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聞君有白玉美人(1 / 3)

44. 貪婪的日本鬼子

告別了許嫮,柳生陽和杜麗培坐上飛雁號,繼續他們的旅程。從江蘇進入山東,抵達濟寧以後,大運河在此斷流,飛雁號也迎來了終點站。不過對於柳生陽和杜麗培而言,卻尚未到達目的地,他們乘坐火車,繼續前行,首先來到北京的郊區通州,參觀這裏的大運河博物館。

通州位於北京東南麵,是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這裏一點兒也不像北方,其地勢平坦,河流眾多,碧波千頃,漁舟唱晚,宛如江南。

大運河博物館位於通州繁華地段,前方是一片巨大的廣場,名曰運河廣場,建築外形頗具現代感,等柳生陽一行趕來的時候,早有人在門口迎接。

那是一位五六十歲的先生,風度翩翩,一見兩人,便迎接上來,說道:“歡迎兩位蒞臨大運河博物館!我是館長巴京!”

“巴金?”杜麗培疑問道。

“北京的京。”

杜麗培鬆了一口氣,歎道:“還好不是京巴。”

巴京哈哈大笑道:“柳先生,你的女朋友很調皮。”

柳生陽輕輕敲了一下杜麗培的腦袋,喝道:“禮貌點。”

“嘁!”

“不用在意,其實我的嘴巴也很毒。”

杜麗培頓時有了興趣,問道:“怎麼個毒法?”

巴京笑道:“比如,我實在不想來迎接你們,柳先生是遠近聞名的瘟神,‘十二地支’的後裔,接觸者無不倒了大黴。不是死了,就是被綁架,還會自己受困,即使自己沒事,身邊的人也會莫名其妙地去殺人。”

柳生陽苦笑一聲,巴京說的都是事實,他就是一個走到哪裏,哪裏就出事的“瘟神”,接觸的“十二地支”後裔,鈕建和孫立國已經歸天,韋斯利被綁架,來陸為了來耀祖動手殺人,許嫮受困險些殞命。

杜麗培讚歎道:“夠毒!服了。不過你嘴巴再毒,遇到生陽也得倒黴!哈哈!”

“我不怕!”巴京說道,“請進。”

兩人進入博物館,由館長巴京帶著他們遊覽。巴京為人風趣幽默,學識又高,兩人聽得興致勃勃。博物館沾了京城的光,藏品眾多,豐富多彩。

參觀完畢,巴京又帶著他們來到辦公室,接下來要商談的才是正事。

巴京說道:“許小姐常年讚助本博物館,我與她相識甚久,是老朋友了。許小姐為了酬謝柳先生,決意將關於漕幫寶藏的線索告之,在此我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絕不保留。”

柳生陽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多謝了。但是我很奇怪,據我所知,關於漕幫寶藏的線索,主要由孫氏、柳氏、來氏、許氏、巴氏、鈕氏、來氏、韋氏等殘存的‘十二地支’後裔收藏,流傳至今,殘缺不全。比如我們柳氏,還有孫氏等,就已經失去了相關的線索,敢問巴先生是如何搜集這方麵的線索的?”

巴京擺了擺手,說道:“不是我搜集的,我隻是一個發掘者,將之從曆史深處發掘出來。”

他轉身打開電腦,調出一個文檔,指給柳生陽和杜麗培,並說道:“請看。”

柳生陽和杜麗培定睛一看,那是一個古舊的文檔,被掃描以後存入電腦,那文檔文字豎排,卻是漢字中夾雜著假名,乃是一份日文文檔。雖然兩人都不懂日語,但借著漢字,還是能勉勉強強地讀出來,大概含義就是日本侵華派遣軍總部,要求北京這邊搜集有關漕幫寶藏的線索,尋找漕幫寶藏。

巴京解釋道:“抗戰末期,日寇物力窮匱,為了發掘可用資源,聽聞漕幫曆來收藏的財寶數目驚人,便將主意打在了這上麵。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自下令,調派精幹人員,與漢奸配合,開始了漕幫寶藏線索的發掘。”

