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觀層麵來看,應該對國際化市場營銷的具體策略進行選擇。目前在國際紀錄片市場上,最活躍的還是北美洲、歐洲、澳洲這些地區。歐美的電視紀錄片市場已經培育出相對科學的運行機製、完善的市場運行規則、訓練有素的創作隊伍和高效的市場營銷模式。因此,紀錄片的整體水平比較容易保證。隻要抓住這些國際上經過驗證的有效規律,發揮我們製作隊伍的才智,並且成規模、成批量地生產出國際水準的節目,我們開創國際市場的目標就不難實現。麵對激烈的國際電視節目市場的競爭,知曉並掌握必要的國際市場運作策略應當是有益的事情。
(1)目標市場策略。就是通過市場分析,了解目標受眾,切實把握國際市場上紀錄片發展的脈搏,開拓海外市場,準確地掌握國際紀錄片市場的需求、發展動態,從節目的選題、表述方式、技術標準等方麵按照進入國際市場的要求來製作節目。(2)渠道策略。就是通過各類電視節目交易市場、國際共同製作、建立健全國際營銷與發行網絡等渠道推銷節目。(3)品牌推廣策略。中國電視不可能脫離世界電視潮流,為了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地位,創立全球性的品牌就顯得意義十分重大了。品牌是市場競爭的產物,也是市場競爭的工具和王牌,因為它凝結著服務對象多年的感情和信任。我們目前基本上是根據願望和資金能力來確定生產什麼節目和如何生產,還沒有通過市場來決定生產,因而就無法形成品牌節目的良性循環。目前中國電視節目的生產方式往往是一種小農經濟式的“承包”方式,根本形不成生產專業流水線。沒有專業分工,就絕對沒有標準化生產的品牌。因此,創造節目的品牌,最終取決於電視節目的生產體製,否則,隨著電視媒介的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中國電視同其他行業一樣,也會麵臨著洋品牌的挑戰。那時,我們失去的就不僅是節目市場,而且也是全球的話語權。(4)本土化策略。一般來說,在同一個國家或地區市場上,選擇本土經營者作為合作夥伴比選擇外來經營者更有利,成本最小,收益最大。選擇本土經營者為合作夥伴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立穩腳跟。可以借助於“區位優勢”使經營入鄉隨俗,迅速到位,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能通過贈股、參股等多種形式讓本土合作者變成一個難以割舍的利益共同體,則是跨國經營的最高理想。中國電視業在引進國外優秀節目的同時也應該具有一種國際性的戰略眼光,不能一直處於拿來主義階段,因為國際市場是一塊大蛋糕。
讓中國電視紀錄片走進國際市場,其策略絕不止這些,筆者在此提出的思考,僅一孔之見,也遠未涉及電視業諸多的具體環節。但是積極參與競爭和國際合作,必須牢牢掌握主動權,應認識到包括所有權在內的主動權本身也是在競爭中體現出來的。這種競爭,既體現在國內文化市場上,也體現於我們如何進入國際傳媒市場。“他者”要進來,我們也可以出去,通過主動出擊,去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盡管大部分世界級媒體巨頭都是美國的,但國外公司也早已開始向美國進軍,日本的索尼、鬆下,就一直在積極地收購美國大公司,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的傳媒業也有不俗的表現,巴西的“環球電視”網絡,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向128個國家出口電視劇,包括中國、古巴、前蘇聯、民主德國都曾購買過他們的電視故事片。正如莫哈馬迪曾說過:“從經驗得知,在競爭聲浪日益高漲,媒體環境更加複雜的情況下,西方媒體的統治地位已經喪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參與國和媒體產品的頻繁交易。南方較多的國家製作和出口傳媒內容,包括由印度和埃及製作的電影和墨西哥與巴西製作的電視節目。”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憑借現有的影響和大影視集團、大電視台的實力,看準機會,主動去收購、合並國外的媒體;也可以參股的形式,在海外開展業務,擴大“中國形象”的知名度。在這些方麵我們可以說還尚未起步,而其發展前景卻是無可限量的。
總之,紀錄片作為電視節目的一種樣式,應該強化市場觀念,以節目市場來修正紀錄片的價值定位,在整體策劃上力求保持細分受眾的接受能力。在國際節目市場上,對於中國紀錄片,其交易規則隻能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興趣會反映在對紀錄片的需求上,而且人們通過電視滿足了資訊需求和娛樂需求以後,必然會有更高層次的要求,紀錄片正可以滿足這種需求。“紀錄片就是為人們提供相互了解的最好渠道之一。因此,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紀錄片永遠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原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陳漢元語)在西方的主流媒體中,紀錄片也一直是媒體的重要節目類型,也是他們投入巨資經營的領域,電視台的紀錄片播出頻率也是極高,有相對穩定的收視群體,並因其內容的嚴肅性及真實性、製作手法的精良講究影響著許多有較高文化修養和欣賞品位的觀眾。因此,以紀錄片作為進入國外主流媒體的突破口,進而帶動整個中國電視節目走進國際電視節目市場,不妨成為中國外宣戰略的一種有效途徑。
中國的電視紀錄片要想進入國際市場,不僅在創作理念上要和國際通行的模式尋求契合點,同時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也要不斷和國際接軌,遵守共同的遊戲規則。進軍國際電視節目市場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營造我們自己的海外市場的過程,因此,要有長遠的眼光和長期的規劃,逐步樹立自己的形象和品牌,切忌急功近利。有時從大局出發,還要不惜犧牲一定利益。既要善於抓住商機,及時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節目潛能,又要敢於投資,培育市場,主動出擊。撰寫此書,無非是拋磚引玉,希望由此而引起學術界、廣大電視工作者及有關領導的重視,在探索中完善,在改革中提高。中國電視紀錄片進軍國際市場的成功,將有賴於全行業的高度發展,因此,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總結經驗,分析對策,上下一心,樹立全局意識和長遠意識,力爭使中國紀錄片在國際市場中形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格局。