖嗣位晉王於太原,時年24歲。

早在晉王李克用奪取滄州、定州,班師晉陽時,李克用手下的愛將袁建豐領著黑騎隊在魏州一帶搶劫。搶來了一個小女孩,進獻曹夫人。小女孩才6歲,姓劉,沒有名字,長得清秀可愛。曹夫人很喜歡她,取名金貴,把她留在身邊。她就是後來南唐莊宗李存勘的劉皇後。

存勖繼為晉王,設計將反對他的叔父李克寧以及父王李克用的幾個養子一網打盡,全部撲殺,從而建立了他的威望。接著佯裝班師,突襲潞州,大敗梁軍,獲得空前的勝利。連朱溫也不得不喟歎,“生子當如是,我那兒子,真如犬豚耳!”

再說存勖的母親曹氏和正室劉氏。劉氏為人機敏,幫助李克用打天下,屢建功勳。劉氏沒有子嗣,天性寬厚,賢而不妒。劉氏常對李克用說,“曹氏相當生貴子,宜善待之”。曹氏封為晉國夫人,生下兒子存勖,由是專寵。存勖繼晉王位,對曹氏極為孝順,救趙、破燕、取魏博,和梁軍在河上攻戰十餘年,無論戰事如何緊張,他每年總要抽三四次回來看望母親。

存勖既有軍事天才,也有音樂、歌賦方麵的卓異天賦。他對唱歌、戲曲特別愛好,並能自譜自唱。他在繼位晉王的次年,一次回晉陽看望母親,母親曹氏萬分高興。第二天,曹氏邀正室劉氏一同宴飲,吩咐選幾位會唱的女侍助興,一道在李存勖住處設宴,為兒子洗塵。酒酣耳熱,李存勖獻唱一曲,歌聲雄壯嘹亮,獲得滿堂喝彩。

幾位歌女相繼表演,各獻其能,輪到了劉金貴。李存勖眼放光彩。此時的劉金貴已經成人,婷婷玉立,清秀文靜,長得沉魚落雁。劉金貴的嗓音也極清脆圓潤。唱過以後,她又吹笙、擊鼓,表現得完美無缺。李存勖著實被劉氏迷住,不停地誇獎,一雙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她。曹氏明白了兒子的心意,酒宴以後,就把劉氏留了下來,賜給了兒子。

在此之前,李存勖攻破夾城梁軍,得符道昭的妻子侯氏,據為己有,寵冠後宮,宮中稱之為夾寨夫人。李存勖出征,常以侯氏隨行。李存勖的正式夫人此時有兩位,正室是衛國夫人韓氏,次室為燕國夫人伊氏。韓氏、伊氏都是官宦千金,嫁給李存勖,一直沒有子嗣,李存勖對她們感情平平。

李存勖擁有了劉氏以後,當即封為劉美人,單獨辟一庭院,供她獨處。隨後,封劉氏為魏國夫人。不久,劉氏生兒子李繼岌。李存勖認為兒子極像自己,大為愛幸。自此劉氏專寵後宮,取侯氏而代之,自下魏博、戰河上十餘年,一直由劉氏隨軍侍駕。劉氏足智多謀,又善解人意,體貼入微。李存勖因而離不了她,其他嬪禦也因而無由得進。

劉氏的父親劉叟,黃色須發,名劉奎,以善醫卜、賣草藥為生,自號劉山人。袁建豐擄掠成安,搶走六歲的劉氏時,劉山人無能為力。後來,劉山人浪跡天涯時,聽說自己的女兒已經富貴,獨寵後宮,便詣魏宮上謁。李存勖召來袁建豐,問當時搶來劉氏時,劉氏身邊還有什麼人。袁建豐回答:“臣始得劉氏於成安北塢,時有黃須丈人護之。”

李存勖吩咐劉山人出來,讓袁建豐辨認。袁建豐點頭說是。然而,此時的劉氏正與其他幾位夫人爭寵,互相鄙夷對方,以門望相高比附。而這個時候,劉山人出現,顯然不合時宜。劉山人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突然前來認女,劉氏不免大怒,說:“妾去鄉時,略可記憶,妾父不幸死於亂兵。妾時環屍慟哭而去。此田翁安得至此!”劉氏不認自己的父親,還借機發泄,竟命隨從鞭笞劉山人於宮門,直打得他皮開肉綻,含恨而去。

公元922年4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為唐莊宗。莊宗即位後,想立劉氏為皇後,但正室韓夫人和次室伊夫人名分在劉氏之上,爭執不下,此事便擱置。莊宗尊母親曹氏為皇太後,而以嫡母正室劉氏為皇太妃。太妃劉氏名分在太後之下,劉氏便往曹氏處道謝。曹太後手足無措,麵露慚色。劉氏則很從容,坦誠地說:

“願事故兒享國無窮,使吾獲沒於地以從先君,幸矣,複何言哉!”