巴京點擊鼠標,電腦屏幕上滑出了一個人的照片,其穿著舊日本軍官製服,戴著圓邊眼鏡,與其說是軍人,不如說更像是一個文人,然而其眼中的陰鷙目光,顯示其並非善類。

“春田準一郎,出身日本華族,曾經化名就讀於北京大學,是個‘中國通’,尋找漕幫寶藏線索的事情主要由其負責。雖然他是個日本鬼子,但是也不得不驚歎他的才華。他調查以後發現,漕幫的‘十二地支’後裔,自從漕幫崩潰以後,散落各處,很多人隱姓埋名,無處找尋,從漕幫這邊想尋找線索,幾無可能。然而這廝另辟蹊徑,他認為,乾隆以後,漕幫與朝廷關係密切,兩者相依相存,說不定朝廷那邊會有很多關於漕幫寶藏的線索。正好故宮博物院落在鬼子手中,他就組織了若幹漢奸文人,從清朝的檔案文獻中搜尋。功夫不負有心人,居然讓這個鬼子找到了線索。”

他繼續點擊鼠標,切換電腦上的畫麵,上麵展示了一本筆記,淩亂地記錄了許多名詞。

巴京繼續解釋道:“當然,線索不是那麼直截了當的。曆史上,朝廷對於漕幫是既依賴,又忌諱。依賴漕幫維持南北航運,忌諱漕幫尾大不掉。乾隆以後,雙方處於明麵上的合作狀態,暗地裏朝廷對於漕幫進行著監視,特別是有關漕幫的寶藏,非常在心。朝廷不敢堂而皇之地搜集資料,就小心而零碎地記錄了許多細節,比如統治漕幫的‘十二地支’無意間的口誤,還有漕幫的一些異常事情等。朝廷沒拿這些資料做什麼,卻便宜了日本鬼子,他們針對這些支離破碎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居然得出了結論,漕幫的寶藏其實埋藏在河北!”

柳生陽和杜麗培都是一怔,聽巴京繼續說下去:“其實仔細想想,確實有道理。漕幫根植於大運河,不可能離開大運河太遠,肯定在大運河附近的省份之中。浙江是大運河的尾巴,太遠了,不方便。江蘇和山東都是平原,一覽無餘,無處藏匿寶藏。唯獨河北,有燕山、太行山,地勢險要,可以藏匿寶藏。而且靠近京畿——中國的政治中心,一旦有大事發生,可以迅速地動用寶藏,或是如漕幫建立之初一樣,協助強人改朝換代,或是用以對抗朝廷。”

柳生陽緊張地問道:“然後呢?”

“春田準一郎繼續深挖,終於斷定,漕幫的寶藏,極有可能藏匿在保定的野三坡附近。”

巴京打開了網絡地圖,指著野三坡的地名介紹道,“野三坡位於如今的北京房山、宛平和保定的淶水、淶源交界處,山勢險峻,易守難攻,尋常人不得入內。有個真事,明朝滅亡以後,一些明朝的遺民跑進了野三坡,繼續過著留長發、穿漢服的明朝式生活。清朝居然對於在眼皮子底下都不剃發易服的人一無所知,可見其荒僻。漕幫把寶藏藏在這裏正好,野三坡區域內還有一條拒馬河,通向大清河,連接北京,能夠發揮漕幫的水上優勢,所以野三坡能夠被漕幫看中。”

杜麗培急急忙忙地問道:“接下來呢?是不是日本鬼子開始去尋寶了?他們有沒有成功?”

巴京點了點頭,說道:“是的,接下來,春田準一郎就要出發,出發之前,卻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情,玉珠鏈神秘失蹤了!”

45. 玉珠鏈的失蹤之謎

柳生陽疑問道:“玉珠鏈?這是什麼?莫非也是‘十二地支’的傳承物之一?”

巴京點了點頭,說道:“正是!現在已經不知道是哪家的傳承物了,在漕幫解體以後,落入了他人之手,後來被日本鬼子所得。和其他傳承物不同,玉珠鏈非常特殊。其他傳承物,如來氏的匕首、‘韋氏的秘寶’等,可謂為漕幫寶藏的鑰匙,而玉珠鏈則是護身符!”

杜麗培饒有興趣地問道:“為什麼是護身符?”

