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童年與少女時期(1)(3 / 3)

1943年,母親安娜出現帕金森綜合征的早期症狀,同一時期由於二戰的影響,皮草的價格暴跌,雷德勞家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困難,父親的狐狸養殖場最終破產,父親後來在鑄造廠找到了一個夜班的工作。1944—1949年時期,是雷德勞家庭最貧困的一段日子。這時候艾麗絲已經上高中,在她日後的回憶中,“就現金流而言,我們真的非常,非常窮。但是家裏還有漂亮的家具,我們也還有很多的書,有父親從鑄造廠帶回家的雜誌。因此,就文化生活而言,還是很富裕的。”當母親的病情惡化,艾麗絲開始在家庭中越來越多地承擔起母親的職責,因為她的弟弟妹妹都還太年幼。艾麗絲需要擔負洗衣做飯打掃衛生之類基本的家務勞動,為此一放學就得匆匆往家裏趕,幾乎完全無法享受同齡女孩在這個年齡段所需要的社交空間。她很少參加學校的舞會,也沒有和什麼男同學約會過,甚至沒有時間溫習學校的課程。但是艾麗絲的成績依然非常優秀。她將此歸功於自己超乎常人的記憶力。艾麗絲常在考試前的幾天拚命地熬夜背書,盡可能地把書本上重要的內容全都塞到腦子裏。她必須保持優異的學習成績,才能保住自己在學校的獎學金。

雖然忙碌,艾麗絲卻始終保持了對寫作的熱情。這一熱情最初來自於“講故事”的家庭傳統。18世紀末19世紀初蘇格蘭著名的詩人和小說家詹姆士·霍格的母親原本是雷德勞家族的女兒,而錢梅尼家族也有著口述曆史的傳統。小時候,艾麗絲的母親就常常和她說一些家族的趣聞軼事。長大後,艾麗絲在幫忙照看自己的弟妹和鄰居家小孩的時候,也會即興編一些生動的故事。敘述,成為了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習慣。10年級的時候,艾麗絲有幸遇到了一位優秀且負責的老師安德莉亞·波伊。她發現了艾麗絲的寫作才能並給予了無私的幫助。也正是她鼓勵了艾麗絲必須要想辦法上大學。後來門羅將自己的小女兒取名為安德莉亞,以紀念自己寫作的啟蒙老師。在當時的加拿大,整體社會的高等教育程度並不高,女性能上大學的比例更小,大多數平民家庭的女兒在結束了高中階段的學習後,通常會直接步入社會,結婚生子,成為傳統的家庭主婦。雖然艾麗絲在高中時期的成績單非常優異,應該可以獲得大學的通知書,但是雷德勞的家庭狀況顯然不能為她的大學學習提供任何經濟上的幫助。因此,艾麗絲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她必須爭取獎學金。

艾麗絲想出了一個計劃。她的目標是位於倫敦(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學,那裏提供不錯的獎學金待遇。她仔細地研究了西安大略大學的獎學金政策,發現她或者需要在數學上取得高分,或者需要掌握三門外語才能有資格申請。當時艾麗絲已經到了12年級的後一學期,而她的學校隻開設法語和拉丁語課,不過最終艾麗絲的法語老師願意對她提供幫助,並在學校課程結束後為她免費輔導德語。當艾麗絲完成了13年級所有的課程後,她參加了省級的升學統考,總共包括11門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和拉丁語的文學與寫作,以及植物學、曆史學和動物學。考試結果很快出來了,艾麗絲在德語的文學和寫作兩門考試中得到了B,但在其餘所有的考試中都拿到了A,她獲得了優秀畢業生的榮譽證書,並且代表全班同學作了畢業致辭。盡管如此,艾麗絲還是不能確定自己一定能夠得到大學的獎學金。作為備選計劃,艾麗絲甚至在一個鄉村小學找好了工作。當時在加拿大的一些偏遠的農村小學,13年級的畢業生還是可以不需任何師範院校的培訓就得到教職。不過最後好消息還是來了。傳記《艾麗絲·門羅:書寫她的生活》中詳細記錄了一份當地報紙的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