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這些隋軍的戰鬥力並不強大,但是對涿郡依然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畢竟上穀郡距離涿郡不到二百裏,隋軍如果動員大批騎兵甚至能夠在一天之內就攻到涿郡城外。
在攻克上穀郡後,姬翔還須率軍西進沿桑幹河奪取馬邑、雁門兩地,於此同時已經順利攻滅突厥達利葉護大軍的楊武,也將率領包括王棟在內的二十多萬騎兵一路沿長城以北的草原西進迅速奪取非常重要的定襄郡,然後繼續西進攻占河套之地。
至少河套西部的五原郡和河套東部黃河南岸的榆林郡都在他必須奪取的地點中,在王澤的計劃中河套之地也是一個與北海類似極為重要的戰略支點。
在王澤的命令下,一直壓抑著強大戰鬥力的夏軍終於發揮出自己龐大的戰鬥力,在整個夏曆四十一年春天裏,整個隋帝國長城沿線都沉浸在漫天的戰火中,各個長城沿線要地都被夏軍陸續攻克。
就在後世燕雲十六州之地被夏軍先後奪取的同時,從遼東戰場下來的三十萬精銳夏軍登上數千艘大型運輸船迅速渡海南下,出其不意從海路攻占了膠東之地的東萊郡,截斷了依然在進攻威海郡的燕榮所部三十萬隋軍的後路。
之前燕榮所部大軍的糧道雖然也經常遭到長島群島和其他沿海島嶼夏軍的襲擊,隻不過這些夏軍的兵力薄弱一直沒能攻克任何郡縣城池,所以也一直不被燕榮看在眼裏。
在他看來隻要攻克了威海郡的防線,徹底消滅這裏的十萬多名夏軍,那麼沿海那些島嶼上的夏軍隻不過形同海寇而已,可是他萬萬沒有料到夏軍不南下則已,一旦南下第一時間就找到了自己的命脈所在。
與此同時遼東百萬隋軍敗亡的消息也傳到了他的耳朵裏,如果不是糧道輜重被徹底斷絕的話,遼東的百萬隋軍絕對不會這麼容易失敗。
眼見自己將要步遼東隋軍後塵,所以大驚失色的燕榮第一時間就從威海郡前線撤軍,然後率部飛速撤軍西歸,企圖在第一時間奪回東萊郡撤到青州一帶繼續布防。
就在燕榮所部被夏軍截斷後路的同時,夏軍第一艦隊也南下對以膠州港(青島)為根據地的元景山、鄭孝儒所部水軍展開了全麵進攻,於是原本還形成陸海協同進攻態勢的隋軍立刻被打亂了。
這些年來夏軍早就對登陸做戰極為熟悉,哪怕燕榮在夏軍攻克東萊郡的第三天就來到這裏並且集中兵力反攻,這時夏軍卻通過龐大的海運能力在東萊郡設下了堅固的防線,甚至遠程火力打擊比隋軍還要強大。
各種火炮、火槍、火箭彈、霹靂雷似乎不要錢一般對著這一部隋軍痛擊,隋軍甚至連夏軍的防線都無法靠近,經過接連五六日的交戰死傷慘重的隋軍在夏軍的全麵攻勢下終於全部崩潰。
身為主帥的燕榮不甘戰敗自殺身亡,近十萬英勇隋軍戰死在膠東之地,其餘十五六萬隋軍士兵投降,與此同時南下的第一艦隊也徹底殲滅了躲藏在膠州港內的隋軍北上艦隊。
這支渡海南下的夏軍在攻滅燕榮所部後,迅速清理了膠東各郡隋帝國的殘餘勢力,然後沿著當初王勇修築的膠齊大道迅速西進,一路先後攻克高密、北海(濰坊)、青州、臨淄一直向西占領了齊郡(濟南城)。
在光複了整個三齊之地後,夏軍並沒有繼續向西或者向北進攻,而是就地防守起來,可是三齊與涿郡之間畢竟隻相隔著河間、渤海兩郡,所以這兩地的隋帝國士族、豪強紛紛逃亡,就連鄰近的平原郡等河北州郡也有大量士族逃亡。
不過大河以北畢竟是隋帝國的富庶之地,不管是士族豪強還是浮屠教門都不甘心就此失去自己在這裏的基業,但是隋帝國在遼東的失敗又讓他們無法相信隋軍,因此這裏的浮屠教門和紛紛增加了僧兵數量,豪強們也開始編練私兵。
由於隋帝國河北各郡原來的郡兵大都聚集到上穀郡,如今又被夏軍徹底殲滅,所以這時郡縣官員根本無力掌控地方,甚至有些郡守為了防止夏軍進攻,還對此保持鼓勵態度,渾然不顧豪強編練私兵有重演漢末三國之亂的勢頭。
隋文帝楊堅這時根本顧不上大河以北各州郡的變化,現在他隻能眼睜睜看著夏軍在北疆的攻城略地。
涿郡淪陷,長城沿線與三齊戰事夏軍高歌猛進,於此同時漠北的戰事也是風雲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