曹氏、劉氏名分確定,皇後一事懸而未決。宰相豆廬革、樞密使郭崇韜探知莊宗的本意,便上書請立劉氏為皇後,莊宗自然大喜。同光二年(934)癸未,莊宗禦文明殿,遣使正式冊劉氏為皇後。關於冊立劉氏的日期,有的說在二月,有的說在四月,更有的史書稱在同光四年。實際上,《唐莊宗紀》較為可靠,是同光二年二月癸未,宰相豆廬革率領文武百官上表請立中宮,請以魏國夫人劉氏為皇後。莊宗接受奏請,吩咐所司擇日備禮冊命。四月己卯,莊宗臨禦文明殿,冊劉氏為皇後。劉氏受冊,乘坐翟車,鹵簿、鼓吹拜見太廟。韓氏、伊氏憤憤不平,但沒有辦法。莊宗冊韓氏為淑妃,伊氏為德妃。

唐軍老將周德域陣亡,唐將李繼韜在潞州叛降,契丹又大軍進犯幽州,唐室岌岌可危。梁末帝朱友真任段凝為帥,段凝兵分四路,準備以五萬之眾消滅後唐。唐莊宗大為犯愁。這時,梁將康延孝領兵來見,告知梁軍虛實,莊宗李存勖領精兵直趨梁都汴京,過世野曹州,如入無人之境。梁末帝見大勢已去,吩咐近臣皇甫麟在城破之日,結束自己的生命。

同光元年(932)十月十月,汴京城攻破。皇甫麟用利刃結束了梁末帝朱友真的性命,自己自刎。梁曆十六年至此滅亡。莊宗入城以後,見末帝倒在血泊之中,大為感歎,吩咐河南尹禮葬梁末帝。汴京失陷的第三天,梁大將段凝方領軍趕到。段凝見梁主已死,大勢已去,便投降了莊宗。

莊宗滅梁時年僅38歲,正當盛年,袱間敵國夷滅敵人殺盡,他不知道下一步該再幹些什麼,於是潛心經營後宮,遷都洛陽以後,便立劉氏為皇後,冊韓氏為淑妃、伊氏為德妃。

莊宗漸漸誌意驕怠,日夜沉溺於玩樂。他好唱歌、音樂,尤其醉心於戲劇,每天總令俳優排演戲劇為樂,他自己也參與其中。宦官、伶人乘機亂政,劉皇後也借機用事中宮。劉皇後出身寒微,逾次立為皇後,深以為是佛祖助力,因而虔誠信佛。同時,劉皇後從微賤中深知金錢的寶貴,於是在享樂縱欲之餘,不擇手段地積斂財寶。

劉皇後聚財主要有兩條渠道:一是遣使四出,充當商賈,有的幹脆出入市肆,芻薪果茹之類一應東西,凡是看上的,均強買強賣,稱中宮所需,征為公用,誰也不敢說半個不字,這樣,要不了多少時日,財源滾滾,財富日益增多;第二渠道是來自朝野百官,百官要想仕途通達,不至丟官失職,便要取悅莊宗,而劉皇後在莊宗的生活中舉足輕重,因此,聰明的官員每次進貢皇後。此法得到了莊宗和皇後的鼓勵,愈演愈烈,以至宮中貨賄如山堆積。劉皇後自然心中得意,每天隻是抄寫佛書,饋賂僧尼。而莊宗自此也敬奉佛事。