巴京搖了搖頭。“這點我也不是很清楚,根據零零碎碎的傳聞,說漕幫的人在藏匿寶藏的時候,設置了一個非常可怕的機關,如果沒有玉珠鏈的保護,必死無疑。”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接下來我們回到原來的話題。春田準一郎奪到若幹資料和玉珠鏈以後,將其帶到了通州的憲兵司令部,嚴加把守。不過參與行動的眾多漢奸文人,名氣都不小,為了避免產生惡劣影響,導致鬼子的傀儡統治不力,春田準一郎不得不采取寬進嚴出的政策。所謂寬進嚴出,就是隻要符合條件,任何人都可以進來參與,不過出去就嚴了,要經過嚴格的搜查,考慮到人體能夠夾帶一些東西,還得內部勘查。當然,大家都是要麵子的人,還是羞於赤身裸體地被人搜查,所以春田準一郎還弄來了一台X 光機,這樣拍個照就能一目了然。春田準一郎本以為如此必然萬無一失,哪知最後還是出了婁子,精心藏匿的玉珠鏈被盜了。

“一天,春田準一郎突然發現玉珠鏈不見了,經過調查,春田準一郎判斷是有人剪斷了玉珠鏈的繩子,將其化整為零地偷走了。認真地說,偷走玉珠鏈不難,其收藏的地方不算太保密,加之進進出出的人極多,這為偷走玉珠鏈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然而,偷走容易,帶走難。春田準一郎認為其寬進嚴出的措施極其嚴密,小偷隻是偷走了玉珠鏈,卻還沒有將之從憲兵司令部帶走。於是他一方麵嚴密搜查所有在憲兵司令部的人,一方麵在憲兵司令部掘地三尺,調查了多日,卻始終沒有發現玉珠鏈。春田準一郎被搞得灰頭土臉,另外考慮到尋找漕幫寶藏的鑰匙都已經找到了,玉珠鏈顯得無足輕重,他認為憑借現代的機械和炸藥,有足夠的能力摧毀一切機關暗器,索性就放棄了玉珠鏈。”

“然後呢?”杜麗培小心翼翼地問道。

巴京揭開了結局:“玉珠鏈在抗戰以後重現於世,被匿名送給了當時較為有名的漕幫‘十二地支’的許氏後裔,等本博物館建成,許氏就將其捐獻了過來。至於春田準一郎,他在做好了妥善的準備以後,出發前往野三坡尋找寶藏。自此之後,再無音訊。曆史上沒有他的蹤跡,也沒有任何漕幫寶藏流出的蹤跡,因此,我認為他死在調查野三坡漕幫寶藏一事上的可能性比較大,或許就是因為失去了玉珠鏈,導致被機關殺死。”

柳生陽和杜麗培微微頷首,卻聽巴京說道:“接下來,我有個任務要交給你們。”

柳生陽眉頭一皺,問道:“怎麼說?”

巴京笑道:“想必你們也要去探尋漕幫的寶藏,萬萬不能少了玉珠鏈。但是玉珠鏈價值連城,我不能平白無故地借給你們,所以我想先給你們一個任務,完成了任務,我才借給你們玉珠鏈。”

“請說。”

巴京正色道:“找出從憲兵司令部盜走玉珠鏈的謎底。”

柳生陽和杜麗培的眉頭都皺了起來,相互對視了一眼。然後柳生陽反問道:“都過去了七八十年,變化太大了,難以調查。”

“這點你們不用擔心,憲兵司令部保存完整,被作為揭露日本鬼子罪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使用。”巴京頓了頓,又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為了避免你們不賣力,我引入了一個競爭者,這個人你們應該認識。”

“誰?”杜麗培突然覺得不妙。

這時候敲門聲響起。

“請進!”

推門進來,柳生陽和杜麗培定睛一看,幾乎跳起來:“茉莉花!”

來者正是“茉莉花”,他們的老熟人。

“茉莉花”哈哈大笑道:“我們再次見麵了。”

杜麗培怒道:“我先逮住你,再報警抓你進去。”

“茉莉花”搖了搖手指頭,說道:“不不,我可是守法良民,沒有任何把柄握在警方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