有位於闐的胡僧來到宮中,莊宗率皇後和諸子恭敬地拜候迎接。僧人遊賞五台山,莊宗遣中使供應飯食,提供最好的住宿,動輒傾動城邑,天下騷動。僧人誠惠稱能降雨降龍。誠惠過鎮州,州長官王鎔不加理會,誠惠大怒,口出狂言:“吾有毒龍五百,當遣一龍揭片石,常山之人,皆魚鱉也!”第二年果然滹沱河大水,暴雨成災,衝決鎮州關城。州民無不惶惑,以為誠惠真是降龍神。莊宗聽到奏報以後,趕忙率領皇後、妃子、諸子參拜。誠惠越發來勁,竟熟視皇上如無睹,坐在那裏不起。由此後,士無貴賤,皆敬拜誠惠和僧人,隻有郭崇韜一人不拜。

當時,皇太後和皇後都在中宮弄事,交通藩鎮,太後稱誥令,皇後稱教命,兩宮使者絡繹於道。徐州節度使溫韜向劉皇後獻媚,請求以私第為佛款,用以替皇後薦福。莊宗常帶皇後幸溫韜、郭崇韜、元行欽、張全義私第,縱酒作樂。莊宗還命劉皇後拜張全義為養父。張全義便日夜遣姬妾出入中宮,問候饋遺不絕。

莊宗自號光名李天下,常題材翻新地排演節目,尋樂宮中。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召來兒子繼岌,衣衫襤褸,背負著藥囊,來到皇後寢宮,扮演劉山人尋找女兒一幕。劉皇後又氣又急,順手拿起床頭的一尾佛塵追打,左右宮女力勸方止。

莊宗雖然恣意尋樂,甚至敢拿皇後調笑,但總體來說,在宮中莊宗還是禮讓著皇後,而且有時近乎窩囊。最有說服力的便是莊宗一位愛姬的下場。這位愛姬年輕漂亮,姿色迷人,極得莊宗的喜愛。後來,愛姬還為莊宗生下了一個兒子。劉皇後覺得這個女人是個禍害,對此耿耿於懷。有一天,莊宗燕居宮中,大臣元行欽侍側。莊宗隨意問元行欽,“樂新喪婦,其複娶乎?吾助樂聘”。劉皇後見機,指著莊宗的愛姬應聲回答:“帝憐行欽,何不賜之?”莊宗一時無措,不得已,隻好應允。劉皇後鼓動元行欽拜謝,元行欽大喜過望,再三跪拜,然後站起來看著美姬,肩輿出宮而去。莊宗悶悶不樂,心中好像堵了點兒什麼,以至幾天稱病不起,不進飲食。

劉皇後知道莊宗好戲,因而選長於戲劇的優伶侍候莊宗,其中主要有景進、敬新磨、史彥瓊、郭門高等。劉皇後與他們互相勾結,舞權弄事,勢傾朝野。景進累官至上柱國散騎常侍;史彥瓊外放節度使,坐鎮鄴城,主掌河北魏博六州。宰相豆廬革惟喏聽命,俯仰伶官鼻息。王朝便成了皇後和伶官的天下。皇子魏王李繼岌和直臣郭崇韜領兵南下巴蜀,平複王衍。郭崇韜本想借機忠告魏王,日後遠優伶佞幸,重振朝綱,沒想到魏王偏愛伶官,將郭氏的忠告全都告知監軍李從襲。莊宗派心腹勞軍,郭氏不買賬。結果,監軍、宦官從中弄事。劉後旨,魏王李繼岌竟以鐵錘擊殺平叛首功的郭崇韜和他的三個兒子。郭氏的洛陽家族,也慘遭夷滅。

後唐此後便江河日下。郭崇韜一死,傳言莊宗要肅清郭氏部下,魏博一帶大亂。洛陽的禁軍不滿於莊宗偏寵伶官,疏遠舊將,人心浮動。軍士生活艱苦,劉皇後奢侈揮霍,弄得怨聲載道。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入京陛見,被莊宗扣下。魏州亂兵蜂起,莊宗隻好又派李嗣源鎮壓。結果,李嗣源平複了魏州,又以肅奸為名,直逼京師。

軍費支出,宰相豆廬革請發內庫金銀犒賞軍士,鼓勵士氣。莊宗命劉皇後出內府財帛。當時天候異常,客星犯天庫,有星流於天桔,善看天象的大臣進奏,“禦前當有急兵,宜散積聚以攘之”。可是劉皇後不聽,竟說:“吾夫婦得天下,雖因武功,蓋亦有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可是,這時的局勢已經相當嚴峻了。此前莊宗、皇後、皇子、後宮畋於白沙,四出遊狸,曆伊闕、宿龕澗,隨從軍士不勝艱苦,一路饑寒交迫,以至於金槍衛兵萬餘騎一路上取之民居,所至壞什器、焚草廬,燒殺搶掠。縣吏畏懼,隻好逃亡山穀。禁軍如此不稱,隨時發生嘩變。宰相豆廬革憂心忡忡。他和延英討論時局,沒有錢物,不知如何應付。劉皇後在屏間偷聽,卻隻是拿幾樣妝奩首飾,抱著幼子滿喜麵見莊宗。

劉皇後說:“諸侯所貢,給賜已盡,宮中所有惟此耳,請鬻以給軍!”宰相豆廬革見如此情狀,知道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便惶恐告退。又傳趙在禮兵變,莊宗要出兵討魏,出財物齎軍。軍士鼓噪說,妻子兒女已經餓死,得這些財物何用!莊宗沒有辦法,隻好許諾,待西川解京的五十萬兩金銀一到,便分發軍士。

莊宗在這般情形下,領兵東幸汴州,直抵犯水虎牢關,阻遏李嗣源西進。然而,出行時從駕軍士二萬五千,到達萬勝時,軍士四散,隻剩下一萬來人。進軍罌子穀,山道崎嶇,道途狹窄。莊宗見從駕的手執兵仗的官兵,都好言勸慰,一路念叨著“得蜀金銀五十萬當悉給爾等”。可軍士們並不買賬,該逃的還是逃走,留下的回答說:

“陛下與之太晚,得者亦不感恩。”

莊宗無可奈何,痛苦得涕淚縱橫。莊宗沒有辦法,隻好向內庫使張容哥索要袍帶,以之賜賞軍士。容哥回答說,什麼都沒有了。軍士們聞言,個個大怒,叱罵容哥,

“致吾君至此,皆由爾輩!”說罷抽刀要殺。左右隨侍解勸相救才免於一死。容哥哭泣著說:“皇後惜物,不以給軍,而歸罪於我。事若不測,吾身萬段矣!”於是投水自殺。

馬軍軍士王溫想劫宮行刺,事發後被殺。莊宗懷疑馬軍不可靠,狠狠地斥責了心腹伶官、負責馬軍的指揮使郭門高。郭門高恐懼,領馬軍發動兵變,進攻皇宮。莊宗匆忙應戰,胸部連中二箭,身負重傷,倒在絳需殿廊下的血泊中。莊宗還沒有死,口幹舌渴,想見劉皇後。劉皇後隻吩咐宦官送去食酪,她自己卻不去看望,隻顧收拾財寶,準備出逃。莊宗因流血過多,死在殿階之上。

劉皇後收拾好一應金銀財寶,裝進麻袋,馱上馬背,在李存渥的保護下,焚嘉慶殿,擁百騎出獅子門,逃出洛陽城,直奔晉陽。一路上,劉皇後和李存渥奸通,直到太原。到太原後,劉皇後無路可走,便削發為尼,脫出塵世,以為能保住一條性命。

莊宗死後,洛陽大亂。李嗣源迅速入城,重振朝綱,宣布即帝位,為唐明宗。莊宗的兒子李繼岌聽說京城叛亂,領兵回救,可軍士逃亡過半,到達渭水時軍隊瓦解。李繼岌走投無路,便自縊身亡。明宗即位以後,覺著劉皇後是個禍害,便派人前往晉陽,逼令她自殺,劉皇後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小周皇後

南唐後主李煜,是中主李景的第六個兒子。最初叫從嘉,字重光,號鍾隱。他天性仁孝,善於屬文,工書畫。他的相貌奇偉,正所謂帝王之表:豐額、駢齒,一目重瞳。自太子冀開始,他之前的五子一一死去,他依次封為吳王。建隆二年,中主李景遷都南都,他被立為太子,留守監國。同年六月李景死,李煜即位,坐鎮金陵,並遣使入朝趙宋。

李煜先後有兩位周皇後,即大周皇後和小周皇後姐妹。大周皇後小字娥皇,是司徒周宗的長女,19歲被選入皇宮。娥皇嫻靜聰慧,精通書史,長於歌舞,尤其工於琵琶。她得《霓裳羽衣曲》殘譜,竟能用琵琶彈出全曲,使此曲死而複生,令中主李景稱奇。李景歎其靈巧,特賜燒槽琵琶,這是李景的寶惜之器。

娥皇除音樂歌舞令人叫絕以外,還對棋弈采戲無不精妙。李景遷南部,念念不忘,常有詔書問候,以令女見稱。後主李煜即位,她以王妃立為皇後,寵冠後宮,她的五個弟弟也一一見封:周從善封韓王、周從益封鄭王、周從謙封宜春王、周從度封昭平郡公、周從信封文陽郡公。娥皇立後以後,獨寵專房。周後主掌後宮,終日美飾容貌,令李煜迷醉,為之傾倒。她創高髻纖裳和首翹鬢朵妝,李煜為她叫絕。宮中女子紛紛仿效。她常常雪夜歡宴,酒酣耳熱,粉仍紅暈,嬌情萬種地舉杯相邀,請後主起舞,後主無一不應允。

有一次,周後邀後主起舞。後主說,“當能創為新聲,則可矣”。周後立即吩咐筆墨侍候。她“命戕綴譜,喉無滯音,筆無停思,俄頃譜成”。這就是有名的《邀醉舞》。其他如《恨來遲》等,也都是周娥皇的作品。後主迷戀娥皇,沉溺於詩詞、書畫、音樂,政事盡廢。監察禦史張憲感於國勢日危,上章切諫,後主賜製三十匹,稱讚張憲忠敢直言,但他沉湎於周後的美色、音樂,依舊不變。

後來,周皇後臥病不起。後主朝夕看視,陪侍床前,飲食藥物親自喂送,甚至於累日侍候,衣不解體。周後病情惡化,臨死前,悲切淒淒地對後主說:“婢子多幸,托質君門,竊冒華寵十載矣。女子之榮,莫過於此!所不足者,子殤身歿,無以報德。”說著,取過中主所賜琵琶和平時約臂玉環,向後主告別。後主泣不成聲。周後還寫下遺書,榮華富貴一生,希望死後薄葬。三天後,沐浴妝澤,內含珠玉,死於瑤光殿西室,年僅二十九歲。這是乾德二年十一月甲戌的事。

大周皇後去世,其妹繼立,為小周皇後。小周皇後也是天姿國色,能歌善舞。小周皇後的迷人可愛,李煜有詞章著意描述。寫的是花明月暗的夜晚,一個美女輕移細步,又驚又喜、又懼又怯,偷偷去與情郎約會。花朵正豔,月色朦朧,大地籠罩著一片輕霧。這樣的美景良埒,正該向情郎那兒奔去。然而,腳步太快,恐怕被人聽見,美女隻好手提金縷鞋,用襪踩地,一步一步走上灑滿花香的台階。這位美女是小周皇後,這位情郎當然是李煜。全詞《菩薩蠻》如下:

花明月暗飛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顯然這是娶小周皇後之前的私下約會,正式娶為皇後以後,兩人便朝夕恩愛,不離左右。可惜好景不長,國破家殘的噩運就在眼前。後主終日沉溺後宮,縱情享樂,崇尚佛祖,王朝危如累卵。後主能感受到這些,但卻無能為力。後主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也是一位天才的藝術家,可這位天才卻對政治一無所知。亡國前的憂患,後主也錄入詞中,寫出了心中深沉的悲哀。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稱疾不去。太祖派曹彬、潘美率十萬大軍進取江南。第二年,宋軍攻下金陵,李煜出降。開寶九年,李煜被俘至汴京。趙匡胤在明德樓行獻俘禮。李煜白衣紗帽,在樓下待罪。太祖頒詔寬赦,封李煜為違命侯,拜左遷牛衛將軍。小周皇後降封為鄭國夫人。

國破家亡,淪為階下囚的生活是孤寂淒苦、了無生氣的。後主從醉生夢死中醒來,麵對殘酷的現實,他隻能苟延殘喘,在唏噓落淚中暗自長歎。他以淚洗麵,一首首的詞傾瀉著自己巨大的哀痛。他的《浪淘沙》、《虞美人》、《烏夜啼》、《子夜歌》,無一不聲淚俱下,血跡斑斑。請看他的《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